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2019-02-21 01:37爽,梁
关键词:肾内科分阶段考核成绩

李 爽,梁 莉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重庆 400037)

在护理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实习带教是护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须途径,同时也是完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阶段。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带教老师单方面凭自己的经验和愿望进行教学问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1]。鉴于此,探讨有效的护理实习带教方法,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逐渐成为相关医务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以及难点。就肾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来看,患者多具有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等特点,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如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需要通过透析治疗维持生命,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肾内科护理实习的难度。考虑到肾内科护理实习的重要性,有文献提出了将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分阶段目标教学等新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带教中。本文通过选取我院近期接受的实习护生,设计对照试验,分析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科实习的38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实习期均为4周。38名实习生均为女性,年龄20~23岁,平均(20.9±1.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名护生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名护生。对比两组护生的专业、年龄、学历水平等一般资料,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带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在临床教育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带教的教学计划,并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开展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实习结束后,统一安排理论知识水平测验以及操作技能考核。

观察组采用分阶段目标教学法进行带教。在进行教学前,选择专业素质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带教老师;参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以及护理部的教学目标,制定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的教学目标。在实习生入科前,对带教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在实习生入科后,为其发放带教计划。分阶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帮助实习生熟悉我科护理的工作环境及各项基本规章制度等。在带教前期,以培养实习生的职业素养及教授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向其介绍我科的整体环境,医院、科室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命体征、出入量、体重等测量以及各类标本的正确收集等基础护理技术的教授;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晨晚间护理。此外,加强实习生的人文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以及规范礼仪教育,具体包括护理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禁忌用语、文明用语、仪表着装等,培养护士的服务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2)进行我科护理知识以及常见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完成基础性教学后,即对护生进行专科培训,帮助其了解我科的常见病种,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护理的具体措施等,告知实习生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在专科培训中,重点放在常用操作或知识的培训上,如我科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剂量、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常见病以及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心电监护、微量泵、血液透析导管维护、吸痰等常见操作技能。

(3)进行护理教学查房以及个案护理查房。在确保实习生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后,即采取查房的方式,引导她们系统地学习我科的护理工作,以培养其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查房过程中,规范实习生的护理流程;指导其应用所学的沟通技巧等,与患者进行交流,实施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

(4)及时进行考核。在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后,即进行考核评价,及时掌握带教的质量以及实习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通过晨会提问以及操作过程中随时提问等方式,调查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即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实施带教的过程中,随机选择60例我科住院患者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效果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观察组获得的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比较表(±s)

表1 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比较表(±s)

组别 n 理论测试成绩 操作考核成绩观察组 19 91.4±5.7 88.5±7.4对照组 19 79.2±4.9 72.7±6.1

表2 患者对两组实习生的满意度评价比较表 [n(%)]

3 讨 论

肾内科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临床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肾内科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上涨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护理人员配置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突显。在此背景下,护理人员的培养逐渐成为相关管理者较为关注的话题。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带教老师的护理实习带教,巩固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积累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提高其护理技能操作的规范性以及专业性,确保实习护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工作内容,满足岗位的实际需要。因此,护理实习带教的质量,将可直接关系到实习护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带教的实施过程中,传统的带教方式过于注重理论性,忽略了实习教育目标的制定以及落实,其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与之相比,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对临床带教的各个重要流程进行了分解[2]。通过分阶段的目标设置以及临床带教,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各个阶段环环相扣,为护理实习带教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思路。

结合本次试验的结果来看,分阶段目标教学能够显著提高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的质量,为护生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重要基础。在分阶段目标教学计划的设置上,我们分析了以往的带教经验以及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而制定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带教老师的选择上,带教老师是带教活动的实施者,其专业素质以及责任心是影响护生带教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选择了具备扎实临床经验以及专业理论的护理带教老师。在教学活动的实施方面,我们先通过基础护理教学以及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介绍等途径,培养护生的职业素养;再进行专科护理培训以及查房,提高护生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此外,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及时对护生的学习效果、带教质量进行考核,可为带教计划的调整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进而确保临床带教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分阶段目标教学对护生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肾内科分阶段考核成绩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价值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能级对应原则在肾内科护士分层次使用中的应用
基于任务授权控制模式应用于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