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专栏《全球零距离》的前期策划

2019-02-20 15:10庞秀玲
视听 2019年8期
关键词:零距离策划栏目

□ 庞秀玲

前期策划是电视节目成败的前提和关键。好的影视作品讲究前期策划,如果在前期做好策划和选材,将会事半功倍。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广东广播电视台北京节目制作中心精心打造了一档国际时政专栏《全球零距离》。该栏目及时生动地报道每周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第一时间将最新的国际新闻,以及国内与国际交流相关的资讯呈现在广大电视观众面前。与以往的国际新闻报道相比,《全球零距离》栏目创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无论在广度、深度或高度上,都得到了更大的扩展与延伸。

《全球零距离》作为一档集新闻资讯、深度评述、全球连线等主要特色于一身的国际专栏,从2010年创办至今,收视在全国同类型栏目中排名第二,观众反响热烈,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全球零距离》别具一格的前期策划密不可分。

一、选题思路

艺术作品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艺术处理创作时,要取材于现实生活,不能背离生活的真实,但也不能拘泥或照搬实际生活。我们要把生活素材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典型性。《全球零距离》前期策划的选题思路非常严谨,特别注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艺术提炼,让节目从本质上把准国际时政脉搏。

(一)必须是“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的真实并不是“有闻必录”,要搞清楚是个别真实还是总体真实,要根据事实进行客观报道。《全球零距离》栏目遵循新闻基本规律与电视的纪实特性,以事实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对新闻信息进行合理报道和分析。与一些新兴媒体热衷于传播真假难辨或负面的新闻不同,《全球零距离》栏目报道的新闻信息是具有权威性的。《全球零距离》通过保证信息来源的权威性、评述观点的权威性以及报道方向的权威性来构建栏目的权威性。

《全球零距离》栏目对新闻真实的把握,既体现在微观上,也体现在宏观上,在保证微观真实的基础上,保持宏观真实,做好正面宣传,为观众传播正能量。

(二)必须是“纪录”

“纪录”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记载。纪录形态是由主体投入的一种实录,是主体的感情、理智与现实生活的一种契合。主体对现实的欲望,恰好填满了影像与现实物体之间的那种差距①。

《全球零距离》是一档有广度和深度的新闻栏目。栏目策划通常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当前时代背景中寻找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故事,用细节来延伸新闻的宽度和广度,用对现场的全景纪录来实现新闻深度的挖掘,进行有质量的深度报道。创作过程并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在前期有意识地考虑到纪录架构,在后期精心安排纪录布局,从而进一步突出了“纪录”重点。

二、在选材上满足新、奇、特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媒体所面临的环境已大不同。“不日新者必日退”,电视媒体想要有出路,必须与时俱进,开创新思路。《全球零距离》栏目在选题上突出“新、奇、特”,为节目整体的创新突破奠定了基础。

(一)构思上理念出新

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②。传统媒体在构思上要注重出新,应从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的方式去跳出一般性的老框框。与以往的国际专栏不同,《全球零距离》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战斗团队,对国际时政的把握具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敏锐性。每期节目的构思以时代性、新鲜性、复杂性和形象性相结合,力争在有限的节目时间内,既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等不同维度将硬性和软性的国际资讯综合起来,又将专家观点、媒体观点、民间观点、栏目观点综合起来,力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争取最大的言论尺度,使节目更加立体化。

(二)内容上出奇制胜

在电视专题片中,“奇”是指某一故事情节或事件的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出人意料。《全球零距离》栏目从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并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善于深入发掘富有内涵的好故事,梳理好内容的精神和价值取向,运用新思维模式、精心策划,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精品。

该栏目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新闻事件的故事化,以事件的矛盾冲突为核心,力求保持故事的张力。例如《绷紧反恐这根弦》这期节目,为使内容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契合受众所需,该期节目从斯里兰卡爆炸袭击案这一热点事件展开,引出近年频频发生的恐怖袭击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节目后面部分内容采访了亲历者卢宇光,让他说出自己心灵深处已尘封多年的痛苦记忆,抓住故事主人公的细节描写,激发情感与精神境界的升华,震撼观众的心灵。为提升内容的品质和丰富内容的表达,栏目根据自身特色、受众定位,运用虚拟现实手法,由评论员子良在虚拟场景通过与三维动画、图片、文字互动,科学解读普通人在海边遭遇恐怖袭击该如何应对。精致的虚拟场景与嘉宾生动的解读融为一体,提升了内容的核心价值。该节目播出后,观众的反馈和收视的分析证明,这期节目的策划是成功的。

虚拟现实的运用是该栏目的创新手段之一。《全球零距离》每期节目都有虚拟场景精彩呈现,例如《制胜一击》这期节目,有一个情节讲述主持人走在一个漂亮的法国小镇里,那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蓝天白云,房子独具特色,生活安逸,突然乌云密布,闪电雷鸣,眼前的法国小镇一下转变到二战时一片狼藉的战乱现场,引出美国和德国的狙击手曾经在这里的对决。军事评论员张斌和主持人一道,从不同角度讲述狙击手是怎样对决的。该片段巧秒地运用时空穿越、倒叙、虚拟现实等创作方式,使观众耳目一新。

由于各位创作人员的爱好和美学趣味存在差异,《全球零距离》每期节目题材的性质和创作手法都有所不同。

(三)创作上突出互动的特点

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全球零距离》栏目不是单纯坐在演播室里播报国际新闻,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实时连线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上超过100 多个国家的常驻记者,同时电话连线、北京演播室光纤回传采访国际问题专家,让广州演播室、北京演播室、全球记者现场互动起来,让节目“活”起来,真正实现“零距离”的特点。例如在《制胜一击》这期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一起解读专业的狙击手如何托枪:嘉宾张斌弯腰从脚下捡起木棍(道具)递给主持人,主持人拿着木棍演示托枪,最后张斌拿回木棍示范托枪和握枪两个动作对射击的不同作用,分析独到,语言精辟,而主持人以过人的智慧和独特的功力与其交流、探讨,这一过程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让节目“活”起来。

《全球零距离》栏目在创作中致力将事实性和故事性融为一体,运用多种方式去叙述新闻事件,为观众提供更多所需信息,用“平视”的角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观众的距离。该栏目的价值取向已不再局限于社会教育和政治宣传上,而是延伸到更广泛的社会范畴之中,与观众的心理产生共鸣。

总之,《全球零距离》栏目在每个选题上都追求以新的角度、新的方式、新的形式去述他人所未述之事,言他人所未言之理。

三、结语

电视专栏《全球零距离》在前期策划上运用了多种手法,将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生动有力地叙述了国际新闻故事。该栏目是一档具有鲜明艺术创作风格的新闻评论栏目,采用了多线结构的形式,通过正叙和倒叙的手法,在布局上不仅统一、严谨,在叙事上更为新颖、巧妙,真正做到了权威和“好看”兼顾,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与赞赏。

注释:

①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55.

②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98.

猜你喜欢
零距离策划栏目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零距离与远距离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