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

2019-02-21 23:38何国萍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统一同志

张 艳 何国萍

(兰州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习近平同志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整体理政治国的思想,涵盖了自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观、法律观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显示出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对依法治国落实的信念,将深入影响中国法制建设将来的走向与进程。

一、习近平同志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逻辑起点

(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离不开依法治国。当代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建设法治国家,习近平同志已经将依法治国当做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针,向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习近平同志也提出了明确的法治国家建设目标,并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高度重视。从宏观角度看,确立了法治国家建设中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比如,习近平同志在宪法公布实施30 周年纪念会中提出,需重视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中法治的重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脚步。这其中所提到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单显示了习近平同志对依法治国的重视度,同时也表现了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从微观角度看,着手于建设法治国家的相关要素,对依法治国做了重点强调。[1](P113-115)比如,习近平同志在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 周年大会上说到,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需对依法治国全面推进。这里也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做出阐述。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依法治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中提出,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与依法治国有必然联系,依法治国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到党执政兴国、关系到党与国家长久治安。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的重视度,将其视为现代政党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作为新时期党的领导人,对于依法治国对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作用做出了具体描述。首先,给予依法治国是理政治国根本的高度肯定。比如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将依法治国当作理政治国的基本方针,逐步推进中国的法治化建设。这句话对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明确肯定。同时对国家现代化治理中依法治国的价值进行了阐述。

(三)国家政治廉明与社会治安稳定离不开依法治国。法治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屏障。依法治国对我国的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习近平同志也高度肯定了国家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习近平同志不止一次提出,国家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离不开法治的规范与引导。以清正廉明为例,习近平指出要依法治国,对腐败用法治击破。他在一次纪检委讲话中提到,针对腐败应有效利用法治思维和方法管理,注重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使法治使用刚性化进行。习近平同志提倡面对腐败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也说明了其对依法治国的肯定。再以社会公正为例,习近平同志提出对人民合法权益利用法治来维护,他有关维稳的谈话中提出,需合理处理维权与维稳之间的关系,注重采用法律进行矛盾化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使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正。由此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依法治国的肯定。

二、习近平同志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支点

(一)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党指挥领导相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将人民当家作主、党指挥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结合。依法治国、党指挥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以党的领导为根本,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人民当家作主也是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目的,依法治国则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国家治理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离不开这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与党的指挥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首先对三者间的内在统一深入分析。比如,习近平在政法工作会议上说到: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领导的重要标准,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党的指挥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统一起来开展依法治国。其次,在三者统一的基础上,说明了依法治国将来的发展方向。比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需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实行法治治国。这句话显示了依法治国民主进行的发展战略。

(二)科学立法和全民守法、公正执法相统一。法治国家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涵盖了从立法到守法的诸多环节。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治国方针,从建设到实行推进涉及到诸多环节与层次。习近平同志已经深入认识到这一点,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 周年的讲话中说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加强科学立法、全民守法、严格执法的推进落实。同时,习近平同志还对这几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1.立法:需在问题的引导下促进立法质量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立法具有即时性、针对性、全面性和可行性,使立法切实发挥法治作用。2.执法:需将法律落实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实施是法律的生命,也是体现法律权威的重要过程,只有实施才能体现法律的价值,否则依法治国将无从谈起。3.司法:公正司法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司法是社会公正性的终极保护符,由此可见司法公正性的重要意义。4.守法:形成全民守法的社会风气。帮助人民建立利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观念,保证社会良好的稳定性。

(三)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相统一。依法治国需要集结各方面力量。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公,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发展的领导人,政府是国家法律的监督实施者。习近平同志提出,法治国家的构建需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相统一,同步开展。首先,站在内部关联分析,在现代化国家治理方面的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具有相同目标。比如,习近平同志说过,需顺应现代化国家建设,加强党的执政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合法性,使民众具备用法律处理自身事务以及国家事务的能力,促使国家、党与社会处理各类事务的合理化、规范化。

(四)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相统一。建设法治国家是我国开展法治建设的重要目的,国家整体权力体系的程序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相辅相成,互相统一。[2](P176-181)法治社会与法治政府以建设法治国家为目标,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通过法治政府实现。我国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落实依法治国,就需充分考虑这三者间的关联性。也正是由于如此,习近平同志提出,在依法治国开展的进程中,需做到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的一体化,也就是以法治国家建设为最终目标,同步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三、习近平同志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创新发展

(一)认清党和法的关系,坚持党领导方针,强化宪法的权威性。建设法治社会与党的领导和宪法的权威性有直接关系,两者缺一不可,认清党与法的关系对我国依法治国的推进有重要影响,是构建法治社会的根本。总结西方建设法治国家的经验,可以发现都将宪法放到制高点位置。而对我国而言,宪法的权威性与党领导存在相统一的基础,可彼此互补、共存。该基础体现在:党的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共同完成的宪法制定,也就是说,党领导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通过宪法体现出来。由于这一特点,我国的宪法权威性与党的领导就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敌对性质,反之是一种共存互补、相互统一的关系。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服从宪法也就是顺应民意。习近平这样归纳到:党既是宪法制定的领导者,也是引导人民执行法律的实施者,实现党领导立法、引领守法、落实执法。[3](P17-22)

(二)强化干部执法水平,将权力监督与法制修养相结合。要想提高干部的依法处理事务能力就应加强其权力监督、提升其法制修养。在依法治国实施的过程中,不管是政府规章制度或是党的政策方针,干部都是实际实施人员。因此,干部人员需以法律为基准严格要求自己,合理利用自身职权,切实为人民服务,保证各项规章制度与政策落到实处,促进依法治国的推进进程。此外,提升干部依法用权的能力,综合内外因素共同管理。首先,对于内部因素,全面提升干部法制修养,具备依法行使权力的意识。行动以思想为基础,思想上缺失了对法律的正确认知,行为上便难以做到遵规守法。[4](P26-32)因此,习近平同志要求干部人员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强调学习的必要性。其次,对于外部因素,应强化管理干部的权力,每名党员干部都能做到依法用权。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不但需提高他们的法制修养,还应加强外部制约力度,这就需要制定一套健全的外在制度。

(三)提升整体公民的法律素养,为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保障。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水平如何可通过公民的法制修养体现出来。在我国将人民群众当作依法治国的参与者和建设主体,因此要想使依法治国有效推进就应注重整体公民法制修养水平的提升。以习近平同志依法治国理念为依据,将培养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结合于保障群众利益,使培养工作与保障利益互相统一,以此促使人民群众法制修养有效提升。首先,为人民合法利益提供保障,引导群众树立敬法、信法的意识。法律之所以深得民心是因其能为人们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因此,切实维护人民实际利益相比纸上谈兵而言更具说服力,也更能激发人们对法律的敬仰之情。因此,习近平同志重点指出,在依法治国推进的进程中,必须要注重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其次,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懂法、用法的能力。提升法律意识需要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因此在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解决。比如,习近平同志说过:对于各种社会矛盾,都应鼓励人民群众走法律程序解决,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依法办事观念。[5](P89)只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彰显法律的意义,提高民众知法、用法的能力,真正成为依法治国的参与者。

结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同志的依法治国思想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建立了完善的逻辑系统。将依法治国的意义作为逻辑起点,在各方面进行互相统一,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支持。在实际依法治国理论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强习近平同志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解和落实,正确认识党与法的关系,加强培养依法治国的参与者与实施者。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统一同志
同志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大元帅』与『小同志』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OVER THE RAINBOW
统一数量再比较
严良堃同志逝世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