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剧理论下明星“人设”的构建与崩塌

2019-02-20 15:10王琼瑶
视听 2019年8期
关键词:戈夫曼人设前台

□ 王琼瑶

拟剧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将戏剧思想引入社会学研究后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这一理论得到详细的阐述。他认为,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表演,每一个人就像演员,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按照一定的角色要求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看①。

在社会交往中,向别人展示自己更好的一面或理想的一面是一种本性行为。当个体在他人面前呈现自己时,他的表演总是倾向于迎合并体现那些在社会中得到正式承认的价值,而实际上他的全部行为却并不具备这种价值②。明星们的形象相比普通人来说要重要得多,他们更会隐瞒那些与其理想自我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动机。

一、“人设”及“人设崩塌”的内涵解读

“人设”是指人物形象的设定,一开始是用于漫画、动画、电影中的专业词汇,包括给某一人物设定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人物造型等③。虽然“人设”一词来源于影视作品,但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该词已经进入了商业、政治、娱乐等不同的社会语境中。尤其是娱乐圈,层出不穷的明星八卦、娱乐新闻使“人设”一词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人设崩塌”是“人设”一词的衍生,最早源于日本动漫《火影忍者》的第387 集,漫画人物的画风突变,使观众大呼“人设崩塌”。之后,“人设崩塌”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虚拟人物的形象变化,包括外貌和性格。但如今该词像“人设”一样,多应用于现实中的明星身上。“人设崩塌”一方面是指人物形象没有扮演好,多指经纪人给明星设定的公众形象不到位,另一方面就是指某人因为某件事情而声名俱毁,颠覆了之前留给大家的健康积极的原本印象,也被称为“人设崩了”或者是“人设已崩”等④。

二、“人设”构建:戏剧的前台表演

(一)设置表演舞台,构建“人设”

在戏剧理论中,“前台”是表演者形象塑造中的理想呈现,“舞台”是指人们进行自我呈现的场所。传统明星的工作与生活分得比较开,在生活中不用扮演任何角色。在粉丝经济的时代,明星们的公与私的界限逐渐模糊,他们在电影电视中要扮演固定角色,生活中也要扮演固定角色。因此,他们的“表演舞台”不局限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还有荧幕之外的地方。

真人秀综艺节目颇受明星团队的喜爱,在这类“舞台”上,经纪团队会给明星构建吃货、好男人、老干部等“人设”,展现他们有趣或完美的形象。除此之外,社交平台也是明星构建“人设”的最好“舞台”,通过图文、视频的分享,与粉丝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使自己的形象更为饱满立体。

(二)管理个人前台,维持“人设”

个人前台指的是表达性装备中使我们与表演者产生认同的那些部分,同时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装备会随着表演者移动而移动⑤。个人前台由服饰、言行、举止等可以传递符号的媒介组成,例如什么角度笑起来最好看,怎样的谈吐显得得体,面对观众要保持何种状态。

如果一个明星的“人设”为“文化人”,他便会时不时分享有关自己读书、观影的相关信息,晒出自己的照片来努力经营自己喜爱学习的形象。有着“吃货人设”的明星会时刻保持看到美食就两眼发光的行为举止。也就是说,不管是通过荧幕还是私下活动,明星们都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人设”。

三、“人设”崩塌:戏剧后台的曝光

(一)表演者与“人设”相悖,迫使表演中断

戈夫曼认为,表演是被有意或无意地设计出来的,用以给他人制造一个“我们是谁”的印象,这是一个理想化的自我⑥。但是,一旦明星的真实情况与“人设”形成强烈反差,也就是说表演者未能将理想化的自我完美呈现,那么接下来的表演就很难进行下去。

比如演员翟天临在综艺节目中感言“读了博士自身没有什么变化”,在直播中更是反问网友“知网是什么”,这些举动引起网友对他博士学位的怀疑,拉开了揭露其学霸“人设”不真实的序幕,一时间翟天临的学霸“人设”轰然崩塌。

(二)表演后台前置,加速表演终止

在戏剧理论中,戈夫曼将人们表演的区域划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他们表现出来的是社会化的自我;而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且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人们所表现的是自我中的自发的、最本质的那些部分。

通常表演前台与后台的界限泾渭分明,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媒介使得社会情境相互交叉,前台与后台界限模糊。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提供了粉丝与明星接触的更为直接的方式,各种真人秀也将明星的隐私生活进行曝光。可以说,如果后台有不当的举动也将会破坏整体“演出”。例如明星婚内出轨、吸毒、嫖娼等负面新闻曝光将会直接导致其所建立的“人设”崩塌。

四、明星热衷于构建“人设”的原因

(一)差异化定位,提高自我辨识度

营销学中有一个词叫“品牌差异化定位”,指的是为某个特定品牌确定一个区别于竞争品牌的卖点和市场位置,使商品在消费者的心中占领一个特殊的位置。明星们将自己“标签化”“符号化”,让观众对自己形成固定印象的同时与其他明星区别开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与风格,以便在以后的社会互动中维持这种固定想象以获得商业价值。比如一提及某个名词就能联想到这个明星,就像提及功夫巨星就能想到成龙一样。

但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追求个性化,面对大批相似且单一的“人设”会感到审美疲劳。明星们为了展现自己的特质,“人设”也愈加细化、生动,类型逐渐变得多元化,文艺青年、学霸、段子手、锦鲤等五花八门。

(二)吸引粉丝群体,获取商业利益

在粉丝经济时代,粉丝的数量是衡量明星人气的标准之一。为了快速吸引粉丝的注意力,明星们不断去取悦粉丝,在网络上制造话题,提高曝光率,以达到吸人眼球、占据流量的目的⑦。可以说明星的性格、特质逐渐独立于作品之外,构建典型而新颖的“人设”成为明星成名的首要途径。

在访谈对话、综艺节目、社交媒体等“表演舞台”,看似真实自我呈现的背后其实是精心的设计。在吸引大量粉丝后,“人设”背后潜藏着的巨大商业价值也得到凸显,明星追求“人设”的意愿也更为强烈。

对明星来说,“人设”是吸引受众关注的资本甚至噱头,不仅给他们带来高的关注度和曝光率,还有更多的代言和影视、综艺资源,明星也因其“人设”的附加值提升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五、明星构建“人设”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提升商业价值,将自身影响力转化为经济资本

“人设”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成功构建一个“人设”可以帮助明星召集大量忠实虔诚的粉丝,形成稳定的粉丝群体之后便会产生有效的影响力,之后就可以将其所拥有的象征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⑧而且,广告商在选择代言人的时候也会考虑到明星的“人设”和气质是否与品牌相符。

比如黄磊在《爸爸去哪儿》的综艺节目里表现突出,不仅会做菜、爱妻子,还把孩子教育得很优秀,吸引了一大波粉丝。黄磊凭借“好爸爸”的“人设”接了无数儿童用品、教育、家居的商业代言,也凭借擅长厨艺的特质,打造了涉及影视、餐饮产业的“黄小厨”生活方式品牌。

2.正面“人设”引导受众,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

明星具有很高的关注度,一举一动对追星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形态都会带来诸多影响。不管明星本身与“人设”是否相符,如果构建了一个积极正面的“人设”,例如“关爱小动物”“好男人”“好爸爸”,那么他所有的行为都要以维护这些形象为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星们的良好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关注他们的粉丝,起到了道德榜样的作用。明星也可以发挥“人设”的正面影响力,带动更多受众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念。

(二)负面影响

1.明星沦为没有内涵的标签,丧失文化引导力

在大众娱乐工业化的时代,明星有着比以往更强大的大众文化符号影响力和引导力。比如只顾追星的孩子不爱学习古诗词,但因为观看了《经典咏流传》,在明星的带动下,他们唱着背下了《明日歌》,知道了《千里江山图》的诞生与意义。

在参与制作的音像、影像产品之外,明星在公共空间中的言行,同样是整个流行文化产业链的一部分,对社会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观念和行为起着巨大的示范作用⑨。过度依赖营销“人设”,自身缺乏文化积累和沉淀,明星只会沦落为没有内涵的符号载体,丧失应有的文化引导力,更会导致受其影响的青少年越来越成为消极的文化接受者,失去辨别作品好坏的能力。

2.干扰社会秩序,扰乱公众的价值判断

虽然“卖‘人设’”是娱乐圈中的常态,但是对于明星来说,“人设”具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是可以借助“人设”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坏的一面是,一旦“人设”崩塌,不仅会在公众心中留下个“欺骗”的印象,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社会影响。

这种现象尤其会模糊一些是非判断的边界,比如一些品行端正的艺人往往默默无闻,另一些劣迹斑斑的艺人由于擅长“人设”营销,反而大红大紫。这无疑会让一些明星团队以为只要擅长“人设”营销,即使违法犯罪也可以被“洗白”,助长了娱乐圈的不良风气,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的甚至用负面“人设”炒作,劣迹明星频频占据热搜榜,扰乱公众视线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六、结语

明星尤其是所谓“偶像”,不用优秀作品回馈观众,而是将精力过度地放在对“人设”的演绎与塑造上,只会离观众越来越远。所以,不管是在表演的“前台”还是“后台”,明星和经纪团队只有提高自身觉悟,端正自己的言行,才能生产优秀的作品,从而被大众认可。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为避免他们错误的道德示范和个人行为被跟风模仿,明星应当承担与自身社会影响力相匹配的社会约束。

注释:

①黄建生.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②⑤⑥[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冯钢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8-29,20-21.

③范晓青.“人设崩塌”的传播学解读[J].今传媒,2018(03):26.

④互动百科[EB/OL].http://www.baike.com/wiki/“人设”崩塌&prd =so_1_doc&prd=shouye_inlist.

⑦谌幸.明星“人设”就是用来崩坏的?[N].新京报书评周刊,2017-09-19.

⑧北大新媒体.又一个人设崩塌了! “人设”到底是什么,为啥这么容易崩? [EB/OL].http://www.vccoo.com/v/2i000d.

⑨康捷.负面“偶像”需要行业约束.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2016-06-29.

猜你喜欢
戈夫曼人设前台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剧场隐喻”的微观社会空间维度分析
浅谈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人设”的重要性
权力、阶序与道德:戈夫曼被忽略的遗产
庞鲜、周衍耀室内设计作品
公路电助力 从幕后走向前台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英雄“人设”的变迁
戏剧理论视域下的审判场景
经典悲剧要素之“最无辜者”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