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范用的出版理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2019-02-16 14:44姚小凡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社会意义

姚小凡

摘    要: 范用的出版理念,在其成为出版大家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出版理念主要体现在:多出好书、广交作家朋友、要做书先做人等方面。本文通过对范用在童年、青年时期的相关经历的分析,探寻影响其出版理念形成的因素,挖掘范用的出版理念对于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给处于低迷境况的纸质出版行业一点参考。

关键词: 范用    出版理念    社会意义

范用(1923—2010),原名鹤镛,笔名叶雨。祖籍浙江镇海(今属宁波),生于江苏镇江。1937年夏考入镇江中学,同年10月为躲避日寇,只身赴汉口投靠舅公。1938年春经黄洛峰先生接纳,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秋,调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后转入中共地下组织。1948年8月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工作。1959年起,先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出版过杨绛《干校六记》、巴金《随想录》等多部经典作品,并创办《新华文摘》《读书》两个极具影响力的杂志。

一、范用的出版理念

1.“多出好书”的出版理念

作为一位出版工作者,范用始终坚持“多出好书”的出版理念,只要他认定是对社会文化有重要意义的书籍,他就会冲破一切阻碍、顶住所有压力出版这些书籍。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傅雷家书》、巴金《随想录》、杨绛《干校六记》、叶灵凤《读书随笔》等一系列经典的作品才得以出版。此外,除了重视书籍内容的价值外,对于书的装帧设计,范用也绝不马虎。他自学成才,精通图书的装帧设计,亲自主持设计了70余种书籍的装帧设计[1],同時将这些装帧设计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书——《叶雨书衣自选集》。

2.广交作家朋友的出版理念

范用始终把作者和读者放在第一位,把他们视为亲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在出版工作中,范用始终不忘提携后辈,热情地帮助、鼓励他们。夏衍说:“范用哪里是在开书店啊,他是在交朋友。”[2](177)《时光——范用与三联书店七十年》一书中就登出了夏衍、钱锺书夫妇、巴金、冰心、矛盾、启功等给他写的20篇书信影印件[3]。在范用逝世后,刘心武、池莉等至少47位[4]国内外学者或出版行业同行都在写文章怀念他。所以,范用“广交朋友”的理念也给他的出版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3.“要做书先做人”的出版理念

范用能成为一位出版大家,离不开他“要做书先做人”的理念。他一生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不图虚名,连续三次拒绝领取出版界的最高奖项——“韬奋出版奖”,将其让给了别人。对于身后事,他不求留名分、不要评价,并自拟了几句告别词:“匆匆过客,终成归人。在人生途中,倘没有亲人和师友给予温暖,给予勉励,将会多寂寞,甚至丧失勇气。感谢你们!拥抱你们!”[2](114)范用的这些作为都体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正因为这样独特的魅力和一贯保持“先做人”的理念,他才能在出版工作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在分析了范用的出版理念后,我们不禁要问,是怎样的经历影响了范用出版理念的形成呢?答案其实很清楚,范用在童年、青年时代的经历,对他出版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影响范用出版理念形成的因素

1.童年经历

范用的童年在一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他人生的启蒙阶段,也为他日后出版理念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每当范用回忆起童年时,他都感慨万千:“从能够记事到现在,七十多年了,童年的事情,还很清楚。唯有童年,才是我的圣洁之地,白纸一张,尚未污染,最可怀念。”[5](126)

范用童年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其家乡(江苏镇江)的穆源小学,在小学里遇见的老师、同学对范用产生了深刻影响。范用在为《我爱穆源》写序时,他说给小朋友们写信的最大原因,是告诉小朋友们要“热爱生活”[5](10)。正是范用在穆源小学遇见的人,给了他热爱生活的勇气,这份勇气一直延续到他日后的出版工作中。正是凭着这份勇气,他力排众议,出版了很多经典的作品。

在穆源小学,对范用影响最大的人是杨公崖和沙名鹿老师。杨公崖是穆源小学的创办人,他一生热心教育事业,创办了包括穆源小学在内的三所学校;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年轻时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活动。此外,杨公崖还曾在镇江创办过五三图书馆、九一八图书馆。正是这样一位爱国、正直、热心的人,给范用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范用在穆源上学的时候,因受到杨公崖老师的启迪,“做个正直热心的人”[5](20)的想法便已然在他心里埋下。因此,在日后的出版工作中,范用始终保持着对出版事业的热爱和对出版行业晚辈的关心、提携。沙名鹿老师开阔了范用在文学、写作领域的视野。通过沙老师的引导,范用阅读了《文学》《光明》等大量文学杂志及巴金、高尔基、曹禺等优秀作家的作品。在沙老师的鼓励下,范用创作了多篇作品,并发表在一些日报的副刊上,但因战争,这些作品一篇也没有保存下来。在回忆沙老师时,范用说:“在那个污浊的社会,沙老师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爱国心,有着新思想,追求进步的青年。我在他的启发和影响之下,开始懂得是与非,爱与恨,因而一踏入社会,就卷进了革命的潮流。在这方面,我把他看作引路人。”[5](163)

2.青年经历

从武汉到北京,青年时代的范用遇见了诸多良师益友,这些人成了范用在出版事业上的引路人,对他出版理念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攻入江苏镇江,范用被迫中断初中学业,出外逃难,到武汉汉口找他的舅公。第二年春天,范用的舅公病逝,范用的舅婆要回浙江,临行前,舅婆将范用托付给了读书生活出版社的黄洛峰。从此,范用成为该社的一员,并深受黄先生的影响。刚到出版社,黄先生就要求他好好写字,并用印书的白报纸的纸边给范用做了一个练字本,正是从这时候开始,范用养成了规规矩矩写字的好习惯。同时,黄先生经常在读书生活出版社举办读书会,这又为范用提供了阅读更多图书、杂志的机会。甚至在“文革”期间,范用被经常批斗、卧病在床时,也唯有黄先生一人敢去探望范用。黄先生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范用。

1949年7月下旬,范用被调至北平(今北京)工作,借此结识到了更多的朋友。五十年代初,范用在人民出版社工作,因爱读书,他认识了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也和田家英成了书友。范用常和田家英一起讨论书籍,对于“读书”,他有了独特的感悟:“我向来认为天下只有读不尽的书,而没有不可读之书。好书坏书读了才知道,信不信是另一码事,不可混淆……”[2](134)李一氓在广告文字上对范用有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这也为范用独特的“出版观”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李一氓在一篇题为《广告·文学·文明》的文章中提出:“前人那些广告,上至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下至清代末年的桂林轩,都实事求是,遣词命义,还相当文雅,绝无恶俗气……我们的广告作家把广告写好,还可汇印为文集,也算是文学之一支了。”[2](131)李一氓对于当时中国广告文字的大声疾呼,可谓一语中的,也促使范用在出版工作中形成不断反思、改进、精益求精的态度。了解作家夏衍,源于范用在穆源小学上学时读的一篇课文——《包身工》。因为这篇课文,年幼的范用知道了什么是“剥削”“压迫”和“没有锁链的奴隶”,并一直迫切想要见到夏衍。但直到五十年代,范用才终于见到了夏衍。夏衍对出版的工作非常关心,并给予范用诸多中肯实用的建议。夏衍强调:“团结作家,尊重作家,才能办得好出版社。”[2](146)一次,由于出版社工作人员的疏忽,三联书店没有把与作者的合同处理好,产生了对作者的待遇不平等的问题。夏衍知道后,立即写信,批评了三联书店的工作,并建议书店尽快解决问题。夏衍敢于说真话、严肃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影响着三联的每一个人。

在那樣一个不安定的时代,青年的范用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正是在这些老师朋友的帮助下,范用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出版理念。

三、范用的出版理念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纸质出版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如何让传统的出版行业自如地面对电子出版物的巨大冲击而得以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是每个出版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范用的出版理念为传统的纸质出版行业指明了方向。

首先,出版行业的工作者应该明确出版行业对于传统书籍的态度。当前,为了追求经济的效益,很多出版社只讲出版速度而全然不顾出版质量,致使严肃的读物丧失出版机会而低劣的读物在出版市场肆意横行,甚者会加剧“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市场导向。基于现状,范用早已给出了意见:“让那些捞钱的、制造废纸的、靠所谓‘轰动效应骗钱的人干他们的。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这条路迈向千万个有志向的读者,和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2](217)

其次,在注重书籍内容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书的装帧、设计和插图的琢磨。范用编的《爱看书的广告》和撰著的《叶雨书衣》正是最好的借鉴。《爱看书的广告》里,范用收集了包括鲁迅、叶圣陶、巴金等人对书籍撰写的广告文字;《叶雨书衣》是范用对自己所编书籍的设计、装帧的经历的汇总。因此,这两本书仍然值得当今出版行业的工作者阅读,只有使其中的设计、装帧的理念同当下的审美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出版社除了做好自身的工作外,更应适时地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换位思考问题。范用曾经感叹,他小时候读三联书店出版的书籍时,觉得很幸福,他提过一个问题:“我们的下一代,在读书方面,也能够有这种幸福还是别的什么?……我们做出版工作的,要多想想这一类问题。”[2](57)出版工作作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力量之一,应该不断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出版的书有启发读者追求进步、在精神上给读者以鼓励的作用;怎样才能将老一辈出版人所留下的出版精神延续下去。

最后,当出版者在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的关系时,应该反观内在修养。范用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出版大家,除了源于良师益友的鼓励和引导外,更来源于他个人的努力修为。他不仅对书痴迷,其他兴趣爱好也相当广泛——他热爱漫画、音乐,喜欢收藏唱片、藏书票、朋友的字画,投入地钻研对书的设计、装帧。他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不断向老师朋友学习。即使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出版成就,他仍然不忘提携、鼓励后辈。正是有了这样的修炼,范用才能有“伯乐”的眼光,挖掘了很多价值极高的作品并出版。当代出版者不能只是懂得怎样出书这一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应注重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增强品鉴好书的能力。只有这样,一位出版者才不至于最终沦落为只是兜售书籍和知识的商人,违背一位出版工作者真正要做的事情。

四、结语

通过对范用的出版理念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范用童年、青年时期的经历在其出版理念形成过程中起到的巨大影响。面对电子出版行业的兴盛发展,传统的纸质出版行业发展明显趋缓,希望对范用的出版理念进行分析,发掘其出版理念在当代的意义,为改善传统纸质行业的低迷境况带来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范用.叶雨书衣自选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范用.相约在书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本书编委会编.书魂永在·范用纪念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三联书店编.书痴范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5]范用.我爱穆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2018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1810299521W)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王    勇

猜你喜欢
社会意义
宗教资源开发的社会意义与功能思考
园林坡面绿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专业变迁:源自意义的多重追寻
试论现实主义电影的社会意义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意义
论电影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