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图书作品影视化呈现的新探索
——以《一本好书》为例

2019-02-20 15:10程爱侠
视听 2019年8期
关键词:好书舞台图书

□ 程爱侠

近几年来,文化类节目火热荧屏,从央视到地方台,从电视到网络,不断有新的文化综艺节目走进观众视野。一些优质节目在收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获得观众的好口碑,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但随着同类节目数量的增多,文化类节目也面临着跟风、模仿与同质化等问题。为了避免因节目雷同而陷入困境,也为了降低观众的审美疲劳,文化类节目市场渐趋理性,越来越注重原创模式的研发、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精神文化内涵的发掘、受众情感与心灵的激发等。

2018年10月8日,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开播,其富有创意的改编及影视化的呈现改变了图书作品的静态和抽象化表达,增进节目趣味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受众与作品的距离;话剧、影视剧、脱口秀、说书人、评论者等多种元素的交错融合,也让文字瞬间生动立体了起来。360 度沉浸式舞台、知名演员倾情演绎、台上台下实时互动、真实的布景、考究的舞美设计,完美还原了《月亮和六便士》《万历十五年》《三体》等11 部中外经典作品的经典场景,把一本本好书带到观众面前,在引领观众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更激发了受众的阅读热情。

一、精心制作的节目内容

(一)精选图书作品,提供多元化选择

图书作品数量繁多,即使是经典作品也是数不胜数,而电视节目时长有限,因此如何确定入选作品至关重要。已播出的12 期《一本好书》节目中共有11 部作品入选,分别是《月亮和六便士》《万历十五年》《三体》《人类简史》《霍乱时期的爱情》《查令十字街84 号》《未来简史》《无人生还》《暗算》《尘埃落定》《麦田里的守望者》,题材多元,类型丰富。所有作品均出自中外著名作家之手,且每一部都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具备很强的可读性,适合大众阅读,又能启迪智慧,帮助读者洞察社会人生,节目组对书目的选择应该说煞费苦心。

(二)精心改编作品,巧妙设定讲述人

《一本好书》主要是由演员借助话剧、影视剧表演的方式,将图书作品的内容呈现在舞台上。为此,节目组对每一部作品都进行了精心的改编,根据作品的不同类型及内容表达的需要,尝试了不同的改编方式。对于小说这类有着激烈情节冲突和鲜明人物形象的作品,改编时往往会设定故事的讲述人,然后从作品中选取几个经典的情节片段,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加以展现。在此过程中,通过讲述人的串讲介绍,将不同的表演内容、舞台场景进行有序且紧密的串联,故事的串讲人既可以深入作品说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也可以跳出作品表达自我的情感认识,与现场观众的适时互动,也更能带领观众融入故事,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处境与情感。更加富有创意的是,故事讲述人常以作品主人公年迈或成年后的形象出现,如《万历十五年》中的老年万历、《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老年阿里萨、《查令十字街84 号》里的老年海莲、《尘埃落定》里成年后的傻儿子,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示故事和人物,讲述人既是故事的亲历者,又好似一个旁观者,舞台也呈现出两个时空相互交错的艺术效果。对于讲述人身份的设定,节目也尝试了其他类型,如《月亮和六便士》中讲述人是作者本人毛姆,《暗算》和《三体》安排故事的主人公自己讲述。《无人生还》则没有设定固定的讲述人,而是由作品中的人物分别讲述。

此外,《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作为历史科技类书籍涉及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科技史等多个学科,逻辑思维严密但情节性不强,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内容又略显高深,抽象难懂,不便于舞台表演。于是节目组调整了改编策略,邀请脱口秀主持人王自健运用脱口秀的方式向观众介绍这两部作品,同时充分运用图文影像展示,交互式视觉技术生成、实时投影、灯光等新技术,辅以群演的情景演绎,加上王自健本人轻松幽默而又冷峻犀利的讲述语言,帮助观众更清楚准确地把握这两部作品的核心内容。

二、富有创意的节目形式

(一)节目首创“场景式读书形式”

总导演关正文曾表示,命名特别费劲,“因为节目无法归类。这样一个既不是话剧又不是影视剧,既有分镜又有观众的形式,最为难的是表演艺术家”。应该说节目选择了一种融合话剧、影视剧、说书人、评论者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跨形态的新形式,这在以往的电视综艺节目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节目邀请了王劲松、赵立新、王洛勇、潘虹、徐帆、喻恩泰等众多实力演员加盟,演员的精彩演绎再现了作品的经典场景;讲述人的设定加快了情节冲突展现的节奏,也让不同场景的表演更加流畅紧凑;讲述人时而深入剧情演绎剧中人物,时而跳出故事对人物进行剖析评论的做法,能更好地引导观众入戏,也为观众提供了解读作品的多重视角。总之,形式的创新是内容表达的需要,节目充分发挥各种节目样式的优势,目的只有一个:对原著作品最大限度的忠诚、精炼而又趣味性地呈现。

(二)现场表演+嘉宾解读

为了更好地向观众介绍、展示、推荐图书作品,除了现场的精彩表演,节目还设置了第二现场,由主持人带领两位嘉宾结合现场表演对作品进行深度解读。第二现场选择了大方亲和、优雅睿智的主持人陈晓楠,以及多位博学多识、思维敏捷的嘉宾团,如学者朱大可、止庵、吴伯凡,编剧史航,作家蒋方舟,以及著名主持人梁文道等。每期节目由主持人加上两位嘉宾组成品读团,以专业的眼光围绕舞台剧表演的情节、图书作品内容,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这一环节既是对作品内容的深层阐释、艺术创作的理论升华,也开启了观众对社会人生知识的思考探寻,深化认识,启迪智慧。第一现场和第二现场的交叉呈现有利于引导观众从被动欣赏到主动思考之间的转换。

(三)背景介绍+幕后访谈

此外,每期节目开头还安排了简短的背景介绍,用朗读的手段将每本书的作者、创作的背景、作品的相关评价介绍等图文信息向观众推介。这一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但对于观众而言却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尚不了解该作品的观众而言,简要的介绍可以帮助其快速了解作品,为观看节目奠定知识及心理基础,避免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懵懵懂懂地观看节目,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此外,有了开头的简要介绍,也为随后节目快节奏的表演、选择性的场景呈现提供了前提条件。

节目现场表演结束后并没有匆匆收场,而是安排简短的幕后访谈环节。采访对象多是参加表演的主要演员如王劲松、赵立新、徐帆等,也会采访图书的作者,如《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从演员或作者的视角审视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为观众提供多种视角,呈现立体交叉式的观看体验。

(四)沉浸式舞台+多变的舞台布景+新技术手段

不同于传统的单面式舞台设计,《一本好书》采用了圆形舞台,演员围绕观众表演,观众则置身于舞台中央,演员在表演时可以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场景间即时切换,观众只需扭个头、转个身,就可以不间断地欣赏到多个舞台的真实场景和演员流畅的表演。从颇具欧洲风情的建筑到巴黎街头嘈杂的酒馆、简陋的画室,从阴冷的地宫到皇帝的书房、喧闹的朝堂,从奢华的派对到户外花园、空旷的街头,从美国作家的闺房到英国街边的书店,从奢华的土司楼到孤岛上的餐厅,场景的变换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这种独特的舞台设计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结合,解决了不同场景舞台搭建费时费力的问题,避免了因转场需要导致的演出中断、不够顺畅的问题,演员表演更流畅紧凑。虽然这一设计对演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节目的传播效果及观众的欣赏体验显然更佳。

除了提前搭建的实景舞台,节目还借助实时投影、布景灯光、图文影像、交互式视觉生成等新技术手段,再现了巍巍雪山、一望无际的田野草地、快速行进的船只、风浪中的孤岛等,营造形象逼真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演员的服饰也是丰富多变,绚丽多姿,从欧式燕尾服到中式军装,从宋代的朝服到藏族服饰,从现代普通装束到三体人的长袍等,既体现时代感,也凸显了人物的外在形象,营造了一定的视觉冲击。

三、激发大众的阅读热情

融媒体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浮躁的社会人心,人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感受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优秀成果,体会其深层的精神内涵,接受优秀文化的滋养,成就内心的丰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本好书》通过创新阅读方式,以场景式阅读为切入点,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以及学者的大众化解读,带领观众领略书中的经典片段和优美语言,本身就是向经典致敬、向文学致敬,也是在向观众做最有力的宣传。

《一本好书》的定位是抛砖引玉,即通过部分展现作品的内容激发受众阅读原著的兴趣。演员在台上实景表演,原本抽象的文字瞬间变得生动活泼、更加立体,更富有画面感。观众置身其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书的情感体验被放大。舞台剧呈现的戏剧张力、演员的台词和动作也能使作品更为震撼,观众在节目中就拥有了读书与看戏的双重体验。但因为受到节目时长的限制,图书作品的内容只能部分呈现,有的甚至没有结尾,这样观众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但好奇心却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节目留下的悬念也会勾起观众对原著的好奇。在节目中也能时常听到演员或主持人更为直接的鼓励,诸如“大家还是去读书吧”“你们去读书吧”的话语,激励大家去读原著。王自健也强调节目的原则不是“抛出一大堆书中的观点砸懵观众”,而是“通过这些东西激发你别人无法替代的阅读和思考”。关正文表示,作为创作上的主导者,听到最好的观众反馈就是“看了节目我真的想去读这本书了”“大家通过《一本好书》对阅读重新产生兴趣,能去多读书”。因此,推荐经典图书作品,唤起大家的阅读热情才是节目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一本好书》创新图书阅读方式,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展示,对静态文字进行影视化呈现,开创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形式,带领观众走进11 本经典图书作品,走进了11 个不同的世界、11 段不同的人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让观众汲取到于自己有益的人生经验,并由此出发去阅读原书,激发新的思考?。

在今天这个娱乐至上的消费文化时代,能让观众停下脚步安静阅读、认真思考,又兼具文化内涵和娱乐元素的节目最终能走多远,能有多大的受众群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毋庸置疑,《一本好书》通过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融合多种艺术表达手段,确实收获了市场和好口碑。但仍需看到,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所要承担的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功能,目前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中,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被搬上《一本好书》的舞台,进入观众的视野,走进大众的生活;也希望未来《一本好书》的观众定位可以更宽更大,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读者观众收益。只有拉近书本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促进大众的阅读转型,唤起大众的阅读兴趣,从而展现大众阅读的魅力,不断推陈出新,争取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优秀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才能真正推动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猜你喜欢
好书舞台图书
好书分享会
军迷大舞台
推荐一本好书
军迷大舞台
图书推荐
好书共享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好书推荐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