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述信息技术在汽车理虚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以《乘客侧车窗升降故障排除》教学项目为例

2019-02-20 02:23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黄耀明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法学情重难点

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 徐 东,黄耀明,童 磊

原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在2018年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从赛项标题可以看出,国家正从前几年以信息化水平为标尺逐步转向以教师教学能力为考量,即教师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基础上如何将教学成效最大化。

《乘客侧车窗升降故障排除——以别克威朗车型为例》教学项目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课堂实录赛项一等奖。在教学全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创新传统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形式,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展、创、设、验、排、纠、评、升”等8个步骤,取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现借此文章将教学分析、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学反思等内容与广大读者分享,希冀能为汽修专业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1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从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教材的处理及学生学情分析3个维度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法与学法。

1.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时,总呈现出难以精准快速找到故障点、难以规范排故及在拆检过程中易损坏元器件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遵循“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在智慧化理虚实一体化工作场室,利用数字化装备、仿真操作系统、录播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真实工作任务中按照咨询、设计、验证、操作、纠错、评价、升华的创新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提高素养。

1.2 教材的处理

本课内容选自国规教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第五章第二节《电动辅助装置》。书本中强调认知和单项技能,缺乏真实案例,与真实工作任务脱节,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课堂中利用教学仿真软件、开发微课、校企融通等方式,将平面枯燥的教材变成立体教材,任务更具真实性、生动性、直观性。

1.3 学生学情分析

对参与本节课的16名学生进行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发现他们知识有衔接、动手能力强、信息水平高,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偏弱。

1.4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

依据学生的学情及翻转课堂反馈的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见表1所列。

1.5 教学、学法选择

为了能突出本节课教学重点,采用多维调研、思维导图探究两项学法及理虚实一体教法;为了能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采用智慧仿真、双师共导两项教法及真枪实弹PK学法。

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3大环节,每个大环节又包含若干小任务,具体教学过程安排见表2所列。

3 教学反思

本项目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汽修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新探索,也是笔者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探索过程中获得诸多成效,现就本项目教学进行如下论述。

(1)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与传统教学相比,本次课依托智慧化理虚实一体化工作场室,让学生提高了找故障的精准度以及排除故障的规范性。

表1 《电动车窗不能升降故障排除》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表2 《电动车窗不能升降故障排除》教学流程表

续表2

(2)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本次课程中学生提高了认知、技能和素养,达到做人做事全面发展。

理虚实一体化有助于职业院校实践类课程教学,而理虚实一体化的基础必然是学校信息技术软硬件水平及教师使用能力。在以基于大数据开展精准教学的时代趋势下,学校以及广大教师应当立足并拓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研究面,为未来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铺垫基础。

猜你喜欢
学法学情重难点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