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管马经

2019-02-11 07:44迂夫子
杂文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易牙桓公开方

迂夫子

齐桓公有一次参观马厩,突然问厩吏:“厩,何事最难?”厩吏缺乏心理准备,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陪同参观的管仲立刻答道:“夷吾(管仲的字)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

“傅马栈”即编制供马站立的木栅栏。编制木栅栏有什么难的呢?管仲接着说,编制木栅栏,如果先用了弯曲的木料,后面就得一直用弯曲的木料,笔直的木料就用不上了;如果先用笔直的木料,后面就得一直用笔直的木料,弯曲的木料就没用了。

原来管仲在借题发挥,明着在说管马经,暗里在谈治国策。管仲不愧号称“春秋第一相”,连陪着齐桓公参观马厩都不忘向他灌输治国思想:为国选才,同编栅栏选木料一样,一开始就把握正直的标准,选贤任能,小人当权的机会自然就少了。

按照管仲所言,编栅栏第一根木料很重要。直则求直,曲则求曲。选拔人才亦然。领头人是正直的大英雄,那么他选拔的人才,也差不到哪儿去,因为英雄惜英雄;领头人是徇私枉法的狗熊,他选拔的所谓人才,很可能也是狗熊,因为他们之间往往臭味相投。

齐桓公重用管仲,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起来管仲其实是桓公的仇人,当初他保着公子纠跟公子小白(桓公)对着干,差点要了小白的命。后来小白成了齐桓公,自然最恨管仲,要杀管仲,幸被鲍叔牙劝住:若成就天下霸业,非管仲辅佐不可。鲍叔牙当初可是舍命保自己的功臣,齐桓公就听从了他的话。管仲做了齐相,不久就向桓公打报告,要推举五位贤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桓管五杰”:隰朋管外交,寧戚管农业,王子城父统兵打仗,宾胥无掌管司法刑律,东郭牙负责监察谏议。这五位都是各有专长的贤良之才,管仲把他们推举给齐桓公,令齐国如虎添翼,最终成就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的伟业。

桓公重用管仲,管仲推举五杰,五杰再举荐个十杰八杰……一条完美的选贤任能的人才链就形成了。如此齐国怎能不强大?可惜人是会变的,齐桓公晚年重用近臣竖刁、易牙、开方等人,而这几个人都是奸佞小人。竖刁作为近臣,为了不让桓公猜疑自己与后宫有染,竟然挥刀自宫,把自己阉割了;易牙因为桓公一句戏言,便把自己年幼的孩子煮了,献给桓公;开方放着卫国长公子不做,却到齐国侍奉桓公十五年,连亲爹死了都不回家。在齐桓公看来,这三人简直是忠诚到了极致,哪里想到他们内里包藏着祸心?管仲提醒桓公要远离竖刁、易牙、开方这些小人,但是桓公不听,他早把管仲的管马经抛诸脑后了。后来发生宫廷政变,大权旁落,桓公被囚于宫中,病饿而死,死后无人知觉,两个多月才被收殓,收殓时尸虫爬得到处都是。

齐桓公的经历很好地验证了管仲的管马经的正确性:亲贤远佞,国家昌盛;亲佞远贤,丧权殒命!只是,道理是那个道理,亲谁远谁这种掺杂了个人感情的事儿,谁又说得清?又如何保证亲近的是贤才而不是佞臣?所以管仲的管马经还要再完善,要保证傅马栈的第一根木头用直不用曲,就不能仅寄希望于厩吏编织栅栏时的审美趣味,还要有一套“傅马栈”规则,来制约厩吏,使之不敢胡来;移之于治国,则要有一套成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以及相关的监督制度,然后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才能最大化地避免选人用人的随心所欲乃至任人唯亲。

猜你喜欢
易牙桓公开方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学习开方『四注意』
为公立医院“虚胖”把脉开方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联友钟社
齐桓公现象
易牙“烹子适君”的启示
蔡桓公讳疾致亡的责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