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校园框架研究

2019-02-16 11:38高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框架高校

高静

[摘 要] 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高校管理效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智慧校园研究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总结了存在问题,基于智慧校园理论,提出了智慧校园的目标和框架,并就近五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框架。

[关键词] 高校;智慧校園;框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1. 074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1- 0168- 02

1 绪 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纲要在第十九章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各高校根据相关文件不断提出要继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智慧校园”。

2 现状分析

2.1 建设成绩概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了一定基础。

通过十多年的持续不断建设,校园网基本已形成了万兆与千兆结合的网络主干、千兆与百兆结合的网络接入,全网实现了扁平化的基础架构改造。通过教育网、电信、联通、移动、IPv6专线等多条外接专线,校园网实现了Internet互联。同时,高校校园网基本完成了IPv6技术升级,实现了IPv4/IPv6双栈接入服务,提供了大容量电子邮箱、用户认证计费、VPN访问等多种网络应用服务。信息化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本完成了信息标准规范及配套可视化管理工具的初步建设;完成了三大平台建设包括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身份管理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开发了切实为广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迎新系统、离校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管理系统;完成了多个业务系统认证集成和数据集成。

2.2 存在问题分析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走向新世纪的必经之路,高校在软硬件两个方面均做出了很大努力,虽在前进中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校园网基础设施老化、校园网机房条件亟待改善、异地灾备系统尚未建设、源数据质量有待提升、教学资源平台等部分重要业务系统尚未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需进一步互联互通。

3 智慧理工展望

3.1 智慧校园概述

我们认为,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应实现以下目标:

(1)环境全面感知。智慧校园中的全面感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二是对学习者个体特征(学习偏好、认知特征、注意状态、学习风格等)和学习情景(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等)的感知、捕获和传递。

(2)网络无缝互通。基于网络和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智慧校园支持所有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信息感知后可迅速、实时地传递,这是所有用户按照全新的方式协作学习、协同工作的基础。

(3)海量数据支撑。依据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智慧校园可以在“海量”校园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建立预测方法,对新到的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展望和预测;同时智慧校园可综合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通过智能推理,做出快速反应、主动应对,更多地体现智能、聪慧的特点。

(4)开放学习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园面临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诉求。智慧校园支持拓展资源环境,让学生冲破教科书的限制;支持拓展时间环境,让学习从课上拓展到课下;支持拓展空间环境,让有效学习在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

(5)师生个性服务。智慧校园环境及其功能均以个性服务为理念,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均以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为目的,并成为现实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2 智慧理工框架

智慧管理主要是实现对学校人、财、物的智能化管理,并在数据完善和业务流畅的基础上实现校务平台和数据分析、辅助决策,需要新建或完善的系统有学生数据一体化系统、教师数据一体化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新数据中心机房、个性收费平台、辅助决策系统、综合服务中心等。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服务管理的方式,优化管理决策。利用数据挖掘,为学校、各业务部门和院系提供分级、分类授权的统计信息报表,从而为各种科学决策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智慧教育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能化、物联化、感知化、泛在化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完善教务管理系统,构建支持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开展智慧学习,培养智慧人才,达到教与学的智能化目标。另外,智慧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提供微课、电子教材、移动课件、MOOCs等开放学习资源,支持云学习、泛在学习、无缝学习等学习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促进教学改革。

智慧科研是将信息化理念深入到科学研究、科学应用以及科研项目管理中。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提供与项目相关活动的准确的各角度视图,使科研主管部门能够为项目分配合适的资源,确保项目执行并跟踪项目的成果,从而提升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及效率;将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以及日常的科研活动及时记录下来,便于查询统计,并促进专家资源库、专利资源库、学术资源库的建立和完善;对科研活动科研人员进行自动绩效考核,免去人工统计的烦恼,使得工作更加高效、协同。

4 五年框架规划

4.1 思路及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总体思路,智慧理工(i理工)一期建设将着重于网络互联互通、管理信息化提升、数据及资源的积累与应用以及现代化教学等方面。按照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要求,首先,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礎性保障性工作,如升级校园网基础设施、扩容校园网出口带宽、加强无线网络建设、启动灾备机房建设等,力争在标准性、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充性上满足智慧校园整体建设的要求,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可靠有力的公共支撑。其次,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构建现代化教学系统,全方位推动教学设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的改革,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改革。同时,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进一步建设,构造出能够满足信息化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

智慧理工(i理工)一期将在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学习软硬件建设相结合,促进学校信息化工作向深层次发展,让信息化在教育教学、科研开发、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4.2 技术框架

具体规划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4.2.1 公共网络支撑平台:升级改造,加强无线网络建设

以校园网络总体结构为框架,实现校园网基础架构万兆升级,构建学校无线网络,创建校园优质网络环境,为智慧理工的构建提供必要的基础网络保障。

4.2.2 公共硬件支撑平台:创新驱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进一步加强基础硬件平台建设,建成新数据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提供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为智慧理工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硬件平台保障。

4.2.3 公共计算资源平台:性能为先,打造高效服务基础

构建公共计算资源平台,通过高性能计算和虚拟化云技术,实现各类资源的动态调整和有效分配。

4.2.4 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服务导向,推进管理教学服务

升级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一期建设成果,深入推进电子校务建设,并为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和公共教学资源平台提供框架基础。

完善应用系统建设,构建师生数据的全周期管理,通过更开放的服务平台、更强的服务黏性、更多元的服务提供、更智能的服务匹配、更友好的服务展现,有效促进管理信息化向服务信息化的转变。

丰富资源建设方式,改善资源建设效率,有效实践资源的有效传播和教学的互动协作。

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4.2.5 综合业务监控平台:安全严谨,打造IT精细化管理

以“数据存储安全、访问权限严谨”为基础,以“安全运行、优质服务、创造价值”为目标,实现对IT环境中各类基础设施的集中式监控管理,包含网络、系统、安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业务系统、存储设备和机房环境等系统的监控管理。

4.2.6 用户应用展现中心:用户视角,营造新型互动模式

以“移动终端服务”为亮点,基于移动服务平台,打造新型智能服务终端,深化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资源获取手段。

5 结 语

我校基于智慧校园框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校园网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数据中心机房进行了改造和搬迁,无线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构建了校级数字资源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可以创新、管理改进,并将有效促进数字化校园服务延伸。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

[3]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猜你喜欢
框架高校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WTO框架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