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发展新形势分析

2019-02-11 07:40唐传斌
时代农机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艺农机战略

唐传斌

(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人民政府,安徽 铜陵 246700)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指出必须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来对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农机现代化的发展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机产业发展至今,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促使农业农作物产量随之不断攀升,农民们的幸福感也随之不断增强。

1 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局限性分析

1.1 农机产业发展缺乏创新性

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创新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农机科研人才。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在农机产业发展方面明显不足,主要因为我国农机工业基础相对不足,且未受到高度重视,致使农机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在农机领域的学术带头与关键技术人才则更少。农机人才梯队建设体系不完善,人才结构上不够合理,相应的科研队伍趋于老化,出现人才断层的情况。二是农机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农机的设计能力存在缺陷,整体的设计思路不够清晰,相应技术运用能力明显不足。智能化的新技术转化不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含量不高。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足,当前国内农机农艺依然处在各自发展的状态,在实现相互融合的实际当中,对于问题的处理明显不够全面,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明显不足,导致两者的发展普遍迟缓。

1.2 农机企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农机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多为作坊式企业,多数技术人员虽然从业时间长,但在系统性的设计及创新上明显能力不足,导致企业整体发展缺乏后劲。甚至很多企业互为模仿、简单复制,普遍存在制造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偏低及利润不足的问题。此类企业往往缺乏长远的整体的规划布局,更多的是注重短期盈利。一些技术量高、利润足的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更多依赖进口,而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明显产能过剩。国内农机企业由此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国内农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加大研发资金投入,以核心技术优势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持续不断地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尽可能地推出具备较高竞争力和较高附加值的产品类型,不可过于依赖一些低端产品的生产来维持企业的生产发展,才能促使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攀升。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机发展举措

2.1 加强人才建设,大力投入科技创新

农机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农机产业必须牢牢抓住契机,不断增大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促使农机产业人才体系建设的完善,真正解除由于体制机制对农机人才体系建设造成阻碍的问题,促使人才的创新发展爆发全新的活力。同时需要增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农机企业科研工作的投入,鼓励企业学习先进技术与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引进人才技术来促进我国农机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2.2 加速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

为了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有效促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就必须把农民从以往繁重的农业作业中解脱出来,不断地改善农机工作环境,使农机在实际作业当中,操作舒适便利、安全,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2.3 紧跟新形势,创新发展模式

当今社会发展异常迅猛,“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全新的发展理念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国农机企业是当前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先驱,因此要求农机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先进的思想理念及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相应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农机市场发展当中快速发展,并最终处于时代发展的前列。

2.4 促进农机农艺有机结合

我国大力提倡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但是此项工作的推进并不理想。当前我国农机发展仍然以单项农机作业技术居多,相应集成配套的农机作业技术明显偏少,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机的研制难以真正符合复杂化的农艺。在我国一些农机化较为发达的区域内,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早已成型,并以模式化的形式不断推广发展,但是整个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到区域气候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非常充足,农作物处于常年种植状态,所采取的种植方式复杂多变,这是直接阻碍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当持续强化农机农艺的结合,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水平。

2.5 大力提升农机推广员及农业经营者的专业素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以科技及人才为支撑,在具体实施上应当针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组织结构加以优化,由此来强化建设技能型、知识型及创新型的农业经营人才,具体需要从增强其专业素质、提升其从事意愿、提高其收入水平入手,在此基础上促使农业生产转变为极具吸引力的职业类型。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严抓农机人员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促使先进性农机技术普及到基层。同时需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制定相应的农机技术培训计划,切实提升农民的农机操作与科技运用能力。

2.6 采用智能化设备及信息化技术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广,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明确指出应当实施智慧农业工程,重点需要大力推进物联网和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因此,发展和推广智能化农业设备与信息化技术运用直接成为改革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如今多数农机企业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使产品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需的成本明显偏高,在应用率上相对不足,通常都处于一种试验和示范的状态,像植保无人机就属于智能化农机设备的典型代表,但核心技术不足,因此在研发工作上应重点对其智能性、安全性及高效性进行深入研究,保障实际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7 应用环境友好型绿色机械技术

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生态性要求,农机生产需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向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品资源化等方向转变,这是实现农机绿色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符合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设想。机械技术的开发要求侧重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具体需要着重处理农村堆积垃圾及废料的绿色处理技术问题,积极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 结 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贯彻执行,农机开始不断融合全新的智能技术,促使我国农机产业不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农艺农机战略
沃得农机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不一样的农机展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