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2-12 03:0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岁者胃肠食管癌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病,放疗是其主要的、安全的方法。然而,放疗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地不良反应,如营养不良、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为此,本文采用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措施改善该类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84例,均经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60岁者21例,≥60岁者21;颈段食管癌10例,胸上段食管癌16例,胸中段食管癌16例;疾病分期:Ⅱ期20例,Ⅲ期2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0岁者22例,≥60岁者20例;颈段食管癌9例,胸上段食管癌17例,胸中段食管癌16例;疾病分期:Ⅱ期22例,Ⅲ期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适形调强放疗(IMRT),肿瘤靶区照射总剂量均为60 Gy/30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自行进食。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营养支持及身心干预措施。首先,正确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了解其职业、文化、家庭以及个人的生活境遇等,据此实施针对性的身心干预措施。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讲解放化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指导患者做张口、转头、摇颈等功能锻炼。对于存在严重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进行“一对一”的强化干预,缓解心理压力,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帮助患者转变饮食观念并掌握饮食知识和技能,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营养搭配。若患者进食困难且无法满足正常营养所需时,则给予营养支持干预措施,缓解因放疗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营养支持包括胃肠内营养和胃肠外营养,胃肠内营养制剂选用高蛋白质食材用豆浆机搅拌均匀的混合液体,胃肠外营养选择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并加入维生素、矿物质。

1.3指标评价 营养状态评价:根据患者主观全面评价量表 (PG-SGA),见参考文献[1]。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进行评价,见参考文献[2]。

2 结果

2.1两组营养状态 放疗后,研究组:42例患者中,营养状态良好者18例,中度营养不良22例,重度营养不良者2例;对照组:42例患者中,依次为1、21、20例。研究组营养状态好于对照组(χ2=29.96,P<0.01)。

2.2生活质量 研究组为(76.12±10.06)分,对照组为(54.22±11.2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9.40,P<0.01)。

3 讨论

食管癌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特征,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0%。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疗反应,如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3],对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生存率均产生不良影响[4-5]。而放射性食管炎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患者进食减少,同步化疗产生严重消化道反应,导致患者进食进一步减少,营养风险进一步增加。国外研究显示,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使患者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时间延长,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必需的。本研究准确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了解其职业、家庭以及个人的生活境遇等,据此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有效的心理干预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总之,对食管癌患者采取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对疾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且使用经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岁者胃肠食管癌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