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2-16 03:06郝玉贵刘继国
重庆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血常规抑制剂激素

赵 燕,郝玉贵,刘继国

(1.山东省枣庄市中心血站输血研究科 277101;2.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急诊科 277101; 3.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输血科 27710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血栓心微血管疾病,统计数据显示,年发病率仅为0.003 7%[1]。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精神神经症状、肾损害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发病原因不详,发病特点为起病急,病情复杂,且具有较高病死率[2-3]。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PE),其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极大改善了TTP患者预后。除了PE治疗外,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也是临床上TTP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选择18例TTP患者,通过PE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分析对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枣庄市中心血站接诊的18例TT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例。纳入标准:(1)符合TTP诊断标准[4];(2)出现不同程度TTP临床症状者;(3)知情同意本项研究。排除标准:(1)高血压患者;(2)精神疾病者;(3)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31~43岁,平均(36.46±3.48)岁;病程7~21 d,平均(12.25±4.21)d。9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例,女6例;年龄32~45岁,平均(36.52±3.37)岁;病程7~21 d,平均(12.21±4.2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PE治疗,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型号:COM.TEC,生产厂家:费森尤斯集团)将血细胞进行分离,ACD-A抗凝剂抗凝,新鲜冰冻血浆平衡液为置换液,置换量以患者体质量为依据(40 mL/kg)。第1周血浆置换频率为每天1次,第2周血浆置换频率为2 d 1次。观察组在PE治疗基础上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在PE结束前或结束后立即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并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对患者进行治疗。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50 mg/d甲基泼尼松龙和环孢素 A,连续治疗3 d。两组患者进行PE置换时,为防止出现柠檬酸钠中毒,均给予10%葡萄糖酸钙(规格:0.5 g,生产批号:20141205,生产厂家:承德燕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治疗,30 mL/d。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根据患者治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TTP患者临床疗效。完全缓解-治疗后,PLT≥150×109/L,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好转,PLT≥50×109/L~<150×109/L,PLT增加幅度大于100%,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无效-治疗后,PLT<50×109/L,PLT增加幅度小于100%,临床症状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总病例数-无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PLT。生化指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尿素氮(us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机分离后,储存备用。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9,P=0.304),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b和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和PLT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b和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DH、TBIL、BUN、Scr和d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DH、TBIL、BUN、Scr和dBIL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生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3 讨 论

TTP是临床罕见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症状的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5]。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确定,有研究指出,其可能的致病因素有感染、遗传、肿瘤、妊娠等[6]。相关报道指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在TTP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大量产生,并与血小板结合,从而导致微血管血栓[7-8]。PE是目前公认的TTP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大量新鲜血浆的输注,恢复TTP患者血浆中前列环素正常水平,从而增强血浆中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和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目的[9-11]。因此,PE具有快速治疗TTP的功效。在其他辅助治疗手段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较为广泛,抗体产生得到有效抑制,血小板破坏显著减小,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得到明显改善[12]。

本文选择T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PE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对其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E治疗基础上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仅给予PE治疗的患者(88.88%)。国内外研究均将PLT水平的变化作为TTP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结合本研究分析,在PE治疗基础上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Hb和PLT水平均升高,且高于单独给予PE治疗的患者。这主要在于,PE治疗过程中提供的凝血因子,将大量异常受体、外周循环中潜在的有毒物质或免疫复合物清除,减少了PLT破坏,PLT计数提高[13]。同时,PE可显著改善患者微血管溶血,Hb水平升高。同时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辅助下,PLT破坏显著减小,这均符合临床实践结果和理论研究[14]。

还有研究显示,LDH、TBIL、BUN、Scr和dBIL水平的变化在TTP患者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的意义[15-16]。结合本研究分析,在PE治疗基础上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LDH、TBIL、BUN、Scr和dBIL生化指标水平均下降,且均低于单独给予PE治疗的患者。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减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的产生,提高TTP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PE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显著提高TTP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水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常规抑制剂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