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针秘传》针灸医案探析方慎盦学术特色

2019-02-12 20:14栾光一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针组方医案

栾光一



从《金针秘传》针灸医案探析方慎盦学术特色

栾光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2099)

方慎盦系民国针灸名家,上海针灸流派重要代表人物,精于针术,颇具美誉。《金针秘传》系方慎盦将平时师门所得与出于心悟者,提纲挈领,汇编而成的针灸医籍,书末“针验摘录”一章收录方慎盦及其师黄石屏之验案分编二十四则,其中详述理法,明辨因机,识病准确而彰,取穴简明而效,可师可法。故整理分析《金针秘传》医案,以发掘民国海派名家经验。

针灸疗法;《金针秘传》;方慎盦;医案

方慎盦(1893—1962年),安徽合肥人,为民国时期针灸名家,黄氏金针流派的代表人物,曾任上海市中医师公会学术科主任。方氏幼娴诗画,笃志于医,受业于针灸名家黄石屏(1846—1917年)门下,28岁悬壶沪上,以擅针而称著医林。方氏精研针灸,不秘其法,曾组织“医学回澜社”交流针灸学术,其门人弟子众多,有子方幼庵得其真传[1-2]。方氏不仅是针灸名家,且是针灸教育的代表人物。《金针秘传》一书刊于1937年[3]。民国时期受到当时政治因素影响,传统医学备受戕害,方慎盦有感于针灸势微,立志改变中医现状,“爰不自揣,乃将平时所得于师门与出于心悟者,提纲挈领,著为此编,由体以达用,即寓巧于规矩之中”,弘扬学术,此书现存上海医学回澜社铅印本,《近代中医珍本集》亦收录此作,后世翻印传之颇广。书中上溯《内经》《难经》经典旨意,旁采名家验法,结合潜心所得,论述针灸原理、腧穴之治,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中医医案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中记载了仓公25则诊籍,其中扁鹊治疗虢国太子尸蹶案“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就是有关针灸医案的记载,其后直至宋代以前,医案多散见于文史书籍,迨《扁鹊心书》《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等著作后,针灸医案日渐丰富。近代针灸大家陆瘦燕言“编医案难,编针灸医案尤难,古今医案夥矣,而针灸之医案,殊不多觏。以针灸不尚文墨,致良好之穴道、刺法之浅深、补泻之意义、取穴之精警,莫由言宣,使后学无所适从,望洋兴叹”[4]。这也是针灸医案流传较少的原因。方慎盦所著《金针秘传》专列“针验摘录”一篇,收录跟师所见及临床所治验案,以病名为纲分二十四则,其案言简意明,生动形象,论理丰富,用穴简明,可师可法,值得探究。

1 精于辨证,详论病机

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手段,方慎盦认为“医以识证为上,而医术次之”,临证十分重视辨证。《金针秘传》所载医案多细述其症,明晰因机,详辨证候,其用语精炼,详于特殊略于一般。方氏“如医者不究病因,不察传变,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说,执中无权,安谱施治,譬之狂潦泛滥,欲塞下流而获安者,亦偶然耳”强调辨病因是施治的重要前提,其收录黄石屏所治张涩阳痿案即有“病原由于幼年用脑过度,可见性与脑最有关系,不尽由于性病也”案中明晰其病因,非常见之因,为治疗阳痿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氏以识症为辨证之门径,其详述四诊据而推理病机,以切病而治,立法组方之案不乏枚见,如朱右胸痛案言“体素弱,中脘常隐隐作痛已十余年,时发时愈,近月连痛不已,甚且至于昏厥。初以手按之……脉大而数,舌黄黑且垢腻”,断其病机为“浊阴之气结于胃脘不散”后据病机而立法施针,此案论述细致规范,可堪针灸医案之模板。书中收录医案灵活多变,或不拘格式,但述大意,以启思维,或严谨规范,示以方圆,各具特色,然总不能脱离辨证识机这一步骤。由症及证而后明病机,条理清晰,是方氏治疗的特点。

2 据理立法,依法取穴

方慎盦师从近代针灸名家黄石屏,为其嫡传门人,陆连奎谓“其(黄氏)门下士传其衣钵者,厥为方君一人而已”,黄石屏精通针术,常隔衣进针,以“神针黄石屏”之名盛传沪上,黄氏学术主要传承《内经》《难经》针灸理论[5]。方氏从其学,立论多遵《内经》《难经》,据理立法,依法取穴。观《金针秘传》于经典之理论深入浅出,别有见解,而又依理论指导临床,方氏之案屡有先引经典之语,而后治法组方。如大内畅三腰痛案中载:“余谓《内经》云太阳所至为腰痛。太阳,膀胱府也。又云腰为肾之府,转侧不能,肾将惫矣。今既不能转摇,而腰部肌肉异常觉冷,其为肾阳衰败无疑,宜温通肾府,以去寒湿而助元阳,即针肾俞,腰部立觉奇暖,去针后即起立如常。”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之理论为依据,立法取穴,一以贯之。另如叶氏媪肩背痛案:“《灵枢》云气胜有余肩背痛,适在督脉之上,肺实可知。先泻其肺俞,当夜即能安睡,再针肩井、肩髃、曲池而愈。”上述之案皆以经典理论为根基,识症断病,立法治之,将临床与理论融为一体。亦可管窥方氏针灸之特色,以《内经》为理论根砥,治法组方之源。方氏临证多以脏腑经络辨证为要,或调气血、或用补泻,皆有规矩方圆。

3 穴少而简,切病为要

针灸取穴组方,医家各有见解,有一穴而疗者,有十余穴同加,方慎盦之针灸组方以穴少而明,穴虽少而效未减。方慎盦认为“针家治病,贵能扼要”,其临证立法组方用穴少而精炼,且其案多论经穴,少见针法,概方氏以为“古人治法,惟视病之浮沉,而为刺之浅深,岂以定穴分寸为拘”,且其案中有“此不过示以大概,其实治病无定穴也”,穴尚不能为定,况针法,不过示人启发,而非缚人规矩,故方氏有“凡用刺法,自有所宜,初不必以是为拘也”,临证用针以得气为要。方氏针法贵在精简,因其辨证准确,故穴少而效显。如甘夫人腰痛案刺肾俞一补而瘥,其中言“夫腰痛之起因甚多,虚实寒热皆有,须看准病原,自然发无虚射”,此即辨明肾虚腰痛,一针起疴。方氏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曾则生胃病案痼疾数月,方氏针中脘、关元诸穴“拨动机关、畅遂胃阳”而愈之,案中言“治法虽多,毫不中病,诛伐无过,安得生机,予不过为之拨动机关,令其胃阳畅遂而已,岂有他妙哉”可见其重视穴对病机,以切病为要的治疗思想。方氏授人以针法,强调穴位,讲究临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以浅深分寸印定后人眼目,颇具灵活之法。

4 审经定穴,明辨主次

《针灸大成》:“宁失其穴不失其经”,方慎盦亦遵其意旨,强调审经定穴,以经为先的针灸思路,方氏有“审经或络,分气与血,病随经而在,穴随经而取,庶得随机应变之理”,其案中或言取某经穴位,以重在此经而不在穴;或言何穴,以重在此穴之功效。如颜二民肠癖案言“肠癖之症,虚实并有”,此属实证,当“针手阳明数穴,以泻其热而通其壅”,但言其经不细述何穴,当为“病随经而在”,治在其经,可见此病全在调补阳明经络,而非必拘于某穴。方氏虽有以经为先之针法特点,然亦非模糊取经,不重穴位,亦有详论穴位经络者,如何绍全心痒案中患者病心痒屡发不止必狂奔能解,可谓疑难怪病,方氏辨为“心气郁结,血液过腻”立泻气散血法,针肺经云门以泻气,心包络天池、内关以散血,依法取穴颇为精炼,二次即止,详论某经某穴以匹配治法,可见临证据病而设,圆机活法。

方氏临证依病之标本缓急,治疗明辨主次顺序,案中常见“先刺”“后针”“再针”等语,如姚守仁夫人膈食案“细思舒肝和胃,不能开其生机,徒治胃病,如以石投水”“乃先刺期门,再针膈俞、白环俞、中脘、中极等穴”,其立法主次分明,故能速效。另有曹女干血案以“室女停经与妇人稍异,治法亦各有不同,较之曾经生育之妇人尤为棘手”,方氏立针方两则,一方用去瘀之法,刺肝脾之经穴,疗其腹痛拒按;一方培养新血,从期门启生机,各有所擅,主次分明。

5 补泻有制,预护其变

针法种种,补泻是为第一要着,方氏以脏腑辨证着眼,立论治法必有补泻某脏某腑之语。如方氏于颜二民肠癖案有“肠癖之症,虚实并有,颜乃实,故效速。如属虚症,则养阴补脾,清胃固脱”,明晰虚实治法之意,并言“同一用针,同一治病,而其难易相差如此。故学针易,识症难也”,识症以脏腑经络为循,虚实为要,知其病位可寻脏腑经络,明辨虚实则立法补泻,方氏医案虽是治补虚,必论其泻实之法,以两相对比,彰明其异,临证补泻有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方氏案中可见“治未病”之思想,其所治褚德彝夫人臂痛案,“初起人不留意,后至半身不遂,全体不用,大病造成,治之已迟,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强调当于病势未成之时即以调治,再如陆连奎夫人手麻案,“凡手足微麻,人都不在意,而不知风症之初多有此类现状。如不即早图之,引起他症以致不救者甚多”,可见方氏疗疾,重在调其先期。

6 针药结合,刺血疗疾

治病之法不可拘泥于一途,历代针药结合医家不胜枚举,方氏不仅善针,于用药也颇具心得,有方药闻名于世,其著作《风症指南》介绍了方氏所创回春至宝丹和祛邪补正丹两方。莫敏庄肾不纳气案即有“针肾俞、关元等穴,并书专门补敛肾气之方为丸治之”,肾虚不能骤补,必以丸剂缓图,其方药之技可见一斑。刺血疗法属中医特色治法,方氏医案亦有论述,其中警局董队长妻案中西杂治无法,将行锯腿之术,方氏针药结合配以刺络放血,“先以提毒散瘀外治之法,即在委中放毒血盈升,针三里、悬钟、三阴交等穴,次日即安,十日大愈”。方氏疗疾不拘于西医病名,常能治他人所不能。民国《申报》曾有一六旬老翁肠癌重症多方无效,经方氏治之,免开刀之苦[6]。可见方氏于组方用药亦有建树,其针药结合据病施治,可师可法。

方慎盦系海派针灸名家,黄氏金针传人,其著书立说,阐发针道,传播中医,对于民国时期针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近二百年来精于金针之第一人”之美誉。整理方氏医案,分析其经验特色,以冀以点窥面,了解其金针学术,可见方氏取穴精炼,详于辨证,据病定法,依法立方,起疴疗疾。

[1] 安徽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60.

[2] 陆拯.近代中医珍本集(针灸按摩分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1.

[3] 王德深.中国针灸文献提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96.

[4] 陆瘦燕.金针实验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

[5] 程宝书.新编针灸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808.

[6] 邴守兰,纪军,张馥睛,等.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J].中医文献杂志,2014,32(6):28-30.

2018-08-15

栾光一(1986—),男,主治医师,硕士,Email:bootogoose@126.com

1005-0957(2019)03-0341-03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3.0341

猜你喜欢
金针组方医案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乡村的金针花
人与羊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金针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