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穴距对机穴播“秀水134”产量的影响

2019-02-22 01:51王新新冯艳峰赵苓妍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599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穴距秀水金山区

王新新 冯艳峰 沈 佳 赵苓妍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599)

水稻机穴播技术是一项新的机械化种植方式,与传统机插秧种植技术相比,具有机械投资少、效率高、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等优势[1-2]。近几年,上海对水稻机穴播技术[3-5]进行了推广应用,金山区也在积极探索适宜本区的机穴播栽培技术。在此背景下,本试验选取金山区主栽的常规水稻品种“秀水134”为试验材料,对机穴播不同穴距情况下的水稻产量进行研究,以期为金山区机穴播技术的完善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常规水稻品种“秀水134”为试验材料,用2BDXZ-10SC(20)型自走式水稻穴直播机进行穴直播。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进行。根据水稻穴播机不同穴距档位,设计6个不同的穴距处理(各处理的行距均为机器固定值20 cm),分别为10 cm、12 cm、14 cm、16 cm、18 cm、22 cm,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80 m2。

各处理区水稻统一于6月9日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肥料施用具体情况(每667 m2用量):6月23日施尿素5.6 kg,6月29日施尿素10 kg+BB肥(N∶P∶K=26∶6∶10)28.3 kg,8月4日施BB肥(N∶P∶K=26∶6∶10)13.3 kg,8月11日施尿素6.1 kg,合计整个生育期施纯氮20.8 kg。

试验期间定期考查苗情,记载生育期,考查产量结构并进行小区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穴距对“秀水134”群体结构及长势的影响

由表1可知,成穗率随穴距的增加而增大,穴距为22 cm处理的成穗率最高,为56.4%;高峰苗数随穴距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穴距为10 cm、12 cm、14 cm处理的高峰苗数相近,当穴距为10 cm时,高峰苗数最多,每667 m2达48.2万苗;有效穗数随穴距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穴距为14 cm处理的有效穗数最多,每667 m2为25.7万穗;分蘖率随穴距的增加而增大,穴距为22 cm处理的分蘖率最高,穴距为10 cm处理的分蘖率最低。以上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穴距可降低高峰苗数,减少无效分蘖,防止群体过大,从而提高水稻成穗率。

表1 不同穴距对“秀水134”群体结构的影响

2.2 不同穴距对“秀水134”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的生育期一致,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穴距对“秀水134”生育期基本无影响。

2.3 不同穴距对“秀水134”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着穴距的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穴距为12 cm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721.4 kg;穴距为14 cm处理的产量次之,每667 m2产量为716.8 kg;穴距为22 cm处理的产量最低,每667 m2产量为631.5 kg。

由表3可知,随着穴距的增大,有效穗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穴距为14 cm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每667 m2为25.7万穗;穴距为22 cm处理的有效穗数最低,每667 m2为20.8万穗。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在穴距为12 cm时最高,分别为134.4、129.7粒;穴距为10 cm处理的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最少,分别为124.9、118.9粒。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大,不随穴距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知,从群体质量上分析,穴距为12 cm是最有高产潜力的处理,其群体适宜、个体壮,能形成大穗,结实率高,易获得高产。

表2 不同穴距对“秀水134”生育期的影响

表3 不同穴距对“秀水134”穗粒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机穴播“秀水134”在行距均为20 cm的情况下,随着穴距的增大,有效穗数和实际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穴距为12 cm时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721.4 kg。可见,适当增加穴距,有利于构建合理群体,形成大穗,增加产量;而群体过大,则会影响穗粒结构,降低产量。

猜你喜欢
穴距秀水金山区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宽窄行不同播量试验示范总结报告
不同年度优质晚稻品种比较试验
会宁县玉米等穴距不同减穴增株模式效应研究
马丽设计作品
播量与穴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能叫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