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9-02-21 01:37王质玲
关键词:稳定型氯吡持续时间

王质玲

(承德华峰医院,河北 承德 067300)

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控制不当,会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威胁患者健康;控制得当便可使病情稳定,因此,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非常重要[1],为此,本文特进行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的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3.12±4.27)岁。根据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基本指标(血糖、血压、血脂、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病情初期,1天1次,1次300 mg,三天后改为,1天1次,1次100 mg,此外,还要进行调脂、低分子量肝素钠、鲁南欣康、与倍他乐克等基础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氯吡格雷治疗,首次剂量为300 mg,之后改成75 mg,1天1次。两组患者均先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发作持续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发作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发作持续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发作持续时间对比(±s)

组别 n 发作频率(次/d) 持续时间(d)实验组 49 2.17±0.83 12.13±1.24对照组 49 2.98±1.51 28.87±3.26 t 2.575 26.288 P 0.013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2.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心电图情况的总有效率为89.8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22%,说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实验组49例,无效5例10%,有效20例40.82%,显效24例48.98%,总有效44例89.80%;对照组49例,无效19例38.78%,有效16例32.65%,显效14例28.57%,总有效30例61.22%。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腐蚀或硬化所致血小板活化形成血栓[2]。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栓素A2生成,具有抗血小板的功能,氯吡格雷可阻碍血小板聚集,制约腺苷酸环化酶,因此,二者都可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3]。

在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效果更好,值得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稳定型氯吡持续时间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