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

2019-02-19 02:49宫艳玮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政德干部目标

宫艳玮

(中共山东省济宁市委讲师团,山东 济宁 272000)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政德建设和政德教育思想,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将政德教育明确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把新时代干部政德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引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追求高尚情操,坚守道德底线,远离低级趣味,引领时代新风作为。认真领会和全面把握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内涵,分析其提出的依据及其重要作用,明确实施政德教育应坚持的正确原则、采取的科学方法,对于围绕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加大对干部政德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干部的政德素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内涵

做人要讲人品,为政要讲政德。政德是指干部实施公权力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集政治道德、职业道德、角色道德为一体的复杂的、特殊的评价标准体系,是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为官之魂、从政之基。[1]

政德是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在政德的形成和确立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政德教育就是对干部进行的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干部的良好从政道德品质,并把优良的从政道德品质固化为干部人格。

政德教育目标是通过政德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是一种预期的干部教育结果。政德教育目标是政德教育的首要问题,它关系着整个政德教育活动,一切政德教育措施都是为实现既定的政德教育目标服务的。

引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新时代的政德教育目标,其内涵深刻。“明大德”,是从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层面对干部提出的要求,具体讲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守公德”,是从宗旨使命层面对干部提出的要求,具体讲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则是从个人修身层面提出的要求,即:干部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三个层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统一构成一个完整的政德教育目标。大德把方向,公德定责任,私德是律己。立政德,如果不明大德,就不知其所往,会迷失方向;若不守公德,就不知自己的责任,不知道要干什么;要是不严私德,会不安分守己,忘乎所以,丧失操守。

二、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提出的依据

(一)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确立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是严格按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而确立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强力进行正风反腐,重点是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和抓反腐从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是要切实把党建设好、管理好,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得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加强干部政德教育,引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干部道德素质,建设一支能够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任务的重要体现。

(二)适应干部心理发展特点的需要

干部的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是确立政德教育目标的心理根据。进入新时代,在新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影响下,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理,包括道德心理发生许多变化,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显著发展,高层次、高尚的精神生活需求明显增加。政德教育应当考虑这些情况,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应当激发党员干部在道德品质上适应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追求形成健全的品格、高尚的政德、完整的品德结构。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既是对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的要求,也适应了干部个体全面发展尤其是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需要。

(三)党历来重视政德建设的思想指导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和干部自身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是确立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我们党关于政德建设思想是确立新时代干部政德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核心,看作衡量党员干部价值的最高标准,同时也视其为干部政德的最高追求。毛泽东同志还明确了关于领导干部良好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外在的道德教育与内在的道德修养的有机统一。邓小平同志的政德思想集中体现在政德建设法制化,他认为领导干部的失德行为的产生往往与某些制度上的缺陷和弊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相关制度得不到完善,政德失范的行为就难以杜绝,他强调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始终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他认为可以通过改革,建立健全制度来消除领导干部政德失范行为滋生的体制基础,从而遏制其发生和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德治与法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正如江泽民同志所阐述的那样,“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2]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要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道德情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德建设和政德教育,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思想观点。指出领导干部“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3]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4]认为治党治国之要,要重视“两个体系”的作用,他在2013年4月1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时强调:“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不仅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而且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这是因为法是他律,德是自律,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要注重干部政德教育,强调“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的重要作用

政德教育目标是干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党的干部教育目标具有整体性,对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有总的要求。这个总要求就是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了实现这个整体性的教育目标,干部教育必须包括政治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政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业务知识培训、科学人文素养教育等内容,同时每项教育内容又必须有其具体的教育目标。各个具体的教育目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政德教育目标就是干部教育目标在德方面的要求。我们党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而政德教育目标就是遵照这一要求,对干部道德素质发展的规划,是培养干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包括政德教育目标在内的各教育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是我们开展政德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政德教育是围绕政德教育目标展开的。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指导、控制着整个政德教育活动,它有四个具体作用。一是指向引导作用。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指引着干部道德品质的发展方向,按照教育方向,通过实施一系列政德教育活动对受教育方加以积极影响。政德教育整个过程都要指向既定目标方向。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是评价政德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为政德教育措施方法的评价提供重要的遵循标准。二是制约规范作用。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是政德教育指导思想中的主要因素。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制约着或规定着政德教育内容的制定、政德教育手段的选择和政德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偏离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的一切教育活动及过程等都是无效的,必须加以纠正。三是综合协调作用。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对干部政德品质各方面力量的综合协调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体制内外各级组织、社会和干部自身等各方面力量共同配合、互相协作是取得政德教育预期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有了统一的政德教育目标,各方面力量对干部政德规范形成发展的消极影响和负能量才会被防止。四是激励促进作用。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能够激励干部自觉地参与政德教育活动,积极地将目标要求转化为自觉要求,成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因。

四、实现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远大理想的方向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性相结合

在政德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教育置于首位,同时又要立足于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达到使广大干部既立忠诚笃信之志、又注重务实笃行的目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时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最高理想确定为实现共产主义,这就决定了干部政德教育的性质、目标、内容,也决定了政德教育的方向。在向共产主义推进过程中,我们既面临着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又要应对来自西方国家思想和价值观的渗透。为了培养讲道德有品行的合格党员干部,在政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同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批判各种消极道德思想和错误的价值观。这是干部政德教育的根本原则。

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必须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基本的国情。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我们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具体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必须经历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就是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现阶段我们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具体体现。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正确认识到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的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的统一,在本质上实现共同理想与实现最高理想是不矛盾的。只顾当下,不讲最高理想,方向就会迷失,就会成为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者;一味空谈最高理想,不注重现实目标,不脚踏实地,就会脱离实际,成为一个空想主义者。

(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

政德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最根本的原则,必须严格遵守不能含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是政德的核心和灵魂。干部政德所体现的首要特质就是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如果背离马克思主义,政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违背对干部进行政德教育的初衷。

同时,要坚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培育干部政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时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源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材功能,强调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学习任务来抓,不断提高干部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糟粕要坚决剔除,过时落后的东西要坚决摒弃,要把中华道德规范中的精华和合理内核部分保留住。对儒家文化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等思想进行批判地吸收,力求赋予其丰富的现代意义,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三)坚持提高认识与加强实践相结合

在政德教育过程中,既要进行思想理论的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政德认知水平,又要加强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道德认知与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领导干部的重要品质,这是新时代政德教育所要求的。

把政德认知与政德行动进行有机结合,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贯彻这一原则,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系统地学习思想道德规范。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与活动,同时它本身又是在行为与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在知、情、意、行的品德心理要素中,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道德准则,只有变成干部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政德品质。要从根本上对党的要求、人民的诉求、从事的职业、担当的责任、肩负的使命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标准,并以之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政德实践。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应在政德修养中不断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道德认知、增强情感体验,坚定信念,形成良好的稳固的政德品质。

(四)坚持点滴养成与长期塑造相结合

对干部政德阶段性培育,根据干部工作岗位和职业特征而进行,利用一定的时间,不同的阶段,对干部集中进行教育,对于政德认知确立、政德情感激发、政德意志形成和政德行为习惯养成意义重大,是政德教育过程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政德行为习惯养成,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培养、循序提高的过程。明白道理,树立信念,成为习惯,都需要一个反复锤炼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要形成干部政德品质,更需要受教育方即广大干部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坚持慎独,长期塑造。

(五)坚持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集体是干部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最佳环境,受教育方的工作活动、人际交往大部分时间是在单位集体及其影响下开展的。单位集体对政德形成有特殊作用。集体是个体道德品质的源泉,集体对干部的关心、尊重、评价和要求,会有力地促进干部的自我教育和品德培养。干部个体也会因珍惜自己在单位集体中的声誉、地位和责任,而主动关心、尊重、维护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力量。实践表明,一个良好的单位集体可以培养集体成员优良的个性品质,可以教育好不良品行的个体,相反,一个风气不正的集体则会使成员沾染各种不端品行。好的集体关键在班子,要精心培养一个具有共同奋斗目标、善于团结的健全的领导班子,来带动构建一个舆论氛围健康、纪律约束严明、人际关系和谐、作风清正优良、团队团结友爱的积极向上的单位集体。

(六)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政德养成,需要教育,也离不开干部的自我教育。政德自我教育是干部为了形成良好的政德品质而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遵守道德,只有内化于心,才能施之于行。要实现从“内化”到“外行”,虽然少不了外因,但内因即干部自身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立政德离不开主体的自律。加强自我教育的着力点,一方面要培养和强化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另一方面,要培养干部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改正的能力,形成自我学习、自我陶冶的习惯,坚持政德修养常态化。

五、实现新时代政德教育目标的方法途径

政德教育方法是为完成政德教育任务、实现政德教育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

(一)政德教育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以影响受教育方的思想意识、提高其认识的方法。说理教育法能影响受教育方的情感和意志,便于形成和巩固其优良的道德品质,消除其行为中的缺点。说理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讲解、报告、谈话、讨论、阅读等。

1.讲解和报告

这种方式多用于系统地阐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等,以提高干部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政德教育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观点鲜明,主题突出;论证充分,有说服力;内容系统,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讲述清楚,生动活泼;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针对性强,立足解决问题。讲解人和报告人可以由专职教员、领导担任,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人物担任,还可以组织单位干部职工以演讲比赛的形式开展。

2.谈话

这是说理教育常用的一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要使谈话谈心取得成效,必须做到: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了解谈话对象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确定谈话内容和方式;要明确谈话的中心,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谈话对象有什么行动;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循循善诱,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如此,才能使对方能无所拘束地畅谈心理话,达到政德教育具体目的。

3.讨论

在教育方的指导下,受教育方就某一或某些思想品德问题各抒己见,甚至展开论争,经过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思想认识。另外,还可通过组织座谈会、读书报告会、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说理教育。

(二)政德教育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自觉地利用环境、气氛、教育方自身等教育因素,对受教育方进行积极影响的方法。主要是有意识地创造教育情境,使受教育方置身于所设置的教育情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方的道德情感和认知,以达到提高政德品质的目的。根据政德教育的要求而设置的教育情境,不同于自发的环境,因为这样的环境是根据政德教育任务进行了选择和加工的,环境中的教育因素不但形象而且典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可由教育方控制。政德教育情感陶冶法的具体方式有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影视教学等。

(三)政德教育实际锻炼法

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作风。政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干部具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好作风。通过说理教育使干部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点,通过情感陶冶使干部产生与观点相应的情绪体验,最终在情感的推动下,通过行为实践把政德观点、信念转化为行动。广大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深入到生产和工作一线,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加深对为民、忠诚、公正、务实、清廉的政德认知,培养政德情感,坚定政德信念。

(四)政德教育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方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事迹影响受教育方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榜样示范,不仅影响干部的行为,而且对干部的政德认知和情感也会产生极强烈的影响。通过诸如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牛玉儒、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等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能够使广大干部们清楚地理解高尚政德的精神实质和内容,使他们产生学榜样、当模范、树形象、争先锋的行为动机和道德观念。

(五)政德教育自我修养法

自我修养法就是干部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我们党所要求的政德品质的方法。政德教育和政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外在教育,是干部政德形成的外部影响条件,后者是指自我教育,是干部政德形成的内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干部的成长和进步没有教育这个条件影响不行,但没有干部的主观努力更不成。

干部加强政德修养要秉持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等四个方面要求:秉持自重,就是注重高尚人格修养,名誉至上,树立形象,不轻言妄行。待人处事端庄厚重,要与自己的身份相吻合,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自轻自贱;秉持自省,就是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秉持自警,就是时刻警示自己,不能突破道德底线,不要触碰法律红线,讲政德,守规矩,安分守己。要用他人的教训来告诫自己,警示自己不要重蹈覆辙;秉持自励,就是不消沉,不甘于平庸,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奋发向上,具有“功成不必在我”之情怀,怀有“功成必定有我”之担当。自警是警告自己不犯错误,是防御;而自励,则主要是从积极的方面,鼓励自己奋发向上、建功立业。

猜你喜欢
政德干部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谁的头脑有毛病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