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2019-02-18 06:59苏仕林苏睦岚
现代园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百色市百色滨水

苏仕林,苏睦岚

(1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2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

园林造景中,植物景观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无论在生态效益,创造怡人环境,还是在景观空间意境美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上对园林这一概念已不仅是局限在一个公园或风景点中,有些国家从国土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同时,全球化也是地区化发展的植物景观设计,如今正呈现出中西古今各种风格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百色市生态意识正在加强,百色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原有绿地的改造及新建绿地的设计作出很大的突破。对百色市城区绿地植物景观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在理论上深入认知与学习,还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价值。对提高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水平,创造五彩缤纷的城市绿化特色景观环境有现实指导意义。

1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的植物种类、植物使用情况、植物景观现状等,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了人民公园、金辰湾小区、金三角街头绿地、百色中学、百色学院、江滨二路滨江绿化带进行实地拍摄和记录,之后对比总结得出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百色市右江区概况

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毗邻,东与南宁市相连,南与越南交界,属云贵高原东南缘(图1),最高海拔1496m,最低为98m。百色市右江区是地级百色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右江区位于广西西部,地处东经106°7′~106°56′,北纬23°33′~24°18′之间,东西最大横距84km,南北最大纵距82km,全区土地总面积3713km2,城区有右江与澄碧河穿流而过(图2)。

图1 百色市区位图—百度地图

图2 绿地分布图

由于受地型的影响,百色的气候较独特,百色市区四面山峰环抱,是个典型的小盆地城市,具有“小武汉”之称。百色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19.0~22.1℃ ,最高36.0~42.5℃,最低-2.0~5.3℃,年平均日照1906.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14.9mm,无霜期为357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怒放。

2.2 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景观调查结果

多元化是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景观的特点,这不仅表现在注重主题突出,丰富植物种类和搭配手法的艺术性;在造景时,重立意与场所相统一,将地形、建筑、道路、水体与植物有机结合的协调性;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满足人们的欣赏和游憩需求的功能性;本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运用生态学思想作指导,注重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创造多层次高稳定性的群落结构的生态性。

2.2.1 人民公园植物景观。百色人民公园始建于1970年,在2003年完成一次大规模改建。公园位于市区中心地带,是文化交流和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

从百度卫星截图(图3)中可看出,公园大部分植物区都是密林景观,树冠覆盖率较高,充分体现“城市绿肺”的称号,符合百色一年中高温时期较长的特点,有益于调节区域小气候,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

以乔木为主的绿地和以草坪为主的绿地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和综合效益相差几倍[1],是生态性、人性化和经济性原则的集中体现。整个市区只有百色人民公园才有的植物景观便是以扁桃为骨干树种的林荫大道和荫林区。林荫大道围绕着一个椭圆区域(从广场到儿童乐园),就像一个绿色大走廊。一侧是密林式类密闭空间,另一侧则是开敞空间(如图4)。这里的扁桃树都已经是有历史的老龄树,经过多年侧枝修剪林下高度较大,枝繁叶茂颜色浓郁却不压抑,视野开阔,在空间感上让人觉得舒畅通透,又有很好的遮荫挡雨、通风透光的功能效果。

图3 公园卫星平面图

图4 林荫大道

图5 休闲林

荫林区包括自然林坡和休闲林2个部分。其中休闲林就是位于图3的右中部的密林部分,林荫内在地形上做了一个简单的变化,显示层次感但高差不大,它的曲线锁边和不规则圆的花池软化了地面铺装的硬质性,池内合果芋和麦冬在质感和色彩上有对比,植株较低,在不影响空间通透性的条件下能增添景观丰富视觉效果,整体感觉轻松悠闲(如图5)。而自然林坡的林下是草皮坡,层次单调景观不佳,其实可以保证空间通透的情况下多利用一些耐荫和阴性植物丰富植物群落,加强“仿自然”的效果,特别是林缘地带的设计可以多样化,如设置花境等,沿湖一侧还可以配合湖边的安全隔离绿块和休息设施进行设计和配置。

效仿自然是中国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在公园中心地这片半开敞空间里,可以看到多种植物多种层次多种组合搭配,植物、景观多样性良好,人工和仿自然结合效果不错的植物景观(如图6)。公园中心地带(广场与儿童乐园之间)是一个交通型场所,类似鱼骨式的道路,分割出块状绿地用白色小栅栏“框景”。造景中讲究的“有头有尾里面有内容”在这里也体现得很好,“头”是宝巾花(藤状灌木)做的拱门,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标志性,开花时鲜艳的花色和大片密集的花朵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落叶后丛叠缠绕的枝条也以奇特的造型给人别样的感受。“里面”有疏林草地(图7)的零星散植,轻松自由;也有大树枝叶伸展的优美姿态和树下小团簇拥的紧凑有秩(图8);还有山石组景(图9)的精彩丰富,欣欣向荣。“尾”的方形平台环绕着整齐绿篱,四角端立造型桩景,烘托中间伫立的神兽龟塔(图10),平和周围的环境情绪。从灿烂的“起”经过多彩变化到稳定的“伏”,把启承转折表现得恰到好处。

图6 人工湖边自然林坡

图7 疏林

图8 大树

图9 组景

图10 龟塔

图11 小区鸟瞰图-百度图

总体来说,整个公园是在密林拥抱的基础上在各区域景观“因境制宜”,主题突出,各具特色。绿地的功能性和生态性占主导,乡土气息明显,新旧文化融合,符合人性化。

2.2.2 金辰湾住宅小区植物景观。小区在不同的空间区域设计不同的景观,以一环二轴为主轴线,中心花园为主要的景观节点,设置入口绿化广场、林荫步道、庭院景观等展开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如图11)。同时小区主轴上布置了许多配套设施,使小区在功能与景观上与城市大环境沟通,创造富有生机的空间形态,使得住户有种移步换景的意境[2]。金辰湾位于河东开发新区的拉域大桥西桥头,可以说是目前右江区绿化做得最具现代艺术感的住宅小区。小区绿化面积比例较大,模式较新,不仅植物数目和种类繁多,景观样式和形式丰富多彩,且设计巧妙实际,时尚又亲切。

小区植物种类80余种,形状姿态各异,色彩质感丰富,且有大量新种,虽比例不大但独具特色,如皇后葵、加拿利海枣、黄花夹竹桃、澳洲鸭脚木和射干等都是在调查场地中仅有的非乡土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植物层次从3~6层不等,最多层依次是∶地被或藤蔓草本——矮灌木或大型草本——球形灌木或灌木丛——大灌木或小乔木——乔木——大型棕榈科乔木。植物种植形式有自然式,自然+规则式和规则式,配置形式有列植、孤植、片植和组合等多样结合搭配。小区内绿地有些同时具有以上好几个特点,但突出的重点各有不同,如图12多种类和多层次明显,如图13的列植、孤植和组合等多样形式,再如图14开阔场地的自然+规则式对称美。

图12 楼旁绿地

图13 次入口绿地

图14 庭院绿地

图15 入口广场

图16 集中绿地

图17 楼间道路

小区内不失大方之态、大气之势的植物景观作为小区时尚的代言,大多是“简中取胜”。例如图15的入口广场用大理石叠水池组合规则式种植,以一种端正礼貌的态度来迎接住户。这里的蒲葵在尺度上的运用合理且美观,底层植物能与地面铺装很好的衔接,整体庄重整洁、利落大气。两边行道树里层用2个高度的灌木带软化墙角,很自然地处理建筑与绿地的连接。这里是用直线条配合高楼延伸视线,而图16则是集中视线。在规整型的花从上建立树阵,同时作为硬质铺装(广场砖)与软质铺装(草坪)的规则分割。只有1种树2种花1种草,简单明了却不呆板,罐形花钵小品作点缀,点线面漂亮地结合。在众“繁华”之中突显的“朴素”,让人眼前一亮。

小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绿化总少不了亲切实用的人性化设计。如图17小区楼间道路绿地都是以步行道的形式来建设的,在保证通行的情况下,绿地植物的配置比较灵活自由,景观多种多样,既防止了审美疲劳又可以产生标志性。偶尔会有非机动车的停放区,用简易美观的木栅栏或矮墙框出一小片空间,有一定的树冠覆盖率,但保证视野开阔,植物层次不会太复杂,应该是基于安全性的考虑。又如图18小区里设置了可供儿童游乐的沙地,植物配置以防护为主,围合空间既可以防止孩子把沙子洒出太远影响周围环境,又可以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家长的看护,植物色彩明丽,结构简单,环境气氛轻松自然。

金辰湾小区绿化景观上的盛况离不开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在建设阶段投入的资源和各种费用加上后期管理的维护费和材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经济性上不是个好例子。大量植物和密集种植在生态的合理性上还未见分晓。

2.2.3 金三角街头绿地植物景观。“金三角”是中山二路与环城路相交夹角区域形成的一处空地,旧时这里是繁华的农贸市场,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已改造成绿地。

街头绿地可做到点多面广,均匀布局,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开敞式、全天候接待,真正满足人们对公共绿地的就近、随意及经常性的要求[3]。从图19看到以,草坪为主的开敞空间,孤植大冠型乔木,绿篱和球灌为辅助,景石和矮丛棕榈科的组合点缀景观,壮乡代表的绣球雕塑,体现“点多面广”。凹凸弧度的坡型地形并没有进行平整处理,巧妙运用植物或显或掩或相辅相成,既展现线条感又呈现立体感。这样随意自然但不零乱的风格让人们能在这里游憩、锻炼时感到轻松自由。绿地外层用低的灌木块,里层用高的乔木列,与公路之间一是视线连接,产生延伸性与通透性;二是空间分隔,有防护作用和独立感。

搞好街头绿地建设,能有效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和绿化覆盖率,为城市居民带来短暂憩息之地;也能有效阻隔城市机动车的噪音、废气和尘埃,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另外还能装饰城市,提升城市形象[4]。

图18 儿童游乐沙地

图19 金三角街头绿地

图20 百色学院雕塑

2.2.4 百色中学、百色学院植物景观。百色中学位于城北老城区地段,周围有报社、军分区、小学和老街等,空间小人口密。而百色学院位于城西新城区,周围有院校、住宅小区和公司等地域较广阔。

校园里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在绿化规划时就会有符合氛围或者说制造氛围的标志性景点,同时能树立起学校的形象,景观的文化和精神体现比较强。

学习氛围的制造如图20,自然的植物群落中排列整齐的小盆栽簇拥,中央竖立的校级历史性人物雕塑,在平静中感受到每个学子坚定目标,暗涌奔流;图21是规整的植物队伍托着“艺术的联想”,似参天的高干挺直的棕榈,对孩子们的蓬勃向学,追求崇高理想而感到激昂和敬意。爱国精神从小培养,升旗台是整个校园里最庄严肃穆、爱国氛围最浓厚的地方,一般都会(如图22里的柏树这种色彩浓重的植物,树形整齐直立,尖塔的形状有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图21 升旗台

校园绿化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舒缓同学和老师的紧张和缓解压力。百色学院是高等院校,人口滞留量较大,绿地景观应该较为丰富,当人们在绿地中流连时,能从自然环境中感到生命活力和希望。如图23,植物景观有层次感,垂直方向从建筑向外植株高递减,水平方向树冠从建筑向外也是递减。植物种类较多,排列比较松散,分布较均匀,整体感觉轻松活泼。

图22 百色中学教学楼前广场

图23 百色学院教学楼间绿地

图24 百色中学食堂旁绿地

而百色中学是中等院校,人口流动性较大,大面积绿化场地应该比较通畅,视野开阔且连续性好,能感受舒畅与和谐。如图24,植物较少但色泽明丽,层次单一但整洁,大树林荫下开阔平坦的草坪的简单形式。铺地藤蔓植物显得下层不那么单薄,用小型绿篱稍微作了一点区域的划分,点缀几株球灌,符合中学生的青春灵动。

学校绿化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植物,多选择乡土树种;多种植物合理搭配,增加绿化层次;巧妙组织空间,满足学生晨读、组织活动和游憩等需求;植物配置应表现较强的季节感,使校园环境轻松活泼;不宜种植有刺激性气味、分泌毒液或带刺的植物[5]。

2.2.5 江滨二路滨江绿化带植物景观。百色市右江区原是延水(右江)发展,现已跨河逐步开发。在跨水型发展的城市中,如果城市的土地面积较充足,那么,作为水陆过度的地带可以营建以生态型保护为主的滨水绿地,保护整个城市的环境。追求自然生态型空间,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上以植物的群体组织体现自然之美,遵循滨水绿地城市景观营建中城市滨水岸线护理和水体保护的要求,合理选择适合在水滨种植的大量植物,并结合视觉的可通透性原理与亲水文脉的原则,创造既能保护好城市边缘环境,又能适当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空间[6]。

江滨二路滨江绿化带大致符合生态型滨水绿地的条件和模式,但规模上横向土地跨越面积较小,属于线性河堤型的滨水绿地。绿化带建设在护河坡上,是右江河与内陆的过度,满足岸线护理和水体保护要求,沿江滨路是带状商业住宅小区群。加上江滨路的延伸地段,绿化带是一坡一坪的地形,道路从上到下是江滨二路人行道(图25)、坡中小径(图26)和滨水游路(图27),成平行状态,偶尔有长梯石阶可以直接从江滨路下到河边。景观以营建乔、灌、草的植物群落结构为主,绿化覆盖率较高,植物种类较多,层次紧密,种植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强群落观视特点;但存在大面积草坪问题。

城市生态过渡模式强调滨水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绿化上以建植生态型滨水群落为主,在建成稳定的生态群落的基础上再考虑滨水绿地游人的亲近与可达性[7]。绿化带中设置了亭子、花架、石桌凳等供人们休息赏景的园林设施,但由于主要注重功能性的体现,所以植物方面并没有精心配置,只是尽量配合这些设施的作用,不造成视线阻碍或空间尺度不宜等不符合人性化原则的问题。亲水设计只是简单且很少的入水石阶,没有让人们长期或过多与水接触的意思,也没有设立水生与湿生植物景观。

图25 江滨路延伸带

图26 中坡段

图27 滨水游路

3 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景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景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地域气候条件的原因,绝大部分的植物都是常绿型,枝干优美的落叶植物和叶色特别的秋色叶植物较少,季节景观特征不够明显。同时,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未统筹考虑,导致各个时段的季节特征不够丰富。

(2)观花景观太少,除了新建的半岛公园有比较大面积和多种类赏花植物区,其他绿地基本上可观性比较强的观花景观少之又少。

(3)水生、湿生植物应用太少,滨水绿化带几乎没有做水体部分的植物景观设计,绿地与水体的连接是硬质连接,无亲水性和美观感。

(4)新兴绿地太注重形式化,喜欢密集种植或者大量引入新种,不仅是在生态问题上考虑不周,可能导致不良影响,而且是社会和环境资源的极度浪费。

(5)地方文化体现不明显,没有做好地方特色植物景观的塑造和表现,景观城市形象化的意识还不够强。

3.2 改进建议

针对上面的问题提出几点供参考的改进建议∶

(1)合理统筹植物季相变化的时间,通过对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的巧妙搭配,以突出季相变化为主,设计出季相明显的景观。

(2)由于大部分观花植物都是灌木和草本,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稳定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多设计观花植物景观,也可以通过巧妙搭配来突出观花植物,增加景致。

(3)“水生植物对水体有很强净化能力,还具有调节微气候,影响水流速,影响河湖发展进程等作用”[8],刚好基于江滨路绿化带是生态型,所以可以考虑在适宜区域增加水生、湿生植物景观。

(4)可以多利用如秋枫、木棉等乡土树种来体现民族文化,或扁桃、榕树等提炼地域性特征来塑造地方特色,挖掘植物景观与地方文化的联系,创造文化体现显著的植物景观。

(5)加强研究滨水植物景观设计,不断丰富滨水植物的种类。设计手法多样、植物品种丰富时,就能更好地构建滨水区植物景观体系,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创造优美稳定的滨水区植物景观。

(6)研究不同类型绿地的适宜乔灌木比例,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生态效应、景观视觉感等方面入手,向完善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原则发展。

猜你喜欢
百色市百色滨水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红色情 百色梦
攻坚百色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百色:评选2019年“我最喜爱的老师”
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广西百色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