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二十四孝图》

2019-02-11 07:44范子平
杂文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二十四孝孝悌孝子

范子平

《二十四孝图》为我国古代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今天在一些地方又将它全盘请出来担当重任,堂而皇之占领了孝悌文化阵地。笔者到某景点游览,看到主干道的《二十四孝图》宣传栏,二十四孝全部展示,没有取舍,顿时想起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二十四孝图》,鲁迅因此而生发出这么一篇幽默风趣寓意深刻的散文,也许是《二十四孝图》最大的贡献吧。

《二十四孝图》中有几个粗略看去可以仿效的故事,鲁迅是以戏谑的口气谈起这几个故事的:“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调侃?因为这些故事实在平庸且有造假之嫌。鲁迅说,《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至于《卧冰求鲤》,鲁迅联想家乡冬天水面只一层薄冰,孩子的重量再轻,躺上也一定冰破落水,为父母求的鲤鱼恐怕来不及游过来,自己的性命就丢掉了。

即使鲁迅戏称为可仿效的例子《黄香扇枕》,也让人觉得荒诞不经,一个丧母的年纪仅九岁的孩子,夏天要为睡觉的父亲扇扇子,在寒冬要自己先去把被窝暖热,父亲再睡进去。———是儿子还是奴隶?这样的父亲如果在现代国家,被媒体公布后肯定舆论大哗,估计要以虐待未成年人罪被判刑的。同类的故事还有《恣蚊饱血》。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为了让蚊子不咬父亲,每晚要在父亲的床前脱光脊梁让群蚊吸饱血,以便吸饱血的蚊子不叮咬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如真的默许甚或鼓励幼子的这种举动,那他还有一点人性吗?这种神经病式的愚行要人效仿,岂不是民族的悲哀?而最使幼年魯迅反感的故事是《郭巨埋儿》。那小孩子不过三岁,摇着咚咚鼓,在他妈妈臂弯里笑着,因为他分吃了祖母的食物,他的父亲郭巨就在地上挖坑,要将这样一个幼小的活泼生命活埋掉,这不仅是杀人,而且是虐杀!这种残忍的行径竟然作为正面典型弘扬!鲁迅说他最初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郭巨从坑中挖出一釜黄金才觉轻松。但是通过学习这些,幼年鲁迅先生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他父亲去做孝子了。因为常听他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他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自己么?当然如果一丝也不走样地也挖出黄金来,自然是天福,但鲁迅虽然当时年幼,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好事。鲁迅说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对父母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以为无非是听话、顺从,长大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学习了《二十四孝图》后,才知道“孝”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对于自己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本来幼年鲁迅对祖母父亲的感情是融洽的,但自学习了《二十四孝图》故事后,从此与父亲和祖母有了一层隔阂:“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就是《二十四孝图》对少年儿童起到的教化作用!

子女孝敬老人是应该提倡的美德,同时也是成年人须恪守的法律,刑法规定有“遗弃罪”,就是指家庭成员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其关键是强势的一方应关爱和照顾相对弱势的一方,而《二十四孝图》中的一些故事搞反了。譬如儿童相对于他们的父亲,都处于很弱势的地位,正需要家长的关爱。鲁迅言:(应)“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但这种父亲却反过来将孩子当奴隶使用,给自己夏扇扇子冬暖被窝,给自己挡蚊虫。至于郭巨,嫌母亲吃不饱,你自己少吃两口不就成了,但他不,他要活埋三岁幼子来省口粮!这种行为何其残忍!

封建社会宣扬《二十四孝图》其实意在加强统治秩序。鲁迅批评道,所谓孝的倡导者自己是从来不实行的,“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我们对封建社会的《二十四孝图》不能不加甄别地全盘生硬照搬,应有所扬弃,建设符合现代社会的“以德治国”的当代孝悌文化,而且这种符合时代和国情的孝悌文化应建立在尊重人性保障人权的基础上,建立在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基础上,沿着科学与民主的大道,提高全民族道德文化水平,追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会有真正的健康的孝道。

猜你喜欢
二十四孝孝悌孝子
TOUGH LOVE
久病为何无“孝子”?
病榻侍母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墙头上的《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拾葚异器
武艺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 卖身葬父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