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肉用种鸡的限制饲养管理

2019-02-12 17:25刘伟山东省平邑县武台畜牧兽医站273302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1期
关键词:肉用供料种鸡

刘伟 (山东省平邑县武台畜牧兽医站 273302)



浅析肉用种鸡的限制饲养管理

刘伟 (山东省平邑县武台畜牧兽医站 273302)

根据肉用种鸡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理特点,对肉用种鸡的饲料在质和量的方面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助于充分发挥肉用种鸡的繁殖性能及遗传潜力,这是养好肉用种鸡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也是种鸡场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1 限饲的目的和作用

(1)限饲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代种鸡母鸡自由采食2周,公鸡自由采食4周,母鸡从第3周、公鸡从第5周开始,一直到66周淘汰均实行限制饲喂。限制饲养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肉用种鸡的生长速度,使体重稳步增长、达到标准要求,在25周前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并达到高产、稳产,获得较高的种蛋合格率和受精率,提高人孵率、健雏率。争取每套种鸡生产健雏140只以上。(2)防止形成“脂肪鸡”,提高鸡群的成活力,降低死淘率由于限饲和管理不当,喂料偏多,增重不均,往往在鸡群中形成所谓的“脂肪鸡”,这种鸡体重大大超过标准,体内脂肪沉积比正常鸡多20%~30%,从趾骨周围到整个腹部以及内脏周围均有较多的脂肪沉积。“脂肪鸡”,不但增加饲料消耗,而且生理代谢机能也不旺盛,产蛋生理机能失调,产蛋明显减少,甚至停产。“脂肪鸡”在夏季高温季节因体热散发困难,易“中暑”而造成死亡。笼养鸡易因人工授精操作出现肝破裂而死亡。据试验,“脂肪鸡”平养在36℃、笼养在32℃时持续2d,死亡率可达3%以上,夜间死亡明显上升。而脂肪少的鸡平养37℃、笼养35℃也不致造成大批死亡。脂肪多的鸡易出现难产,同时引起脱肛和啄肛,而使种鸡淘汰率明显升高。过于肥胖的公鸡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性欲差,精液品质不良,交配困难,种蛋受精率明显降低。节约饲料,降低成本整个育成期可节约饲料30%左右。节省人工限饲期间尽量减少人员进出鸡舍次数,减少对鸡的应激,尤其是停料日。

2 实行综合限饲程序

2.1 常用的限饲方法 肉用种鸡的限饲方法主要有限质和限量两种,目前生产中常用限量法,即使用全价而平衡的配合饲料,通过减少喂料量或限制喂料时间,来实现限饲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每日限饲法每天喂一定数量的词料或规定喂饲次数和采食时间,适用于3~6周龄和20~24周龄的育成鸡。(2)隔日限饲法把两天的饲料合在1d喂给,1d停喂。此法强度大,适用于7~11周龄生长速度较快的育成鸡,也可用于体重超标的鸡群。(3)每周限饲法包括5/2限词、4/3限饲、6/1限饲法等。适用于12~19周龄的育成鸡,也可用于冬季舍温低、湿度大时,或全程采用此法。(4)以上限饲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生产中要灵活掌握,一般的隔日饲喂利于提高均匀度,每批鸡都要有4周左右的隔日饲喂,对提高前期鸡群的均匀度很有好处。其它限饲方法都非常平稳,易掌握,不易发生大的问题,可根据生产实际掌握使用。

2.2 综合限饲程序 肉用种鸡生产中使用综合限饲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同的限饲方法是相当成功的。在设计限饲程序时,应参照不同品种推荐的程序结合鸡群状况、饲养条件、体重均匀度、饲养方式、密度以及自己的经验全面考虑,一批鸡要有一个完整合理的限饲程序。(1)母鸡1~2周,自由采食,每3~4h喂1次,每次采食1.5h。3~4周定量供料,2周末体重达标后,以14日龄料量为基础加2~3g,共3周使用。5~11周隔日限饲,利于提高鸡群均匀度。12~17周5/2或4/3限饲,减少应激,提髙体况均匀度。18~23周6/1 或5/2限饲,做好产前的准备。24周每日限饲。在实施程序时,要掌握自由采食不能过于宽松,否则2周末料量太高,不利于以后的限饲。一般应掌握以1日龄料量为基础,以后每天加2g,2周末时料量在30~32g/只•d,2周末称重体重达标,即改为定量供料;体重不达标,应继续自由采食2~3d后改为定量供料。5周末时,如鸡群均匀度低,应进行第1次分群,到9~10周如均匀度高,可提前改为4/3限饲。如鸡群在18-23周期间上笼饲养,要提前改为每口限饲,以免发生鸡只采食过多致死现象。(2)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所以公鸡的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同的限饲方案,会直接关系到育成公鸡的质量,下面是两种不同的限饲方案,第一种方案适用于产蛋期笼养的鸡群,第二种适用于产蛋期平养的鸡群。第一种方案为1~3周自由采食,3周末体重达标后改为(4周)定量供料,从第5周限饲方案改为同母鸡一样,上笼后要改用公鸡料,并另加0.02%的多维素、0.1%的硫酸锰,同时耍补充VE(每50kg料加3g)。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掌握。第二种方案为1~6周自由采食,在4周末若每日喂料量达到120g时,不再加料,维持到6周末。7~13周改为隔日限饲,7周时料量60g/只•d,这样隔曰喂仍是120g,以后每周加料3g左右。14~20周为5/2限词或改为同母鸡一样。这种方法比较严格,6周后减缓增重速度,使其锻炼出强壮的肌健,提高腿的承受能力,利于产蛋期的配种。(3)综合限饲程序的设计和使用,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工作,技术人员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技术,不断改进,不可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 体重控制目标

限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控制种鸡有一个理想的体重,所以在制定限饲程序的同时要制定出鸡群的体重标准、体况控制目标,以达到鸡群体成熟、性成熟同步,并适时开产。

3.1 育雏期(1~4周) 本期的目标是以体重为主,要求在3~4周体重达到标准,尤其是公鸡体重可略超标准,以培育出体重较大的种鸡群,4周末母鸡体重达430g,公鸡750g。

3.2 育成前期(5~11周) 本期仍以体重为主,具体要求为5~6周体重控制达到标准,7~11周使体重逐渐向下限靠拢,生产中可掌握母鸡4周末体重达430g,以后每周增重100g,到12周体重达1200g,公鸡4周末体重达750g,以后每周增重125g,11周达1700g。

3.3 育成中期(12~22周) 15周前仍以体重控制为主,在13~15周使体重逐渐向标准体重靠拢,期间母鸡每周增重100g (公鸡140g/周),15周末体重达1500g(公鸡达2200g)。15周后以提高性成熟均匀度为主,主要以鸡群的体况(胸肌的发育程度和主翼羽脱换程度)作为限饲的主要依据。生产中可掌握:母鸡16~22周,每周增重135g,到22周末体重达2400g,胸肌发育丰满,主翼羽还剩2~2.5根;公鸡16~22周,每周增重150g,到22周体重达3400g以上,胸肌丰满,腿长、直。22周末如鸡群达到上述标准,则在23周加光照,鸡群一般能适时开产,并有一个高产、稳产的产蛋期。

3.4 育成后期(预产期,23~25周) 本期为产前的准备期,体重控制目标为母鸡每周增重135g以上,到25周体重达2850~2900g。公鸡每周增重160g,到25周体重达到3750~3800g,这时的鸡群第二性征应明显,鸡冠鲜红,母鸡在25周见蛋,公鸡已有配种行为。这时育成期的限饲基本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4 限饲的注意事项

(1)限饲期间,及时淘汰母鸡群中的病弱残鸡,公鸡在第一次挑选(5~6周)时淘汰低于标准100g的鸡和有明显缺陷的鸡。(2)公母分开饲养,到23周转群时混群,这样比较利于各自细心管理,利于体重控制。(3)称重要准确无误,按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各栏鸡数要准确,确保限饲成功。(4)配备足够的料位、水位,尽量减少密度,饲喂时,上料速度要快要均匀,合理地实施限水方案。(5)遇到天气突变、转群、免疫等强应激时,可加喂1d的饲料。育成料要营养全面,能量不能低于11.5MJ/kg。(6)限饲技术要与光照程序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7)限饲期间要做好分群、调群等工作,努力提髙鸡群均匀度。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蛋期的生产性能,而育成期的限词是整个工作的重点,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更新限饲技术,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018–08–01)

S831.4

B

1007-1733(2019)01-0025-02

猜你喜欢
肉用供料种鸡
一种供料系统、供料方法及轮胎成型机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措施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分离设备清理的优化方法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国内外驴品种的肉用指数评价与聚类分析研究
我国首次进口曾祖代白羽肉种鸡
DELTA机器人产能与供料周期分析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