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共服务”发展模式浅析
——以互联网医疗为例

2019-02-11 23:21卢俊彦姜子欣俞晨嫣刘炜志
时代农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医疗信息

卢俊彦,刘 涛,姜子欣,俞晨嫣,刘炜志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330013)

“互联网+”能够优化互联网对于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将经济社会各领域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借助互联网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自“互联网+”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方向以来,互联网向包括公共服务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进行渗透,通过发挥互联网在相关方面的优势实现公共服务的提质增效,打造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发展模式,真正将互联网与公共服务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备性,让群众真正地对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感到满意。

1 互联网医疗概述

(1)发展现状。“互联网+医疗”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领域,借助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行业进行交流融合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互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大数据的应用、远程诊疗、在线预约挂号等。互联网医疗使得医生能够不受时空的阻碍,对病患进行医疗咨询、诊断、治疗、监护、会诊以及教育等相关卫生服务活动。互联网医疗这一模式的形成更好地缓解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

(2)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信息流通,推动行业融合。将互联网与医疗结合起来,充分地运用了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在信息存储与信息传输方面的便捷功能打破了传统医疗行业信息不能融合的问题,能够促进行业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由于互联网的作用,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融合,打破了行业传统的封闭性与孤立性,让人们能够充分地享受到医疗资源带来的便利,提升行业的服务质量。

(3)减少就医流程的繁琐,提升就医体验。互联网医疗通过移动网络让医生和病人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优化了病人的就诊流程。在线预约功能让病人避免了在医院长时间的排队带来的时间的浪费,远程医疗让病人能够不需要花费前往医院的时间和金钱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另外,病患能够及时查询到自己的病情信息,得到医生的诊疗意见与建议,及时做出下一步的治疗决定或实现自我机体调控与管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4)平等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由于地域发展的限制,偏远贫困地区的人民往往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为了治疗罕见病必须前往高端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城市,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这个问题。

2 互联网医疗存在的问题

(1)医疗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复杂。医疗大数据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数据处理层面的技术性问题难以被突破,使得医疗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成为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

(2)医疗大数据安全性受到威胁。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由于大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过程对于互联网的要求较高,而互联网的局限性又使得拥有相关技术的犯罪分子更容易获得隐私信息,使得数据安全和各类隐私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信息化的时代,病人的隐私数据更需要受到保护,使得医疗领域对于数据安全性的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

(3)行业监管与相关法规缺失。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在线医疗的相关规定较为宽松,对于医患责任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界限,也并未对相关情况的发生提供比较完善的司法解释。在监管方面,卫生局等相关监管机构对于远程诊疗的行业监管也较宽松,并且由于没有完善的相关法规的约束,行业制度也较为缺失。

(4)在线诊疗缺乏统一标准。由于当前市场上的移动诊疗类APP没有对运用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形成规范,导致收集的医疗数据难以反映使用者真实的健康状况,医生难以单纯地依靠这些收集上来的数据做出相关的判断。因此,在移动医疗系统中需要建立有效的上行反馈方式和及时的信息通道行业诊疗标准亟待完善。

(5)信息共享困难。由于病人的隐私需要得到保护,医院的医疗数据只能被封存起来,难以做到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如果医疗领域的信息共享能取得进展,人们很有可能发现更具普遍意义的治疗方案。部分医院实行纯电子病历管理,但电子病历依然只局限于在该医院系统内部保存,患者转换医院时,新医院往往只能听取病人口述,数据利用困难,导致在线医疗领域出现“信息孤岛”,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制约了在线医疗行业的发展。

3 针对互联网医疗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高大数据技术水平。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大数据技术是决定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包含的数据采集、数据联通、数据计算和分析等多个方面对于医疗大数据的专业化处理具有明显优势。提高与大数据有关的技术水平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医疗方案能够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2)加强隐私信息保护。只有通过增强信息保护的力度,增加技术研究投入力度,提升信息保护的水平,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监测设备建设,才能解决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安全受到的严重威胁这一问题。随着网络空间的快速开发和利用,现有的网络安全监测设备和软件已远远跟不上网络医疗的活跃程度和发展形势。国家层面应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充分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监测能力。

(3)加强相关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完善网络医疗监管机构设置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加强信息安全机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卫计行政部门可参照公安部门建立相关医疗信息安全科,加强对网络医疗的形势判断和监督管理,引导和规范医疗机构的网络行为。同时加快网络医疗监管队伍建设,针对监管方式及监管力度没有紧跟“互联网+”这个时代潮流的问题,应加快互联网技术人员和医疗监管人员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

(4)出台政策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在国家层面,有关部门应针对目前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中已经暴露出的相关问题制定具有约束性的法律法规,同时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形势做出研判,出台配套政策以避免一些可预见性问题的发生。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及行业标准明确医患双方及第三方责任的划分,为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提供法律依据,促进在线医疗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5)提升信息共享程度。各医疗机构建立数据库,将患者的数据信息上传至共享数据库中,让医生能够知悉患者的病史及相关数据信息,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医患之间的医疗信息对接,逐步缩减“信息孤岛”。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医疗信息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订阅信息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展会信息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