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广播文学节目的生存对策

2019-02-20 15:10凃娟娟
视听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听众广播

□ 凃娟娟

作为传统媒体中具有代表性的节目类型,广播文学节目以文学作品为内容主要来源,通过声音将文学的无穷魅力传达给受众,其主要职责就是把先进文化传播给受众,给予他们宝贵的精神滋养,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但近年来,快速扩张的新兴传播方式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不断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广播文学节目陷入了艰难的生存境遇。现阶段怎样转型发展,是值得广播文学节目甚至广播媒体深思的问题。

一、广播文学节目的现状

(一)广播听众减少以及老龄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载体均日益网络化,包括计算机、手机和电视等,进而使人们在联网状态下可第一时间获得清晰的文学节目有声视频,能够随时随地地收听。但这些优点是传统广播文学节目所不具备的,所以其便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广播听众越来越少,年轻人接触广播文学节目的机会非常少,其收听群以老年人为主。

(二)广播文学节目生存空间被挤压

广播文学节目与电视台、其他媒体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这部分媒体在收视率与收听率方面均有硬性指标,为了吸引受众资源,它们往往会采取比较新颖的方式,如此便大大挤压了广播文学节目的生存空间。加之广播文学节目几乎都在深夜播出,这一时间听众较少,因而就流失了大半听众资源,未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且无法保证收听率。

(三)广播文学节目内容单一化

广播文学节目之所以没有较高的收听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广播文学节目不够丰富,而其他多媒体节目则日趋多元化。如今的广播文学节目以文学作品的阅读居多,很少有相声、小品,且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只有音乐与朗读声,难以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深远意境,听众无法体会。

二、新时期广播文学节目生存对策

(一)创新广播文学节目内容

传统广播文学节目的内容以主持人深情的讲述以及对文学作品进行介绍为主,再配以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①。听众长时间接受这种广播模式,不论是听觉还是审美上均会出现一定的疲劳感,有些时候甚至当音乐响起,主持人尚未讲述时,听众便不愿继续收听,而这也是广播文学节目听众越来越少的原因。为此便需要创新广播文学节目的内容,以新颖的方式把节目内容表达出来。比如,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现广播文学节目。何谓故事化?即通过营造一个故事氛围,巧妙设计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让听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充分融入到广播文学作品中,让听众喜欢上广播文学节目,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事件与人物形象有深刻的理解。广播文学节目在选择题材时不必拘泥于一种,诸如热点新闻、热门电影电视作品等均可。如此一来,由于节目中讲述的内容是听众所熟悉的,他们就会对文学节目感到十分亲切,从而产生收听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节目的互动讨论中。

(二)强化互动,定位平民.

多形式的互动是网络时代传媒文学生存的“吸氧机”。广播文学若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第一步就应改变自身传统的存在方式。广播文学的兴旺与否和其他媒体文学的影响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全部,更多的是从自身上找原因。过去的文学节目以“播音+朗诵”的形式为主,而随着如今文学形式的越来越多样化,广播文学就应利用更新颖的播出形式将听众吸引过来。不应再沿用过去死板的“你播我听”模式,其应和其他文艺节目一样,有充分的潜力。既然网络将风头抢走了,那么也同样可对网络予以运用;既然音乐娱乐节目能够以短信、热线电话的形式展开互动,那么也可将这些现代资讯工具利用起来。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急速转型,具有活力的是表现普通人的文学作品。广播文学若要获得受众的喜爱,就必须要以平民为对象,重视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如今,我国的媒体已走入国际市场,广播文学一样也需面向市场,媚强凌弱是市场的惯例,弱者不应该也不能指望得到市场的照顾。但广播文学可以以公益事业一分子的身份获得政府部门的关照,比如演艺事业应实行产业化运作,而属于非物质保护遗产的昆曲、清曲等还是应该被额外保护,广播电视管理部门也应从政策方面保护广播文学,不然其存在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的确,广播文学节目想成为营利性为主的创收节目难度很大,但因为其存在最终获得的是爱心、口碑、品味和责任,而并非利润,所以其运行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与认同。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主流媒体扮演着双重角色,即公益事业与产业经营,其主要义务还是为公益事业进行必要投入,作为一项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文学当然需要得到政府及媒体的公益性彰显。

(三)整合营销,赢得市场

“在地性的资源是传统媒介的显著优势,其在今后和入口级平台在合作融合中变现内容价值和服务价值,或作为其他社会资源这种变现连接的一个中介……这就是今后传统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确实,媒体产业化,借助在地性的资源展开价值变现,而这一方向也是媒介传播必须积极探索的方向,是传统媒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渠道。在此过程中,传统媒介借助一定的营销手段意义极为重大。《阅读和欣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文学赏析节目,从20世纪中期开播以来,受到了全国文学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享有“看不见的文学老师”之称。其不仅有中央台的文学爱好者和忠实听众,同时部分收藏机构、研究单位和文化教育团体也将其当作文化精品。为了使节目受众更加个性化和细致的需求得到满足,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最近几年对《阅读和欣赏》的节目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根据时间顺序和文体类别,分别推出五部专辑,即《唐诗篇》《宋词篇》《辞赋篇》《古代名篇》《现代名篇》,包装精致,并配有赏析原文。五部专辑的演讲者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播音员,在播音员的精彩演绎中,每一篇经典佳作都受到了诸多人的追捧。由此可以看出,广播文学节目尽管是对文化和知识进行传递,让人们体验到文学的魅力和美,仿佛难与商业营销产生联系;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广播文学节目还是可以借助自身优势资源,突破电台的限制,和市场融为一体,在受众的商品消费中将自身的服务价值和内容价值顺利实现。

(四)提高节目编辑和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作为节目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节目编辑与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③因此,电台管理者需加强对节目编辑与节目主持人的培训,将培训的机会与场所提供给他们,聘请专业的教师指导他们的职业技巧,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与能力,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促进节目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新时期,如果要让广播文学节目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不仅要在节目的互动策划上进一步加强,还应有长远的眼光,并得到相关决策部门的支持;同时节目主持人还应苦练内功,而较好的艺术感悟和清雅的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方可使我们的广播节目产品同时达到兼顾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效果,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用文学的光芒将我们并不完美的生活照亮。

注释:

①彭涓.试论故事化手法与广播文学节目的完美融合[J].新闻研究导刊,2016(01):78-79.

②李燕梅.一种新型节目形态:广播“微文学”节目——兼谈广播文学节目的创新[J].科技传播,2014(06):29-30.

③许哲军.故事化手法在广播文学节目中的运用[J].东南传播,2012(07):167-169.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听众广播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表达心情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