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农科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教学探索

2019-02-16 00:39李德强
山东化工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同学

李 君,李 锋,李德强

(新疆农业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农学、动科、动医、环境和食品等专业学生在大一阶段的通识课程,该课程在高中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上进行讲授,为后续的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农业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因此,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影响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接受的需求[2]。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得势在必行。

1 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普遍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答疑的程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程度不能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评价,大部分同学的预习是不充分的。加之前期的化学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能够接受的程度更加的难以控制。从而导致教师激情满满的授课,学生无精打采的接受,最终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3]。

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的听讲,并不能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人才是市场导向需求[4]。因此,如何能够转变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老师需要考虑的。

2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数字化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直接体现是教学内容无定式、无固定空间和时间、可选择性学习等,因此能够同时提高教与学的效率[5]。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充分利用数字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在线统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难道,进而能够在课前组织上课内容,形成“精讲课堂”的形式。最后,利用课堂和课后练系、随堂和章节测试、课堂知识点延伸等模块,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创新能力。对学生来讲,提前预分难易等级的教学资源适合不同层级的学生,使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不会因为“满堂灌”的知识太难或太易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6]。

混合式教学模式吸纳了数字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的优势,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但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师提前将知识点进行难以层级的划分,并添加课堂延伸内容,将课堂知识与科研前沿、生产实践相结合,这无疑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以及工作量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对于学习者而言,自觉性永远都是成长的最根本保障,对于电子教学资源的学习程度直接关系到“精讲课堂“的内容优劣。

3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3.1 合理利用电子教学资源

中国大学MOOC网是面向社会的电子资源,该网站的《有机化学》课程学习主要分成评价标准、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测验与作业、在线考试和讨论等模块。其中,华中农业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我们开展相关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平台。与此同时,部分国外课程视频的引入对于学生的因材施教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网易公开课平台的《有机化学》课程(可汗学院),为有机化学的学习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7]。另外,还利用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雨课堂平台[8],上传我们自己上课时使用的PPT、教案、课后习题、自测题(章节、单元、其中和期末自测)等资料,为课堂的面对面授课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3.2 充分利用面对面授课

在数字化教学过程中,可以统计学生们对知识难易程度的认知,从而能够为接下来的面对面课程提供数据支撑。例如,对于学生较易理解的IPUAC命名规则简单的讲述,对于理解较好的班级直接进入习题环节。再如,在“烯炔烃的结构与性质”学习中,学生能够记住π键比σ键活泼,但是很少有同学能够自己领悟活泼性存在的原因。因此,在讲授π键比σ键活泼性的时候,要重点讲授双键的形成过程,即sp2杂化的形成,使其同学们能够明白电子的定域和离域关系,为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打下基础。紧接着回顾sp2杂化碳和sp3杂化碳的电负性关系,并延伸缺电子、等电子和多电子的共轭效应,将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教授给学生,为学生后期自学提供条件。在课程延伸部分,引入植物生长过程中乙烯的生成,以及植物生长素乙烯利,使得学生能够认可有机化学课程是其专业课程的基础。另外,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提问、讨论、讲解等方式进行,并以小组形式查找延伸部分的知识点。学生能够在协作过程中得到成长,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水平。

3.3 积极引入移动学习平台

在授课中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尽量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但是在实际的分组讨论、提问、学生讲解、教师点评与纠错等环节的开展中发现,课堂时间不足以承受如此多的环节。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手段的介入,已解决学时不足的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趋强大,“手不离机”成为我校部分学生的课堂常态。为了能够克服学时不足的困难,同时能够积极利用手机的功能,主动借助微信、QQ群等聊天工具,建立微信群和QQ群。在“精讲课堂”讲授完成以后,对于多数学生难以接受的非重点难点,通过微信群和QQ群的形式,向同学们推送语音或者视频文件,让有更远志向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整理。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目前,不同专业均具有公众号,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和QQ群向同学们推送当前科研热点。另外,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群和QQ群随时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问题提出和答复的受众面更广。

4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下的教学效果

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中的主人翁角色体现的更加的明显,真正的实现了课堂主动权的交接。课堂的氛围不在是原来的“人在心不在”,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直接体现。多数同学都能够融入到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化学功底、接受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在合理利用电子资源的基础上,不同的同学都能根据自身的基础好坏进行相应的学习,并根据学习兴趣的差异有选择的学习不同难易等级的知识点。在差异化教学开展后,学期中放弃学习的同学数量明显减少。

最后,在课堂延伸以及微信、QQ推送部分,同学们能够接触到本专业的科研前沿,让同学们认识到有机化学课程在其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还大大的培养了同学们对本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为同学们今后深造打下了基础。

5 结束语

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门的学习动力和潜力,让同学们能够转变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教师面前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引入了电子教学资源、面对面授课以及移动平台授课等手段,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同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