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毒免疫机制简述

2019-02-12 22:28王洁清
饲料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衣壳狂犬病毒免疫抑制

王洁清

(成都天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都 610100)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包括猪、羊、牛等动物的共患传染性疾病。伪狂犬病病毒(PRV)又称奥耶斯基病病毒或猪I型疱疹病毒,与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以及带状疱疹病毒(VZV)同属α疱疹病毒。早在1813年,国外就出现了关于伪狂犬病的报道,初期称之为“奇痒病”。猪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不同毒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存在差异。本文简要介绍了猪伪狂犬病毒免疫机制。

1 病毒的结构

1.1 病毒核心

伪狂犬病毒核心含有病毒的DNA。当病毒核酸从核衣壳中释放到感染细胞的细胞核时,借助其基因组末端重复序列的相互配对杂交迅速变成环状DNA分子,呈“滚环样”复制,最终产生新的环状或首尾相连的病毒基因组分子。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有部分新合成的病毒DNA分子不能被加工、处理而被迅速降解。

1.2 衣壳

壳粒通过一定的方式聚合,在细胞核内包装、排列形成有规则的壳样结构,其作用是保护病毒基因组,有的与病毒在细胞内转运有关。伪狂犬病毒存在五邻体、六邻体两种衣壳的亚单位形态。成熟的病毒衣壳含有7种以上的蛋白,病毒衣壳蛋白与病毒基因组紧密结合形成核糖体蛋白。

1.3 被膜

被膜位于成熟的病毒粒子的囊膜和衣壳之间。病毒在细胞核内组装成核衣壳后,成熟的C型核衣壳以出芽的方式传故宫细胞的内层核膜进入核周围间隙时,形成包封。在PRV病毒免疫逃避机制种被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后,被膜蛋白随着核衣壳进入细胞质并且促进宿主稀薄啊对病毒的接纳,以避免被机体内T细胞识别并发挥清除作用。

1.4 囊膜

病毒囊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获得于病毒成熟时细胞膜或内膜出芽过程。研究发现,病毒囊膜具有一些宿主细胞膜的特性。PRV共有16种膜蛋白,主要包括gB、gC、gD、gE、gG等。囊膜的作用是存进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膜融合作用、促进感染细胞与邻近非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2 免疫机制

2.1 细胞免疫

接种疫苗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反应,一旦感染变很难从体内清除,可潜伏常年带毒。其中,自然杀伤细胞在伪狂犬病毒感染初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病毒性T淋巴细胞通过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来辅助机体清除病毒,其中,gC、gD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主要靶抗原。

2.2 体液免疫

在猪伪狂犬病毒感染初期免疫球蛋白IgM和补体依赖的IgG是宿主血清中的主要成分。滴鼻接种猪伪狂犬活疫苗后可以在黏膜分泌物中检测到IgA。针对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均能有效抑制病毒的黏附作用或入侵。

体液免疫并不能达到抵抗病毒的良好效果。但当病毒再次入侵时,具有免疫抗体的动物能再次迅速、增强T细胞应答反应,而非通过记忆B细胞应答反应来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因此,对于伪狂犬病毒免疫机制来说,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3 免疫抑制、逃逸机制

免疫抑制是动物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紊乱,免疫抑制可导致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出现免疫失败、诱发多种潜在病毒发病。伪狂犬病毒可使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当发生PRV免疫抑制时,引起宿主蛋白质合成关闭,降低宿主mRNA过程。PRV gG能高亲和力地结合到趋化因子并抑制其功能,因此gG在PRV逃避宿主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伪狂犬病毒能逃避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反应,使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失去作用。另外,猪伪狂犬病毒感染将引起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凋亡,从而介导免疫抑制,也能引起肺泡巨噬细胞功能障碍,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

PRV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后,在相关免疫细胞中增殖,攻击中枢免疫器官,增强感染力,降低免疫功能,促进共培养T细胞内Foxp3基因表达,使CD25+调节性细胞比例上升,导致免疫抑制。病毒表面存在囊膜糖蛋白抗原,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当表位发生突变时,免疫系统不能对其进行识别和清除,造成长期的病毒血症、持续性感染和广泛炎症反应。病毒侵入细胞后一段时间建立潜伏感染,主要潜伏部位在感觉神经节,主要是三叉神经节,逃避宿主免疫监测和清除机制。病毒还可通过干扰感染细胞凋亡逃避免疫监视。gC蛋白能与补体成分C3b结合,抑制补体级联反应。与炎症复合体、gD蛋白和gE、gI蛋白复合物一起参与免疫逃逸。

猜你喜欢
衣壳狂犬病毒免疫抑制
腺相关病毒衣壳蛋白修饰的研究进展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高分辨率艾滋病病毒衣壳结构图确定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Kedrion公司和Kamada公司研发的Kedrab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疱疹病毒组装机制被揭示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