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独好

2019-02-16 14:42刘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习体验道德与法治小学

刘琳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需要特别重视其心理变化和学习体验。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讲,需要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小学生能力素养获得之间的关系,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生活理念,通过增强学习体验来满足学生的获得感,进而促进多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学生;道德与法治;生活理念;学习体验

体验性学习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小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离不开生活体验。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来讲,要想真正从思想上净化学生,从行动上感悟学生,那么就必须落实教学行动,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理念,增加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进一步体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从感悟中获得成长。进而真正实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提升。

一、落实学生主人翁地位,增强学习体验活动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真正视为学习的主人,并且落实这一行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转变学生思想意识观念的情感规则宣传教育课,落实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动的落实,来真正帮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学习体验,用心去感悟,用行动去落实,真正能够实现学有所获、感有所悟。

例如,在学习《我与小动物》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展现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来展示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例子,将饲养动物点点滴滴的故事心路历程分享给同学们,让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知识,激发他们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在这里,微课例子的选取最好是学生中的真实例子,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悟现实生活,从主人翁与小动物相处的过程中真正体验相处的快乐。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体验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饲养小动物或关爱小动物。通过动物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来亲身感受体验饲养动物的乐趣,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生活体验知识,感受知识体验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晒晒我的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将自己饲养的动物展示给大家参观,既强调了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细心,又通过落实行动增强学习的体验性。

任务单

组员:

二、创设主题化情景导入,提高学生体验兴趣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的落实有赖于教师创设主题化的情境导入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生活体验的兴趣,进而通过实践锻炼来深刻领悟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传达的知识和经验。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为了进一步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要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来,主题化情境导入既可以让学生体验生活教育,又可以帮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传统游戏我会玩》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歌曲导入,播放《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歌曲的展示来向学生提问“爸爸妈妈小时候喜欢玩哪些游戏呢?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留存下来的生活游戏叫做什么呢?”,利用曾经在爸爸妈妈童年时代经常玩耍的民间传统游戏情景导入展示,拉近传统游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游戏离他们并不遥远,进而产生对传统游戏组织玩耍的兴趣。通过主题情境的导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对传统游戏抱有浓厚的兴趣,真正愿意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游戏之中。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丢沙包的游戏,通过讲解丢沙包的游戏规则,为学生强调在游戏环节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规则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这项传统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快乐,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

任务单

组员:

三、增加学生生活化体验,感悟现实理解生活

小学生既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又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感悟能力的过程中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生活化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话题也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他们可以获得饶有兴趣的多种知识认知,更加深刻的感悟现实理解现实生活,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平安回家》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信号、标识和标线的意义。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学习的方式来实践这些标志和规则,进而在生活中落实行动规则。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遵守交通规则的视频与违反交通规则的相关视频,通过对比得出安全的重要性,进而照应本节课的课题“安全回家”。为了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擂台赛知识竞答或者交通警察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害处,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交通法规观念。在本节课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按交通规则安全过马路的任务,让学生可以真正通过行动的落实来提高对本节课的认知。

組员:

四、开展多元化交流机会,促进学生情感融入

小学生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和规则意识的形成有赖于在实际生活中交流体验。所以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讲,需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联系教学内容,寻找多种生活化的素材,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交流机会,进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与生活化顺利产生情感共鸣,真正达到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结合生活事例的交流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进而将获得的知识和提升的能力,进一步应用于现实,生活实践之中,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讨交流活动,通过多元化的交流来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课本知识的学习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小学生还需要深入现实生活,总结生活经验,获得生活的成长与进步。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生活知识大比武”活动,从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查漏补缺,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获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实践能力,在同学们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促进美好同学真情的稳固。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新思维,认真观察多加思考,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深刻体验同学之间的真情。

任务单

组员:

新课程改革倡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要通过故事的讲述和活动的引导来促进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需要坚持体验活动的原则,回归生活激发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感悟生活道理,进而能够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来获得积极的情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生活,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高继年,王筱红.创设生活情境训育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生活教育,2019(02):9-10+44.

[2]聂坤丽.循生活之实  探班本之路——谈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班本化教学的实施[J].重庆与世界,2018(22):88-91.

[3]张剑.引导儿童生活化建构——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中),2018(11):90.

[4]王艳.“道”融生活  “法”在身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56-57.

[5]徐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华夏教师,2018(27):67.

[6]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73.

猜你喜欢
学习体验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契合感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