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9-02-12 22:29石奇峰
兽医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丙酮酸反刍动物碳酸氢钠

石奇峰

(文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山西文水 032100)

1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分析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酸中毒是很多病理过程发展的结果,比如:反刍动物前胃迟缓可使瘤胃排空受阻,造成内容物滞留发酵,产生大量酸性产物,酸性物质被机体吸收,导致酸中毒。反刍动物饲养管理不当或饲喂日粮不合理是引起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的原发性病因。饲养管理不当引发的酸中毒主要是指反刍动物饥饿后自由采食、突然改变日粮、饲养制度不合理、改变饲料缺乏适应期或由人工饲养过渡为机械饲养等影响了正常饲喂流程过程而让让动物采食了过多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导致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蓄积,引起了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2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

瘤胃微生物根据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乳酸的微生物,另一类是产生乳酸的微生物。微生物种类的平衡状态决定了瘤胃内乳酸的蓄积量,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瘤胃中乳酸产生菌主要是牛链球菌,乳酸利用菌主要是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和埃氏巨型球菌。

正常情况下,反刍动物饲草、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淀粉、可溶性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它们是反刍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经微生物发酵、降解生成各种糖类,糖类继续经无氧酵解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中大部分进一步分解挥发性脂肪酸,而一小部分丙酮酸进一步转化为乳酸。但是当反刍动物摄入过量的淀粉(精料)和其他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后,经瘤胃微生物作用分解为大量的葡萄糖,使瘤胃中葡萄糖浓度急剧升高,此时瘤胃内各种微生物迅速繁殖增多,特别是依靠葡萄糖生存的产乳酸菌—牛链球菌数量显著增加,瘤胃微生物菌落发生变化,失去固有的动态平衡,产生大量乳酸,使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pH值下降。与此同时,瘤胃中的利用乳酸菌—反刍兽新月胞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由于不适应酸性环境而繁殖速度变慢,使利用乳酸的菌落相应减少,不能及时吸收利用乳酸,使瘤胃内乳酸浓度进一步升高,pH值继续下降,最终乳酸的大量蓄积造成了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

3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的防治

3.1 合理饲养管理

反刍动物属于草食动物,对粗纤维饲料、饲草利用度较高,但是对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相对于其他杂食动物利用度就低一些,因此在饲养过程中,精饲料的补充应适量合理,不能为追求生长速度而超量增加精饲料,从而造成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

3.2 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

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可以添加离子载体类抗生素莫能菌素(又称瘤胃素),其是目前反刍动物育肥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饲料添加剂,莫能菌素能有效地抑制瘤胃内牛链球菌的繁殖,减少乳酸的产生。还可以在反刍动物的日粮中添加益生素,益生素中的益生菌可增加乳酸利用菌的数量,增强乳酸的利用,从而提高瘤胃内pH值,预防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3.3 中和瘤胃内有机酸

当反刍动物出现瘤胃酸中毒时,会由于酸度过高引起反刍动物瘤胃积食、前胃迟缓等消化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灌服碳酸氢钠,中和瘤胃中的乳酸,提高瘤胃pH值;严重的病畜应进行输液治疗,大剂量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血液中的乳酸,达到治疗的目的。

4 讨论

瘤胃酸中毒应当提前预防,不能寄希望于发病后的治疗。如若在饲养牛、羊等反刍动物过程中发生瘤胃酸中毒,治疗及时且治疗效果好的也需要一个恢复过程,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治疗不及时会出现治疗失败,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所以应重视预防,重视以下几方面:

(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科学养殖:不能单纯追求增重育肥的速度,过量的饲喂高能量、高蛋白的精饲料,要尊重反刍动物正常的生长规律。

(2)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在日常饲喂的饲料中可合理添加莫能菌素、益生素和碳酸氢钠。

(3)经常饲喂青贮饲料、醋槽等的养殖场应当长期饲喂适量的碳酸氢钠,中和饲草糟粕中的酸性物质,起到预防酸中毒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丙酮酸反刍动物碳酸氢钠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3-溴丙酮酸磷脂复合物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
丙酮酸钠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乳酸催化转化丙酮酸溶液中乳酸与丙酮酸络合萃取分离技术研究
膳食补充剂丙酮酸钙的合成工艺研究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