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需要关注的六个问题

2019-02-17 10:40金刚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案密度体育教师

金刚

编者按:2019年9月25日-27日,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教学展示活动在无锡举行,本次活动从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评选活动获奖课中选取12节课进行展示交流。为了更好地厘清二次备课的概念、明确二次备课备什么和怎么备,本刊本期邀请了本次活动小学三个水平段的评委和执教教师基于活动体会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也希望更多的体育教师可以参与到该话题的研究和讨论中,交流经验,积极撰稿投稿,共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以编写教案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准备活动,是教师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的基础工作。二次备课则是在教学实施后,进一步研读课程标准,在磨课、研课、思课的基础上,对已有教案的反思和改善,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路径。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为贯彻中共中央“强化体育课”要求,巩固本省体育与健康学科“研读课标、研究教材,规范教学行为”活动成果,在全省开展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评选活动。笔者有幸成为水平一的评委。本次水平一参评的教学设计共计275篇,其中一年级124篇,二年级151篇,涉及的21个项目基本全覆盖水平一的全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来自全省各市,可以清晰地了解江苏省各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其呈现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共性,值得广大教师关注、借鉴和参考。

一、关注评选要求,完整规范设计

本次二次备课评选活动是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组编写的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广大参评教师认真研读评选要求,深入了解评选要求各个要素,严格按照评分细则进行教学设计,规范教学设计内容。

一级指标共3个:单元教学设计(20分)、单元计划(10分)和学时教案(70分)。二级指标11个:设计思想(5分)、教材分析(5分)、学情分析(5分)、教学要求(5分)、单元目标(5分)、课时分配(5分)、学时目标(10分)、重点难点(10分)、开头结尾(10分)、手段方法(20分)和组织调控(20分)。

参评教师教学设计非常完整,不仅包含以上的必备要素,有的教师还能分别把握住其中的要点,并在设计思想中从“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个评价标准方面来阐述本单元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教材分析中能表述出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与已学知识的关联以及对教材“重点”的分析。

二、关注教学反思,修改调整设计

在参评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为蓝本,在教学实践后,教师再次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根据所教班级学情,进行教学反思,展开认真修改和调整,完成二次教学设计,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使教学更有效。有的获奖参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在教师备课用书上用手书写的二次备课拍成一张张图片并编辑成册参赛;还有的参评教师对蓝本进行扫描后,在扫描件空白处再用红色字体进行二次备课。把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值得推广的手段方法都一一记录在案,逐渐积累经验,对今后提高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类参赛文稿二次备课痕迹一目了然,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三、关注组织调控,完善图解设计

针对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在组织安排、场地器材上缺少图解以及文字表述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很多参评教师在二次备课时,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场地布置、队形安排、组织调控以及技术动作等通过手绘图画或拍成一帧帧彩色图片嵌入在二次备课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如绘本展现在眼前,使人一目了然。参考教师在浏览教案时,就明白此课各个环节的组织调控、队形变化,为参考者提供了“拿来”的方便。

四、关注设计意图,明确环节设计

部分参赛的省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所提交的教学设计,在课时计划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后面增加“设计意图”一栏,把在此环节所选择的学习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和器材的运用等教师所具有的教学理念(情景教学、游戏化快乐教学、智慧体育)、环节设计的思考、需要培养的学生某方面的能力以及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都在“设计意图”进行阐述和说明,不仅使观摩者知其然,更明白其所以然,具有指导参考教师的作用。

五、关注课程理念,目标引领内容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说,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程标准构建了三个课程目标层次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为课程目的—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但是课程目标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制订出相关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目標统领内容。参评教师在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制订时,深刻领会课标精神,进行目标导向驱动教学行为。因此,广大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表述准确到位,课时目标的设置具有可观测性和针对性;在目标引领下,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符合该水平学生的身心特征,且详尽、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参评的设计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教学内容先于学习目标

在参评的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先提出教学内容,再表述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引领内容”理念,教师在计划设计时,应先考虑需要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后,达到怎样的效果,再围绕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给这节课指明了方向,也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2.学习目标表述不规范

在课的目标表述中,部分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仍多于“学习目标”,即便是“学习目标”,表述语句中用的还是“培养……”“发展……”“使……”等用词。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部分,在学习方面的目标呈现都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如水平一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学习目标: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等等。”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目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置,在教学设计中替代“教学目标”的表述,从而体现学生立场。

3.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不符

由于对各年龄段学生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不清晰、不充分,部分参评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或高或低不切合学情。如:水平一单元的小篮球学习,应该以注重球性练习、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但在教学设计中出现行进间换手运球和胯下运球动作,导致学生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又如:水平一的健康知识教育中出现人体的八大系统为内容的教学计划,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4.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混淆

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概念模糊,会将两者混淆,制订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难以准确到位。教材分析应该围绕本学段的学习教材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的分析,对已学过知识技能的关联分析,对教材“重点”的分析。而学情分析是对该学段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在身体、心理、情意等方面的适切性分析,对学生以前学习相关技能时的兴趣、态度和能力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难点”的预测。教材是从学习内容角度进行分析,而学情是从学生学习角度进行。教师分析正确透彻,制订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就准确到位,开展的教学活动思路清晰,教学有效性高。

六、关注练习密度,优化教学行为

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情况下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成正比。练习密度在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时为达到适宜的运动密度,参评教师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和提升,如:在组织安排上都能采用散点或者二人一组开展练习;再如在投掷教学中,安排学生采用青蛙跳、跑跳步和爬行等动作去捡球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水平一教师做到精讲多练,采用音乐控制教学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参评的教学设计中关于练习密度出现的问题较为普遍。

1.对练习密度理解有误

参评的教学设计中有近一半的教师对练习密度的概念理解缺失,出现练习密度100%的现象以及教案中运动负荷时间与预设效果中的练习密度时间计算结果不一致。如:有的学时教案练习总时间显示为30min,而在预设效果练习密度却为45%或者是其他数值,说明一些教师对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的概念认识欠缺。

2.教学手段方法单一

由于对练习密度关注不够,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学练过程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过于简单,一般只采用传统常规的“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练习、邀请学生展示和讲评纠错”等教学方法,多次的集中讲解纠错,采用四路纵队的练习形式,整个教学设计没有创新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主教材及游戏两个环节教学,开始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简单草率,内容千遍一律,如在准备部分就是安排简单的慢跑和徒手操,在结束部分安排简单的放松动作,采用的内容和运用的方法没有与教学主要内容融合。针对重点与难点的解决与突破在教学中没有明显体现。有的设计的整个单元的学时教案,除了教学内容不同之外,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都用了同一方法。

3.学时教案结构欠完整

对练习密度的理解缺失,参评教学设计学时教案中,有一些教学设计存在缺少“运动负荷”和“组织与要求”要素的现象,这两个要素恰恰体现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教案设计的明显特点。“运动负荷”包括时间、次数和强度。参评学时教案有的整个“运动负荷”要素缺失,有的只有次数或只有时间。“组织与要求”中“组织”没有表述和图示,如:学生练习时如何安排队形?各环节间队形如何调动?练习时采用纵队、横队还是圆形等队形?对学生没有明确的“要求”。再如:开始整队时要求做到“靜、齐、快”;小组练习时要求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散点练习时要求保持距离不碰撞。

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折射出一线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认识不足,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对运动负荷概念不清,导致教学行为单一枯燥、练习时间少、强度弱、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提高。在评审过程中找出二次备课出现的问题,可以作为二次备课修正和完善的内容,达到二次备课的目的。

七、结论

根据学情或突发状况的发生,鼓励教师对原有备课的内容、设计、方法等进行一些修改和备注,以优化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过程,促使教师不断反思、矫正、完善自我。从评选活动中透露出的一些现象为如何进一步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预设的误区提供了借鉴。本次评选活动,凸显了二次备课对当前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了体育教师深入课堂教学实践的热情,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逐渐积累经验,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教案密度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触摸春天》教案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