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连线报道:交通广播制胜之道
——以深圳交通广播为例

2019-02-20 15:10张春元
视听 2019年8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连线听众

□ 张春元

一、现场直击连线报道彰显“秒播”“首发”优势

广播记者现场直击连线报道就是践行“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实现“秒发、秒传、秒播”,有利于把控“首发”舆论。

现场直击连线报道具有灵活、易行、快捷、成本低、受众广、效益好和效率高等特点。可以一个人参加,也可以多人的团队共同参与,传播覆盖广,不受时间和空间等区域条件的限制,只要有记者在现场,用移动电话就可以直接与广播直播室连线进行口述报道。其最大优势就是传播快、内容广,随时随地可插播,真正做到“秒发、秒传、秒播”消息。

听众的信任是广播生存的基础。广播现场直击连线报道是新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际行动,能够更好体现新闻宣传的“贴近性、真实性、群众性”原则。

深圳交通广播成立10 多年来,逐步建立了一套记者直击报道宣传机制。一是在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都安排一个记者、主持人进行交通直击报道。二是所有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包括3月5日学雷锋活动、6月高考、中考交通直击和联合出租车行业协会开展免费接送学生服务、重阳节免费接送老人服务;三是建立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和紧急突发事件直击报道机制。每当遇到突发情况,记者、主持人都自觉地投入到现场直击报道之中。

广播记者现场直击连线报道,是广播充分发挥自身先天优势,在当今融媒体时代赢得广大受众的最有效、最具竞争力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广播在传统媒体中脱颖而出,如深圳交通广播创办以来,本着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大交通生活、服务群众出行的宗旨,勇于创新、节目用心、内容贴心,始终与听众互动交心,赢得听众就是赢得市场。十多年来,不到30 名新闻采编播人员的深圳交通广播(FM106.2),其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一直走在国内广播电台前列。

深圳交通广播勇于创新,在节目设置上,以服务深圳社会经济生活,服务深圳市民交通出行、服务听众生活需求。早上节目包括新闻资讯、汽车资讯、出行音乐伴侣、交通生活热线,中午设置综合娱乐、财经、汽车维修养护、现代科技信息,晚间设置快乐伴你同行、旅游出行、人才交流服务等节目。其中最大特点就是:每个节目都创新开展了各种现场直击互动报道活动。

“快”和“准”是交通广播的生命线。交通广播受众主要是“车厢里”的听众,在当今快节奏、高频率的社会生活当中,广播的便捷性、时效性与互动性是赢得其他传统媒体竞争的利器。“快”、“准”和“首发”是交通广播能够把控舆论主导权的关键因素,也是检视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绩效的标尺。

要做到“快、准、稳”,首先,记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现场信息的甄别和求证能力,只有获得宣传准确、详尽的新闻信息,才能现场报道有新闻价值、视角独特的新闻内容,才能吸引到广大听众的广泛关注。

现场直击连线报道就是要求记者要有敏锐的“新闻警觉”,现场直击报道不是现场录音报道,记者要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去了解、去核实、去体验,即时了解核实掌握到第一手的新闻信息,第一时间通过电波传递给广大群众。

现场直击连线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不断行进变化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直击报道不同于现场录音报道,可以有时间制作和剪辑,这就要求现场记者要有较好的灵活处置和沟通的能力。记者不是播音员,现场直击报道的语气、情感的把控和对事件的叙述报道十分重要,这样的现场直击报道才能有吸引力、有可听性、有可信度、有参与度。

最近10 余年来,每当有特殊天气状况,深圳交通广播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记者主持人分别到指定现场和突发事件现场,提供实地了解、核实,获得最新消息,通过电话现场连线报道,向社会大众报道最新情况,此举一直深受市民听众喜爱和好评。2018年9月16日,深圳市遭遇特大台风“山竹”袭击,深圳交通广播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对台风天气的持续性报道,在台风到来前夕,记者主持人分赴三防办、机场、铁路、汽车站和农贸批发市场进行现场直击报道。即时全面准确报道台风“山竹”来袭前后方方面面的情况,使深圳市民听众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最有亲近感、最有可信度的新闻信息。

二、现场直击连线报道体现广播“先声夺人”的“核力”效果

广播记者现场直击连线报道,不仅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事实,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更要主动介入,掌握好主动权、打好融媒体主动仗。

广播记者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是新闻出发点,民生是落脚点,民生是新闻记者的“初心”,民声就是记者采访出发冲锋号。时刻牢记作为党和人民群众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不辞辛劳、兢兢业业报道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让广播新闻报道更有温情、更有“听头”。

广播新闻记者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有现场把握和处置新闻事实的能力。早在2005年4月,深圳交通广播专门开设了下班高峰期(17∶30—19∶00)《记者现场直击报道》专题,通过当天交通广播《深圳早班车》和中午《交通生活热线》节目中收集到的热点问题,在工作日的下班高峰期派出1 至2 名记者,前往听众反映的问题路段,现场核实了解、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并在现场通过手机进行电话连线报道。

作为传统广播媒体,要积极创新,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增强广播宣传针对性、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传统广播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广播有声音、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发挥传统媒体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传播正能量、维护社会稳定和鼓劲的作用。

深圳交通广播多年实践经验证明,广播记者直击现场报道正是体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服务大众的一种最朴实、最真实、最饱满的宣传方式。

记者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通过记者现场报道的描述和人物采访,可全方位展现事件真相,广播记者现场报道不是“播”新闻,而是“说”新闻,现场的叙述、体验感报道,具有亲切感、可信度,使听众身临其境。没有道听途说,没有说教,用事实说话。记者现场直击连线报道,相比于录音报道,最大的优势是即时快捷的报道,发挥广播快捷、方便、高效的先天优势,这也是融媒时代广播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深圳交通广播(FM106.2)自2006年开始推出“重大事件应急响应”报道机制,其核心就是,每当有重大突发事件、台风或者暴雨等情况发生时,交通广播启动《重大事件应急响应》,其中,三级(普通)响应要求:相关值班主持人和值班记者编辑,重点关注相关事件并跟进报道;二级(重点)响应要求:相关负责人和值班主持、记者编辑进入工作岗位,做好报道和重点部门联系报道工作;一级(紧急)响应要求:交通广播全员到岗,自觉按预定的流程,赶赴市政府“三防办”“交通应急办”、机场、火车站、码头、主要农贸市场和学校等重要场所,进行现场采访直击连线报道。

深圳交通广播这一报道机制始终赢得广泛好评,记者现场直击报道方式既接地气,又体现交通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让听众第一时间了解到权威、真实、可信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报道消息,这是最受听众欢迎和点赞的报道形式,也是深圳交通广播发展成功之道。

三、现场直击连线报道走出媒体融合发展新路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主题宣传,这是党和人民赋予党的媒体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神圣职责,也是检视当今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标尺。

“内容为王”始终是新闻媒体信息传播的核心。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创新主题宣传内容和方式,现场直击连线报道作为广播先天的优势,要让听众“有听头”,必须在宣传报道内容上下功夫,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痛点,这就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深圳交通广播始终把听众需求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在2006年春节前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春运跨省市记者长途体验》现场直击连线报道。

深圳是移民城市,春节期间,有上千万群众要离深回到故乡过新春佳节。针对这一热点,深圳交通广播创新推出记者、主持人通过乘坐长途客运大巴车,从深圳前往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围绕春运这个千百万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长途跋涉开展跨省市的体验式现场直击连线报道。深圳交通广播的春运报道,正是关注了这一时期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赢得了众多市民听众的关注和赞誉。

深圳交通广播《春运记者现场直击报道》改变了过去主题宣传不好做,新闻性不强、内容枯燥的报道方式,这种具有全局性、普遍性、针对性的新闻热点,从新闻角度看,这是现场报道最有分量、最引人注目、最有新闻价值的宣传,因此赢得了数百万听众喝彩。这一报道方式从2006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深圳交通广播春运宣传保留的品牌节目。

人类社会从口头传播、书写传播到电子传播、数字传播,到了当今全媒体时代,分享和转发等成为信息社交的手段;自媒体除了快以外,永远比不上传统广播记者亲历现场进行实况报道的分量,记者在现场直击报道与互联网上的信息拉开了差距,现场实况直击报道的真实性、现场感和可听性,加上“秒发、秒传、秒播”的即时性,赢得公众信赖,彰显传统广播媒体的专业、权威、可信。

近年来,人们通过手机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信息成为冗余,这时候人们对信息事实的判断,需要具有准确性的信息才能带来信赖感和安全感。广播记者现场直击报道不仅能掌握现场的信息,同时接触和采访到现场相关人员和事件目击者,对事件的背景和意义有比较清晰的研判。广播现场报道更好体现了媒体融合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当今媒体融合使得传统广播收听方式和收听的空间发生了巨变,通过电脑网络、有线电视网络、手机移动客户端等等方式,都可以在相隔万里之外收听到丰富多彩的传统广播频率节目。广播现场直击报道,记者不仅要有较好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现场图片、视频拍摄技能,以及音频视频编辑制作发布技巧,才能适应和融入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现场直击连线报道,贵在坚持、重在创新,这是交通广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连线听众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现场报道的思考
快乐连线
提升新闻广播现场报道职业能力的思考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快乐连线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我在现场”——突发事件直播中记者的现场报道技巧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