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实践分析

2019-02-21 01:37梁蕾佳
关键词:功能性有效率饮食

梁蕾佳,胡 佳

(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江西 宜春 330800)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典型的消化道疾病,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次数减少以及排便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老年人为此疾病的好发人群。便秘不仅会增加排便不适感,造成肛肠出现裂和痔,还会增加胃肠道肿瘤以及猝死的发生风险[1]。临床中通常实施药物治疗,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复发率高,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主要分析并总结了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加用中医特色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接受功能性便秘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作用下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各30例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年龄64~71岁,平均(67.5±1.2)岁,病程4~11年,平均(7.6±1.4)个月;研究组年龄62~73岁,平均(67.4±1.8)岁,病程2~13年,平均(7.5±1.6)年。比较组间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的体征监测,饮食以及药物指导。研究组同时采用中医特色护理,(1)饮食护理:采用中医体质辩证开展饮食护理,遵循“虚则补之,热者寒之”的饮食原则,体寒患者需禁食生冷瓜果、阳虚患者增加食用温补类食物,热证患者需禁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2)情志护理:讲解不良情绪对此疾病的产生与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顾虑,并指导患者利用呼吸放松法、音乐疗法等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利用康复案例恢复患者对康复的信心。(3)特色护理:采用中医按摩手法,顺时针按摩脐周,早晚各一次,每次10 min;取穴肺俞、大肠腧、关元以及血神阙等穴位进行温灸,每日一次,每次10 min;取胃、直肠、大肠、小肠、交感以及三焦等耳穴,交替给予双耳中等刺激,每日三次,每次3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的排便次数正常、无排便困难及不适感,粪便性状趋近于正常为显效;排便次数、排便状况及性状中一至两项恢复正常为有效;排便次数、排便状况及性状未发生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内数据统一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实施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值低于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与研究组相比显著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情况 [n(%)]

3 讨 论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而中医学认为此疾病属于“虚证、脾约”范畴,大肠为主要病灶,同时肺、脾、胃等脏器与此疾病的产生也存在较大的关联。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肠蠕动减慢,推进粪便的速度随之减慢,滞留时间延长,体内水分被大量吸收进而造成大便结节,同时患者在患病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进一步会对胃肠功能造成影响[2]。在本研究中,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比研究组要低,主要是因为采用中医特色护理能够辩证分析患者的体质,并以此为依据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从而更利于减轻患者胃肠道负担;进一步实施情志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避免不良情绪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紊乱。采用脐周按摩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快胃肠的血液循环,增加肠胃蠕动;穴位针灸以及耳穴按摩可进一步发挥益肺健脾的功效。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加用中医特色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功能性有效率饮食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春节饮食有“三要”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很有效率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