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史而家有谱

2019-02-18 15:29鲁朝阳肖承清
中国图书评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族谱家谱整理

鲁朝阳 肖承清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优良家风家训对国家进步、社会安定、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国受惠于这种家国并举的理念,形成了“国有史而家有谱”,重视家谱修撰与传承的文化传统。今天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牒类文献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悠久的谱牒修撰传统

中国具有悠久的谱牒修撰传统,甲骨文文献中就有对殷王世系的列举以及祭祀祖先的祭祀谱。其后,商周时代有金文谱牒。铁器出现后,石刻成为可能,至汉代,刻有家族世系、成员名字、繁衍情况、官位、封地等的碑谱已十分流行。魏晋南北朝直至唐代,是谱牒学的黄金时代,其时谱牒具有“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等衡量士族标准的社会政治功能。宋代以后,科举取士成为仕途的主流,国家不再编修谱牒来区别门第,高官名宦私自修撰家谱。朱熹说“人家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这一观念对南宋以后续修家谱的风行影响颇大。明清以后,普通老百姓也开始修谱,谱牒文献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卷帙之浩繁,登峰造极。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纷纷成立家谱研究会组织,召开家谱学术研讨会,在民间掀起了编修新家谱的热潮。

二、谱牒文献具有重大史料价值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言:“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史书、方志、谱牒,是中国传统史志体系最为重要的三大组成部分,分别对应国家、地方、家族三个层面,对今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而言,利用这三方面的史料已基本可以完整清晰地构建起社会实际运行的系统结构。

王鹤鸣在《中国家谱通论》中说:“家谱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凡本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地迁徙、人口流动、山川形胜、族产名迹、科举仕宦、传记艺文、婚丧祀典、族规家法等,均有详略不等的载述。显而易见,收藏宏富的族谱资料,对于广泛的社会历史研究,诸如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人口学、教育学、伦理学、方志学、遗传学等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确是个巨大的文献宝库。”对谱牒之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有着更为充分的肯定。

伴随着历代学者对谱牒史料价值的重视和社会修谱热情的高涨,对于谱牒的整理、研究和出版也蔚然成风。

三、以谱牒为中心的科研项目日受重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目前国内资助社会科学立项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基金,受其资助而完成的大量社科课题集中代表了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经笔者统计,其中与谱牒相关的资助项目,仅自2001年至2018年就共有27个立项(含4个重大项目)。自2008年以后几乎年年有立项,尤其2017年立项达6个,为最多的一年。属于少数民族谱牒相关的立项16项,占半数以上,且集中在西南、东北、西北少数民族的谱牒文献上。在研究方面,以徽州谱牒、福建谱牒(包括两岸关系族谱)研究最为深入。

国家以及各省的社科基金极大引导和促进了以谱牒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其结果是大量谱牒资料与著作的出版。

四、谱牒的研究与出版成果的大量涌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谱牒研究的相关成果开始大量见诸报刊。与学术研究同向并行,谱牒研究成果的出版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谱牒学研究专著,如仓修良《谱牒学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王鹤鸣《中国家谱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励双杰《中国家谱藏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年)等。谱牒学专刊有如《谱牒学研究》《谱牒学论丛》等。

也有谱牒目录类整理成果,如国家档案局二处等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1997年)、王鹤鸣主编《中国家谱总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程小澜主编《浙江家谱总目提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

而于学者研究最为重要的无疑是谱牒文献本身的出版。其中既有各地、各少数民族、各馆藏单位谱牒文献选编,更有各种名人家谱、稀见家谱等的选编。如陈支平等主编《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影印本)、《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及续编(北京燕山出版社,影印本)、郭又陵等主编《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影印本)等,都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现代续修家谱,因其多为非正式出版物而难以统计。

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谱牒文献出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启动以珍稀古籍文献等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学术资料的抢救、发掘、整理与出版工作,至今共出版内容涉及明清及民国档案资料、抗战相关文献、地方民间文书、少数民族古籍、海外华人华侨文献、海外稀见中国珍稀善本古籍、近现代名人未刊稿、石刻碑铭文献等300余品种4000余册,其中谱牒类文献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共有四种影印成果、一种研究著作。

其一,是2009年影印出版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的《闽台族谱汇刊》,共50册。该书为我国福建和台湾地区民间族谱选刊,是闽台族谱第一次大规模整理出版成果,共收集赵、李、吴、王等姓氏家谱106部,最早的族谱《水美王氏族谱》是明代隆庆四年(1570)编纂的,最晚的则是20世纪90年代抄写而成的,版本年代跨越400余年。本书所收集的族谱,不仅是一姓氏或一族的历史记录,还具有闽台关系真实写照的独特意义。

其二,是自2012年启动影印出版,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至2018年已出版5辑157册。计划收录100种名人家谱,其底本皆由著名家谱收藏家励双杰“思绥草堂”提供。思绥草堂收藏家谱共1500余部2万多册,涉及300余个姓氏,其中名人家谱、稀见姓氏家谱等颇具特色。

其三,是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系列所收谱牒。截至《徽州文书》第六辑出版,《徽州文书》收录谱牒38种。

其四,是在《徽州文书》基础上另起一支的《徽州谱牒》,第一、二辑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共20册,2018年9月影印出版。共收录程、戴、洪、胡、黄、柯、李、吕、潘、詹、张、汪、王、吴、郑、周16姓谱牒56部。其中含有若干明末清初的谱牒,形制多样,史料价值巨大。

其五,是2016年出版的励双杰著《名人家谱摭谈》。家谱收藏家励双杰在本书中介绍了他所收藏的72种名人家谱,其中不乏中国近现代最负盛名的人物,如毛泽东、彭德怀、胡耀邦、粟裕、黄炎培、李四光、张恨水、丁福保、钱基博、丁玲,等等。

六、对谱牒文献整理出版的展望

关于谱牒类文献的出版,我们认为:其一,应坚持影印谱牒文献为主,有选择地整理为辅,注重夯实文献基础。传统谱牒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谱牒文献正呈现收藏越来越集中的现象,将海量的公私藏谱牒文献采用影印方式(整理效率高、出版周期相对较短、能较好地保持文献原貌)整理出版,对于夯实以谱牒文献为基础的学术研究极为有利。有选择地整理谱牒中谱首文献(含有谱序、家规家训等)及艺文等部分文献,可以直接丰富社会史、人口史、经济史、文献学等方面的史料,对吸引更多学者关注,便利更多学者使用,同样意义重大。

其二,谱牒由于产生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受时代关注点、家族传承等不同因素影响,见于谱牒文献的内容,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存在攀附假托、扬善隐恶等的情况。我们应当本着科学精神,对谱牒文献进行科学辨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代“家训”“族规”中敬长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师长、睦近邻、崇俭朴、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赌博伦理规范等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谱牒类文献的出版趋势。首先,家谱资料的整理利用必然會兴起数据库建设的热潮。如谢必震主持的“两岸关系族谱资料数据库建设”即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且当前已有一些公藏机构将所藏谱牒文献做成数据库,如收录电子化家谱族谱资料17723册120893卷的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已经上线供学者无条件使用。在今后的出版形式中,将谱牒文献做成便于研究、检索的电子出版物,必将会是谱牒文献出版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利用各种新技术与新理念(如GIS相关技术)整理谱牒文献也会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选择。谱牒记载了家族及成员的时空迁移。根据一份家谱,可以重构家族成员的社会活动,反映整个家族在空间上的迁徙流变。根据特定地区或全国的海量的家谱,则可反映该地区或全国的社会变迁的脉络。处理海量的家谱信息,必须借用信息技术。

七、结语

中国具有悠久的谱牒修撰传统,传世的海量谱牒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宗族、重人伦、重血脉、重传承、重家国情怀的优秀因素。“国有史而家有谱”,家族谱牒即家族之史,对于广泛的社会历史研究而言,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谱牒研究相关成果开始大量见诸报刊,其后国家以及各省的政策引导与扶持,极大地促进了以谱牒为中心的学术研究繁荣发展。谱牒研究、目录提要等著作,以及谱牒文献本身的整理出版,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笔者所在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了四个系列的谱牒文献,迄今已出版成果200多册,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史料,并且相关系列仍在持续推进之中,前景可期。

对于谱牒文献的整理出版,我们认为应坚持影印谱牒文献为主,注重夯实文献基础,同时也要对谱牒文献进行科学辨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家训、族规等之中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加以整理出版。随着科技进步和不同领域以技术为纽带进行融合化发展的趋向,将谱牒文献做成便于研究、检索的电子出版物,利用GIS等相关技术整理谱牒文献也会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选择,成为谱牒文献出版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程成)

猜你喜欢
族谱家谱整理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高级谱牒师书写家族血脉故事
潘光旦嗜治家谱
佳士得9月拍卖徕卡“族谱树”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吴有春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
吹牛大王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