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规模种植效益分析

2019-02-14 07:40刘炳欣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粮食

刘炳欣

[摘要]粮食生产安全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是我们当前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通过陕西杨凌夕阳红粮安家庭农场5年粮食作物种植收益情况的分析,提出了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建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土地撂荒等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粮食;种植;规模;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土地人均占有量和粮食占有量少,消费量、浪费量多。201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为我们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陕西省杨凌夕阳红粮安家庭农场五年来冬小麦和夏玉米规模化种植情况的实地调查,剖析规模化粮食种植技术和效益情况,对当前我国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支持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主体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家庭农场五年种植收益情况

杨凌夕阳红粮安家庭农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高如嵩于2013年5月成立,位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揉谷镇石家村,承包流转耕地6.66hm2,只进行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小麦种植品种为“小偃22”和“西农20”,玉米种植品种为青贮玉米。2014~2018年家庭农场种粮的产量和效益情况见表1。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夏粮(小麦)复种秋粮(青贮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下,年际间的产量、产值差异较大。2014年,6.66hm2小麦的净收入为4.68万元,青贮玉米的净收入为2.96万元,两料作物相加的全年净产值为7.64万元,达到了家庭农场自定种粮成绩的良好标准。2015年的全年净收入为9.06万元,达到了优秀标准。2016年全年净收入为2.23万元,种植效益低下。2017年全年净收入为8.73万元,种植成绩良好。2018年小麦生长到清明前后遇到了零下2度的“倒春寒”,致使每穗粒数严重减少,产量减少40%~50%,6.66hm2小麦亏损了1.23万元,但是,由于参加了保险,“平安财产保限公司”对灾情进行了现场测评,保险公司赔付了1.57万元,效益勉强及格。

五年种粮的产量、产值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条件差异大,遇到了两个“丰年”,一个“平年”,两个“灾年”。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影响,并非种粮人不够尽心和栽培技术不到位所致。另外,近几年的市场粮价大跌,小麦的价格由2.6元/kg降到2.1元/kg,青贮玉米的价格由400多元/t降到了330元/t,其它物价如农资、机耕费、人工费等均稳中有升,这些因素也都对种粮的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对此种植模式的盈亏点进行了研究,初步看出,小麦单产400kg/667m2左右,青贮玉米单产2250~2500kg/667m2是其的盈亏点。在此点以下,无利亏损,在此点以上则盈利。

2 影响小麦种植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

2.1 气候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西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容易出现旱涝、低温、霜冻、风雹、倒春寒、干热风等气象现象,发生农业灾害的频率较高,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在农村中流传的农谚:“气候正常,老天帮忙。气候反常,盈利无望。遇上小灾小减产、小亏损,大灾大减产、大亏损”。建国以来,据资料记载,出现全国性的粮食减产年份达10多次,全部都是受到气候灾害的影响,2004年以前平均3~5年就会出现一次,减产的省份则无年不有,其中12个省份曾有三年连续减产,云南、甘肃、青海、内蒙、新疆等地出现过连续4~5年减产的历史。从2007以来,我国呈现了粮食连续增产现象,是建国后很少有的业绩,但是能否连续下去,却很难预料,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不能因为连续12年粮食增产而对此掉以轻心。

2.2 价格因素的影响

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直接影响种粮的效益,种粮农民无利、亏损,积极性很低,许多地区(如安徽、山东、河南……等)出现了大面积耕地撂荒现象,一些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由于种粮亏损,苦不堪言,纷纷“毁约跑路”。有些地区把一年种三料变成两料、两料变一料、一料变荒芜。粮食价格受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直接影响,粮价不稳定,尤其是大跌,会造成“谷贱伤农”,严重挫伤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3 租金因素的影响

目前,关中地区土地流转的费用在7500~22500元之间/hm2,因地块的平整、土地质量、水利灌溉条件和位置交通等要素的影响,流转租金差距较大。区域性主导产业为果树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地方租金最高,主导产业为粮食的大众作物的地方流转租金最低。由于种粮的效益不高,而且风险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因此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租金影响着种粮的收益。通过对当前的现状分析,进行粮食生产土地流转每1hm2一般在7500元/年左右比较合理,租金较高,种粮成本高,规模效益较低,直接影响种粮大户的生产积极性。

2.4 晾晒因素的影响

粮食晾晒问题是影响粮食质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因为陕西关中地区的玉米种在夏季高温季节,收获期处于多雨潮湿的秋季,成熟度經常不够,籽粒含水量偏高,加之受秋季淋雨天气的影响,阳光日照时间较少,玉米含水量高不易贮存,陷入滞销、霉变的窘境,因此玉米晾晒干燥问题是重中之重,否则一年到头颗粒无收。小规模种植的农民尚能自行解决,而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则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2.5 种植规模的影响

地多、人少的东北、内蒙、新疆等地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种植面积都较大,6.6hm2以上至66.6hm2不等,这种种植类型对科技、管理和机械化水平都要求较高,种粮的效益虽高,但硬件投入过多、资金占用量多,市场风险较大。关中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03~0.13hm2,本地区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种粮,土地流转面积要适度,面积不宜过大,一年两熟的水浇地以6.66hm2左右为宜。此种规模的特点是投资少,无需购买机具、建仓库、晒场、1~2个人就可以管理,投资较少,此种类型的效益虽然较小,但风险也较小,容易操作,但最低种植规模要在3.33hm2以上,因面积过少,形成不了规模效应,投资不划算,经济效益较低。

3 提高粮食种植技术和效益的建议

3.1 要高度重视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自古到今,粮食产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影响国家政权的稳定。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此话意义深刻,说明我们的对手可以利用粮食作为战略武器来对待、控制我们,因此必须高度警惕。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经济发展中,我们适当进口一些工业用粮、饲料粮是无可非议的,但对口粮决不能以进口为主,要自给生产有余,自给自足,坚守“谷满囤、粮满仓,备战又备荒”的原则,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可掉以輕心、存在侥幸心理。

3.2 积极推进粮食种植的保护性政策和措施

一是希望政府加强市场粮价调控,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在粮价低于保护价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保护价收购,从而保护种粮农民和大户的基本收益,提高他们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让他们与进城务工和从事其他种养行业的农民收入接近;二是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的力度,重点补贴两大口粮(小麦、玉米)种植农户,补助要真正到位,合情合理,对那些已将土地流转出去让别人种粮的农民不应补,而要补给真正种粮的农民和大户;三是扎实稳妥地推进农业保险,增强农民进行粮食种植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2017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在粮食生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的通知》,这是国家在确保粮食安全上的一项重大决策,给种粮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希望各地积极贯彻落实,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在实处。四是政府要统筹协调各商业银行,进一步降低种粮大户银行贷款的门槛和利息,缓解生产的资金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3 积极推广提高粮食产量的良种和技术

粮食单产的高低是决定产值的第一要素,其次是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温饱之后对质量的要求就随之而来,逐渐将绿色、优质提上日程,但不能以提高品质去牺牲产量。因此,今后粮食生产发展的方向应是“绿色、优质、高产和高效”。陕西关中地区要在稳定种植冬小麦“西农979”、“小偃22”、“陕148”和“西农20”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新的小麦高产品种;玉米品种要在继续扩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陕单609”系列品种的同时,积极推广地膜种植等高产技术。要加快粮食种植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栽培省力化(全程机械化、肥水一体化、逐步智能化),不断提高单产,实现增收增效。

3.4 大力培育种粮职业农民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随着农村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应运而生,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趋势,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能更好地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撂荒和浪费现象,提高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效益,让更专业的人从事更专业的事。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能更好地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政府要从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鹏.陕西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与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9).

[2] 屈雪冰,赵华普.中国近期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1(11).

[3] 何悦,漆雁冰.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益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