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契约精神的历史进程及现实意义

2019-02-11 06:03袁绍御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契约精神诚信

袁绍御

摘要: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写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对合法的权力,人们才有服从的义务,而实力并不构成权利”。其“主权在民”的思想,奠定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他的“社会契约论”,既具有政治学、社会学方面的意义,同时,骨子里又是对每个活生生的人的关照。这些话让人产生了无限的共鸣,引发对社会契约精神历史进程及现实意思深深的思考。

关键词:契约精神;诚信;商业文明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世界之大同,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也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在此文中,我将追寻历史中哲人的思绪,追溯契约精神的历史进程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的契约观念

1.1契约精神的文化基础

中国契约严守的观念在民间久存,甚至深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中。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曾论断“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者国强,奉法者弱者则国弱”。民间也历来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等说法,这些其实都构成了契约严守精神的文化基础。

两千多年前延续至今,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历来存在契约严守的精神,这也是儒家诚信忠义法律文化的当然要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儒家诚信法律文化将诚信甚至上升到一般的做人准则。儒家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也就是说,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受“礼”的约束,只有合于“礼”的才能做,不合于“礼”的就不能做。“礼”具有约束人的行为的功能。很明显,“信”“礼”已经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1.2契约精神与诚信的区别

诚信一词的出现既是早期对契约的雏形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庄子》里的“尾生抱柱”等等。不过儒家的“信”是相对不太重要的德性。在“四教、“五教”和“五常”中,“信”均列末位。在特定的历史传统语境下,诚信是有差等的,具体来说就是对亲缘与准亲缘需要诚信,而对其他人则无须诚信。而且,诚信排在“仁”和“義”的后面,所以当诚信和“仁”、“义”冲突时,被牺牲掉的往往是诚信。诚信是一种德性修养,讲究的是自律和良知。对“圣贤”来说,自律与良知是够了。但圣贤毕竟少,当人的自律和良知不够时又当如何?作为伦理道德,诚信能求助的外部力量只有舆论。然而若违反道德的人不在乎,舆论就无法起作用。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与民众之间缺乏立约的思想和实际行动。民众与皇权的关系被一种“君君臣臣”的礼教所规范,而非契约。契约关系的本质是权益平等,而君臣父子的传统纲常伦理本身就是反平等的,进而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官僚集权体制是滋生社会诚信缺乏的政治土壤。所以封建社会的契约平等基础不具备。

二、西方社会的契约精神

2.1 契约的特征

西方的早期社会体系中“契约”一词的基本意思是交易。契约的主要特征是自由:选择缔约方的自由、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和选择缔约方式的自由。契约精神本体上又是由四个重要内容组成:契约自由精神、契约平等精神、契约信守精神、契约救济精神。契约精神不仅仅表现在遵守合同;契约精神其实是对规则的无条件尊重和敬畏,就是对职责尽职尽力,对承诺绝对兑现,对规则严格遵守。

启蒙运动后,卢梭等人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当时的法国社会具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封建的社会制度等级森严,处于不同等级的人是不平等的。二是受到了当时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影响。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更是涌出一大批的有识之士激烈地批判着社会的封建专制的不合理以及宗教的愚昧无知,他们大力地宣传自由,平等与民主。《社会契约论》著作的完成,以求唤醒人们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并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

在欧洲关于契约论的发展主要涉及到三个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霍布斯,洛克,卢梭。他们的社会契约论以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为主要内容,都从理论上论述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都认为国家是人民订立契约的产物,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以对抗封建王权的“君权神授”论。该理论认为,社会秩序乃一项神圣权利,而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约定,具体做法就是每个人放弃部分天然自由和权力,转让给“主权者”,主导社会秩序。这种思想虽摆脱了神学的影响,但仍然强调契约的外在权威,只不过外在权威由神变成了进行共同约定的人。契约的存在则必须有两方以上的主体,否则达不成共同的约定。

2.1契约精神的理论基础

西方“契约精神”的理论源头有二:基督教的契约神学和人文主义的社会契约论。两者的出发点虽不同,但都强调契约的神圣性,也即契约的外在权威。对基督教来说,契约神圣不可侵犯,因圣经本身就是神与人之间的契约,神是最高的外在权威。所以,无论是神人之间的契约,或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人都须遵守。因此在基督教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大都具备深厚的契约精神。当人们意识到任何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是不可能产生契约文明的时候,人们开始按照西方契约理论认为,造物主赋予每个人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开始建立政府。

结束语

契约精神实际上可以看作是诚信的进化,契约精神的普及程度也就意味着国家商业文明的程度。遵守承诺的同时,尊重社会规则;保护自我合法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利益。契约精神可见,市场经济中,契约精神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契约精神在经济领域上不可或缺,从而通过经济基础影响着上层建筑。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说过:“迄今为止,所有社会进步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契约发展的历史,而创造辉煌政治或商业文明的国家,无一不是契约精神的楷模。

事实上,中国的历史传统中不乏的契约因素,但离契约文明还尚有距离,而恰恰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到来,缺乏契约的传统被凸显,诚信危机随之而来。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塑造契约精神正逢其时。

参考文献:

[1]《论语·颜渊》

[2]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契约精神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自我约束讲诚信
诚信
《孟子》折射出的契约精神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依法治校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契约精神培育研究
大学生契约精神如何培养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
融通古今中外智慧,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