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心理干预对卒中患者失语后抑郁的影响

2019-02-21 01:37董海静彭满青
关键词:结构式入院出院

冯 星,董海静,朱 婷,彭满青,林 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00)

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50万人,并以8.7%的速度增长[1]。国内外研究表明,存在失语的脑卒中患者高达21%~38%[2];卒中后失语患者比未失语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卒中后失语患者中产生抑郁情绪的概率高达62%~72%,多数患者由于疾病状况和治疗需要,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3]。因此,及时了解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早期识别给与相应的干预,不仅使患者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还能提高临床工作质量。结构式心理干预是在整体医学模式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干预方法[4]。我院对50例对卒中患者失语后抑郁进行结构式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诊断标准,并行CT或MR确诊;意识清楚,病情稳定;能正确理解问题,并愿意配合研究;经SADQ评估阳性者。排除标准: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精神异常病史患者;病情严重或身体状态不稳定患者;拒绝参与调查。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2~80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2例,初小46例,高中30例,大学12例,付款方式:医保68例,农村合作医疗28例,自费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使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4次结构式心理干预.干预的过程由责任护士及研究人员完成。干预时间分别是:入院时;入院第二天;入院后一周;出院时。干预的内容包括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应激处理、应对技巧4个方面。

结构式心理干预具体要求:

1.2.1 心理支持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而与卒中后失语患者之间的沟通应是心灵感情的沟通,每日心理疏导1次,每次15~20分钟。仔细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评估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患者语言沟通障碍,临床上可使用多可代偿沟通方式,如手势、电子产品、画板等。鲁丹丹[5]报道43例颅脑外伤后神志清楚的失语患者,提供写字板和自制相关需求图片进行护患沟通,有助于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密切护患关系,更能有效的开展各种治疗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1.2.2 健康教育

评估患者对失语后抑郁知识的需求和了解程度,因人而异提供不同的健康指导。如发放脑卒中失语及抑郁疾病相关健康宣传手册,观看健教视屏,不定时的进行各种口头宣教包括入院宣教、饮食、治疗、药物、康复护理等。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并树立战胜疾病和回归社会的信心。

1.2.3 应激处理

帮助患者及家属进行识别应激源,当情绪低落时,帮其分散注意力。如看书、听音乐等。赵尖萍等的实验研究表明在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放松及音乐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的疗效[6]。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冥想等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使患者心理调整到放松的状态,来缓解负性情绪。指导患者及家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社会交往的自信心、学会自我调节技能。

1.2.4 应对技巧

根据患者不同的抑郁程度采取相对应的应对技巧。重度抑郁患者必要时送专科医院进行治疗。轻、中度抑郁患者,帮助患者掌握正确认知行为,消除其恐惧和顾虑,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放卫能力[7]。让患者正确面对遇到的问题,认真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必要时寻求帮助。

1.3 评价指标

对自愿参加调查的100例患者于干预前后发放脑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SADQ),来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

脑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 该量表各个条目是0~3分4段分法,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分是0分,最高分是3分,其中第1、2、3、4、5、6、8、9、10、11、13、14、19项选择的行为频率越高得分越高,其余题项则反向计分。将每个条目得分相加得总分,因此21个条目原始总分是0~63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得分越低抑郁程度越轻。19分及以上有抑郁可能。且说明在最近一周里,病人有无得行为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edian(P25-P75)形式记录,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等级资料采用两组单向有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评分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入院前后组内对比采用Wilcoxon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入院出院评分比较

两组入院及出院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及出院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出院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出院评分比较

3 讨 论

3.1 卒中患者失语后抑郁状况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病,会让患者突如其来的躯体疾病难以接受,加上对预后的害怕担心,不可避免的产生抑郁的负性情绪,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治疗疾病的疗效和依从性,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脑卒中患者失语后抑郁的心理状态,结构式心理干预的优点在于患者正确认识新面临的困难,学习如何应对和处理应激,同时增加外援性的支持,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8]。本研究是先通过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患者不同的阶段给与相应的护理干预。通过上表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式心理干预能帮组患者正视疾病,改善心境,从而达到维持心理平衡,提高治疗依从性。

3.2 卒中患者失语后抑郁的识别

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50万,并以8.7%的速度增长。其中约1/3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失语。语言交流障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然而大量的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将失语排除在外,许多卒中患者失语后抑郁被忽略,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识别:其一,失语患者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内心情绪;其二,卒中患者失语可能不完全理解意思,这些都将影响卒中患者的抑郁的判断。有学者报道50%~80%的脑卒中的抑郁没有被正确诊断。因此,医护人员寻找适合卒中失语后抑郁的调查问卷将尤其重要,SADQ是一套针对卒中患者失语后抑郁的问卷。通过评分判断患者的抑郁程度,评分越高患者抑郁越严重。这样就能为医护人员对卒中患者失语后抑郁的患者正确的诊治及护理提供依据。

3.3 卒中患者失语后抑郁的识别

本次研究以脑卒中患者为主,年龄在60岁左右以上,初中文化水平多见。患者不能表达心理困扰,在伴随躯体疾病的情况下,心理疾病尤为隐匿。这导致抑郁的症状不能及时的发现,因此对于脑卒中失语后抑郁早期治疗带来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则需要临床经验丰富的神经科医生及神经科专科护士尤其重要,需识别出需要干预的抑郁状态及与客观检查不相称的躯体症状,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及情绪表达中诊断心理疾病共病。但对于大多数神经科医生而言,从躯体疾病患者群体中分辨出伴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并不容易。特别在临床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提高病人治疗及护理效果,加强力度培养专科护士的心理专业知识尤其重要。

综上所述:结构式心理干预有效的帮助卒中失语后抑郁患者减少痛苦,促进康复,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结构式入院出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向量题中关于结构式a=xb+yc的考点剖析与应用举例
向量题中关于结构式a=xb+yc的考点剖析与应用举例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寻求一类有机物规律的方法及应用
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