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研究

2019-02-19 02:49杨茂义孙迪亮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村干部廉政精准

杨茂义,孙迪亮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2018年02月12日,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要突出抓好各级扶贫干部学习培训。对基层干部,重点是提高实际能力,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1]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强调廉洁扶贫。农村干部作为战斗在精准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能否保持优良作风、坚持廉洁扶贫,将直接影响着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因此,除了要抓好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还应重视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当前,学界相关研究主要从政治学视角探讨农村干部廉政问题与腐败预防及其治理等问题的外在制度建设,本研究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从精准扶贫背景出发,对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必要性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五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目前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精准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包括基层农村干部的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实现由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转变,助力精准扶贫攻坚的胜利实现,既缘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缘于农村干部腐败问题与困难群众对扶贫工作的美好愿景并存的现实需要。

(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精准扶贫背景下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必要性,首先缘于党和国家对精准扶贫工作、反腐倡廉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重视。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2]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前四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年均1391万人。[3]党和国家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视和支持始终如一,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的要求。

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尤其是涉农扶贫领域反腐倡廉工作。近年来,党中央始终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成立监察委员会与纪委联合办公,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的监察和腐败惩处网络。为保证扶贫工作质量,“中纪委专项部署对164个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重点督办,仅2016年全国共处分乡科级以及以下干部39.4万人,其中基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4万人。”[4]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设的重要方面,应当与反腐败惩处制度建设一起,共同构成精准扶贫的保障。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是净化农村干部政治生态、降低腐败、确保农村精准扶贫质量的要求。

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确保扶贫干部廉洁扶贫,以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2018年1月2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摆脱贫困,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针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专项整治。”[5]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是整治农村精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一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二)村干部腐败问题与困难群众对扶贫工作的美好愿景并存的现实需要

精准扶贫背景下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必要性之二,缘于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农村干部腐败问题与困难群众对精准扶贫、廉洁扶贫的美好愿景并存的现实需要。

1.缘于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农村干部腐败问题的大量存在。据统计,“仅2013年至2015年5月,在全国检察机关查办涉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2.9万人以及贪污犯罪1.6万人,村‘两委’干部案件占涉农扶贫贪腐比例较高,有些省份占到半数以上,有些县市甚至高达近80%。”[6]可见,农村干部利用精准扶贫进行腐败的问题大量存在,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必然对精准扶贫质量造成重大损害。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从而提高农村干部廉洁扶贫的自觉性,是预防和解决基层农村干部涉农扶贫腐败问题的现实需要。

2.缘于农村困难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美好期盼。人民渴望美好生活,困难群众渴望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保障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做出实效,真扶贫、扶真贫,是确保到2020年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实现全面小康、满足农村困难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美好期盼的现实需要。

3.缘于农村困难群众对廉洁扶贫的内在要求。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干部的腐败均涉及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相较之下,农村困难群众属于弱势群体,迫切需要党和政府为他们解决、预防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基层农村干部腐败问题,保证自身利益的完整性。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是预防农村干部腐败问题、满足困难群众对廉洁扶贫内在要求的现实需要。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内容

加强对干部的廉政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在廉政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廉政教育内容。农村干部所面对的工作和人群更加特殊和庞杂,因此,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内容要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严格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各种思潮、诱惑充分涌动,深刻考验着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定力。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相对不高,更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和不良诱惑的影响,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走上贪污腐败、损害群众利益的道路。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从精准扶贫背景的微观层面上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培育农村干部严格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消除农村贫困的使命感。习近平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1]实施精准扶贫、消除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农村干部身处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精准扶贫的第一线,更应将其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2.要加强培育农村干部带领农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要真正做好这项千年伟业,必须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坚守社会主义本质,当好农村群众的“领头羊”,增强带领农村群众共同富裕的责任感。

3.要加强培育农村干部廉洁公正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信念。习近平曾强调:“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有的搞雁过拔毛,挖空心思虚报冒领、克扣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有的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吃拿卡要……”[7]因此,要把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必须在廉政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培育农村干部廉洁公正的信念。

(二)党的路线、宗旨、原则、纪律教育

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居于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前沿地带,是否坚持党的路线、宗旨、原则、纪律,将直接决定着党的政策落实的效果,决定着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更直接影响着农村精准扶贫的质量。

1.要对农村干部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党中央一贯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从2013年6月开始,党中央专门在全党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准扶贫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与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对广大干部特别是战斗在精准扶贫一线的农村干部必须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确保其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将精准扶贫落实好,将群众利益维护好。

2.要对农村干部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精准扶贫是党结合时代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农村党员干部作为精准扶贫的最直接实施者,在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

3.要对农村干部加强实事求是的原则教育。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全党上下抓精准扶贫,“精准”的基础就在于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某些农村干部存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现象,还有的农村干部为了完成指标搞数字脱贫,严重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

4.要对农村干部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9]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必须时刻以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要求自己,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绝不能搞徇私舞弊、优亲厚友、数字脱贫、虚假扶贫等违反党章党规党纪的腐败行为。

(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反腐案例教育

精准扶贫背景下,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反腐败案例教育。

1.要对农村干部加强与精准扶贫相关的具体政策的解读。学懂弄通才能有的放矢,农村干部知识水平相对不高,对政策的自我理解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弱,对其必须加强政策解读和政策培训,使其真正明白为什么扶、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所说的:“对基层干部,重点是提高实际能力,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1]

2.要对农村干部加强与反腐倡廉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已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农村干部“微腐败”也难逃法网。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级党组织及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10]精准扶贫政策不可能成为部分农村干部腐败的“自留地”,要对农村干部加强与反腐倡廉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促使其严格依法办事,切实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3.要对农村干部加强与精准扶贫相关的农村干部腐败惩处案例教育。农村干部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常常心存侥幸,从而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近年来,因精准扶贫腐败而受到惩处的农村干部不在少数。要用发生在农村干部身边的真实案例时刻警示农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要保持廉洁的作风。

(四)廉政思想、廉政事迹以及正确的权力观教育

廉政思想与廉政事迹在农村干部群体中的传播,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干部的廉洁意识,对农村干部正确权力观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影响;而引导农村干部形成正确的权力观,能够规范农村扶贫干部对扶贫权力的行使。

1.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建设和实践中形成的廉政思想作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内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重视廉政建设,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和实践中形成了丰富且优秀的廉政思想。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荣八耻”等。这些廉政思想是需要包括农村党员干部在内的全体党员、干部共同遵守,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作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廉政思想,比如“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2013年,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11]因此,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内容。

3.将精准扶贫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干部的廉政事迹作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内容。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廉洁奉公的优秀基层农村干部,要将他们的优秀事迹变成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内容。农村干部身边的事迹,对农村干部廉政教育更具现实性、生动性。

4.要引导农村干部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在某些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封建“官本位”思想和权力观依然对农村百姓尤其农村干部产生着消极影响。错误的权力观影响之下必然走向错误的道路,最终必然是违背党的组织纪律和宗旨意识,导致腐败的发生。要引导农村干部以正确的权力观指导自身的精准扶贫实践,防止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走向腐败。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路径选择

廉政教育重在落实,如何将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特殊内容,有效地落实到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实践中去,以提高农村干部的廉政素养、保障精准扶贫廉洁高效运行,是进行相关研究的最终目的。

(一)上级主抓,畅通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纵向主渠道

党中央要求“要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5]因此,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实施,也要发挥县级党委的主导作用。要以县级党委为主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确保自上而下由上级主抓落实,以此打通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纵向主渠道。

1.要用好县区廉政教育资源,定期对农村干部进行集中廉政教育培训。当前,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廉政教育载体和资源。县区主抓,一方面要确保农村干部“上得来”,要将廉政教育资源适当向农村干部倾斜,定期组织农村干部到县区党校集中学习;另一方面,要确保县区干部“下得去”,县区党委及相关干部不能总是“往上看”,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到农村去讲党课,将廉政教育带到农村干部身边。

2.要充分挖掘并弘扬具有当地特色的廉政文化,实施“廉政文化下乡工程”。同时,要鼓励各个乡镇、各个乡村挖掘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政文化,让廉政文化遍布乡村角落,贯穿农村干部精准扶贫全过程。

3.要创新教育载体,发挥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作用。网络及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交互性、便捷性的特点。当前,网络及新媒体在农村逐渐得到普及,网络正成为连接各方的最便捷渠道。要将廉政教育融入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络新媒体渠道打通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地域限制。

4.要加强农村治安建设,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宗族恶势力,消除廉政教育的阻力。部分农村干部凭借宗族势力甚至黑恶势力违纪走上农村干部岗位,严重阻碍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开展以及普通群众在农村干部廉政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二)奖惩并举,激发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背景下,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目的是使农村干部形成廉洁扶贫的自觉性。因此,要注重激发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内生动力,使廉政教育、廉洁扶贫成为农村干部的日常自觉行为。

1.要奖惩并举,树立典型。要积极发现精准扶贫过程中廉政为民的典型以及腐败惩处典型,发挥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的作用。同时,将廉政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适当提拔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优秀典型到乡镇一级任职。

2.要关心农村干部的生产生活,降低农村干部对廉政教育的排斥,提高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自觉性。“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1]农村干部大都身兼“干部”和“农民”的双重身份职责,村级事务加上家庭以及农耕事物双重工作缠身。同时,农村干部的待遇相对较低,压力较大,某些顶不住压力的农村干部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可能难免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要时常关心农村干部的生产生活及心理需求,适当提高农村干部的待遇水平,以此提高农村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3.要构建同级农村干部之间的监督和教育机制。对于自身能够始终坚持廉洁扶贫,并且善于发现其他农村干部的腐败行为并及时制止和举报的农村干部,要给与适当肯定与鼓励。

(三)群众参与,发挥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基层力量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也要借助普通群众的力量。让群众参与,发挥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基层力量。

1.要调动并保证普通群众对农村干部的廉政监督权的行使,这是保证其参与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畅通监督渠道,可以通过开通“廉洁扶贫群众监督信箱”、“廉洁扶贫群众监督邮箱”、在政府网站开通廉洁扶贫监督专栏并设置群众留言功能等方式保证普通群众对农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

2.要赋予普通群众对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权,这是发挥农村干部廉政教育基层力量的进一步深化。首先,要将新乡贤请进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课堂。同时,新乡贤要发挥好媒介作用,引导普通群众掌握科学合理表达诉求与意见的能力,从而促进普通群众走进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课堂,促进普通群众的意见进入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教材。

3.要发挥农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鼓励农村群众在农村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中创造出更多具有廉政教育意义的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5]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和要求。农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将被再一次激发,农村文化形式将愈加丰富。农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农村干部则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将农村干部廉政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文化建设相结合,鼓励农村群众创造出更多具有廉政教育意义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使农村干部在组织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廉政教育。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10]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继续以强大的决心、顽强的毅力同消极腐败作斗争,始终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反腐倡廉继续向基层延伸,一大批农村干部“微腐败”问题受到应有处理。加强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研究,助力农村干部反腐倡廉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农村干部由“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的重要法宝,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更是保障精准扶贫攻坚顺利实现的强大推动力。

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作为干部廉政教育的一部分,既具有干部廉政教育的共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当前,理论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干部廉政制度建设与腐败问题预防及其治理的制度建设层面,对于农村干部廉政教育的研究并不多,将其置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研究更少。因此,研究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农村干部廉政精准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县级党校要围绕农村经济市场化加快培养经济型农村干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精准的打铁
农村干部贪污土地征用补偿费的法律认定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廉政之歌
精准扶贫二首
完善农村干部监督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