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蒋事败,何去何从?

2019-02-18 08:43胡博
同舟共进 2019年1期
关键词:张炎路军蒋介石

胡博

出自粤军的第19路军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颇具名气的一支部队,尤其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该部在总指挥蒋光鼐、第19军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以惨重的伤亡为代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赢得全国军民的敬仰。然而此时的蒋介石却坚持“先安内后攘外”,在淞沪抗战结束后不久便将第19路军调往福建,参与到“围剿”红军的战争中。对此,众多第19路军爱国官兵极为不满。不仅如此,作为一支杂牌军,第19路军屡受中央军的歧视和打压,这就加剧了该部与蒋介石的冲突,使其成为以反蒋为目的的“福建事变”主要武力。

1933年11月20日,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为首,公开号召反蒋抗日,并宣布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正式成立,第19路军扩编为人民革命军第1方面军。蒋介石知悉后,迅速调集部队攻闽,并采取金钱攻势,打得反蒋军措手不及。仅仅用了53天,福建政权即宣告瓦解,原来的第19路军被迫接受蒋介石中央军的改编。在此情况下,这些反蒋部队何去何从呢?

领头人四散

对于反蒋失败的领头人来说,能够远走高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李济深、陈铭枢、黄琪翔、蒋光鼐等高级军政要员于1934年1月13日乘坐飞机离开福州,前往泉州,此后从陆路陆续进入广东避往香港。蔡廷锴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于1月15日离开福州,他在抵达泉州后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中,蔡廷锴认为蒋介石采取的军事行动十分迅速,部队已经完全处于被动态势,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为保存力量,蔡廷锴希望能够迅速集中主力向闽西转移,但与会将领大都认为成功的几率十分渺茫。蔡廷锴于是决定将兵权交给第2军军长毛维寿,并留下亲笔信,交由毛转达仍在向泉州撤退的各级将领。

蔡廷锴之所以决定交权离军,一是形势所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离开部队,换取毛维寿等人出面与蒋介石的中央军进行谈判,或有保住部队种子的希望。与此同时,他还派遣参谋处处长范汉杰,与攻闽的中央军实际指挥者蒋鼎文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利用蒋、范之间的黄埔师生关系争取手下留情。在交代完这些事情后,蔡廷锴随即离开泉州,经广东抵达香港。

其实在蔡廷锴抵达泉州之前,第2军军长毛维寿已经认为要保住多年苦心经营的团体,必须得让“事变”的领头人、尤其是军事负责人——蔡廷锴尽早离开。事情的发展正如毛维寿所想,于是他在获得蔡廷锴的授权后与各军军长商议,最后一致决定接受中央军的改编,并于1月21日公开发出通电,内言“同室操戈、贻害邦国,智者不为……拥护中央”。通电发出时,署名者还特地使用了“闽变之前的部队番号和职务”,即“第61师师长毛维寿”等。

蔡廷锴虽然将兵权交给了毛维寿,但毛维寿在第19路军中的地位仍属“第二梯队”,真正继蒋光鼐、蔡廷锴之后最有威望的当属戴戟(时任福建政权所属兴泉省省长)。事实上诸人在发出的通电中,也有“促李陈蒋蔡诸公先行离开,并推举戴同志戟出任维持”的内容。然而诸人谁都没有想到,戴戟认为大势已去,且自己又不是广东人,根本无意主持善后,早已前往香港避难去了。这么一来,就只能由毛维寿出来主持大局。

经与中央军的谈判,第19路军与中央军商妥改编方案。第19路军番号被撤销,改用新番号——第7路军,由毛维寿任总指挥。原第1方面军所属各部皆恢复原有番号,并缩编为4个师,师长由军政部另派中央军将领接替。

从表面上看,第19路军的种子保住了,但实际上经过这次改编,原本具有光荣传统意义的陆军番号被取消,所属部队全被缩编,主管人事也都尽归中央军,使得原本的第19路军老人心灰意冷,纷纷求去,下属基层官兵见高级长官“人去楼空”,也纷纷求去。于是就出现了如此一幕:部队改编期间,不断有成连成排规模的部队投奔两广。

在高级将领中,最先离去的是第7路军副总指挥张炎。事实上,张炎在随同毛维寿宣誓就职的当天晚上就挂冠而去,带着夫人游历欧洲。抗战全面爆发后,张炎回国参战。1945年1月13日,张炎组建高雷人民抗日军,自任军长,准备奔赴抗日前线,却不料遭到国民政府当局派兵镇压,张炎亦被逮捕枪决。1958年6月,张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继张炎之后,奉命候差的沈光汉、区寿年、谭启秀、翁照垣等人也都先后离去。高级将领至此仅剩毛维寿一人苦撑残局。然而没过多久,第7路军番号即被军政部明令撤销,所属各师皆由军委会直接指挥,毛维寿另调第2路军总指挥,但坚持不受,仅以军事参议院参议空名在上海隐居。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时,毛维寿已身患重病,于上海沦陷后不久病逝。至于曾奉命与中央联系的总部参谋处长范汉杰则因其黄埔身份在中央军中继续发展,后来官至参谋次长、省主席,是整个第19路军集团中发展最好的一位。

重组夭折

第19路军虽然因“闽变”被撤销番号,但蔡廷锴始终寻找重建的机会,1936年6月发生的“两广事变”为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在李宗仁、白崇禧的大力支持下,第19路军的旗号在广西贵县重新打了出来。

在此招牌影响下,大量被编余或一度離开军界的原第19路军官兵齐聚贵县。根据白崇禧提出的方案,第19路军先成立一个师(新编第1师),师长由入桂的翁照垣担任。翁照垣接此重担后,集合全师官兵歃血宣誓,提出“抗日救国,不歼灭倭寇,誓不还师”。

同年8月,蔡廷锴抵达南宁,随即由蔡出面组建第19路军总指挥部,并将新编第1师改称为第60师,翁照垣仍任师长。另计划成立两个师,由原第19路军老将出长。

就在第19路军轰轰烈烈开始重建之际,“两广事变”却在蒋介石的又一次金钱攻势下宣告瓦解。在继陈济棠下台,第1集团军接受中央军改编之后,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也被迫接受中央军改编。这么一来,刚刚开始组建的第19路军就夭折了。

事情发生后,已经编组完成并开始北上的第60师师长翁照垣试图命令部队继续进兵,拒绝改编。为了振奋士气,翁照垣集合全体官兵训话,他主张“我,不能投降,我们也不复员”,“就是上十万大山,我们也要抗日”。但在李宗仁、蔡廷锴等人的强烈反对、以及部队中桂军成分的第2团影响下,翁照垣不得不接受现实,交出部队。

最终,蔡廷锴、翁照垣离开部队,第19路军总部也随即“关张”。抗战全面爆发后,两人先后投身抗日事业。前者官拜集团军总司令,于粤桂边区抗击日军。后者则指挥游击部队,在东江、潮汕地区抗击日军。第19路军所属部队被缩编为一个师,后被军政部授予第176师的番号,由区寿年担任师长。在区寿年的指挥下,第176师在整个八年抗战中始终坚持在前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张炎路军蒋介石
用于遥感影像亮度均衡的亮度补偿方法
一片凄凉载愁去
其实我也很优秀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蒋介石阅兵趣闻
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的历史贡献
第8路军第129师部队发展概况
第8路军第120师部队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