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

2019-02-22 12:19朱德建冉栋刚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教学

胡 蔓, 朱德建, 冉栋刚

(山东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 山东 济南 250100)

“双一流”建设是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促进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战略布局,对于推动文化、社会、科技、经济等方面协同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在“双一流”建设中将高校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规范了高等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推动一流大学发展走向纵深的重要途径。实验室建设是对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一流实验装备是做强学科的战略资源,是做强学术的基础保障,是做强人才的重要前提[1]。通过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养成严谨科学态度,提高学术综合素养,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1 实验室建设与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建设所做的探索

(1) 顶层设计出台相关制度。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我校逐步出台了“山东大学资产与实验室工作专项改革方案”“山东大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办法”“山东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山东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明确了通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路径。

(2) 构建实验教学平台体系。我校按照“科学规划、分类建设、示范引领、重点培育”的教学实验室建设理念和思路,把保障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建设目标。强化实验教学支撑平台建设,已初步构建成由7个国家级、20个省级及44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组成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了以“一个目标、两个加强、三支队伍、四个平台、多个层次”为特征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 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我校成立了5个学科专家组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调研、论证、评审,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创新平台建设的相互结合,开展实验室先进集体和实验室先进个人评选,逐步建立实验室绩效评价标准,设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旨在通过项目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研究能力,充分挖掘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中重大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3年(每个项目给予20万元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每个项目给予5万元资金支持),一般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1年(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资金支持),探索和推动实验室和设备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使用效益,推进实验室开放,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源和空间。

(4) 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实验技术人员引进数量和质量,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结构改善较大,近3年新进实验技术人员80余名,高学历人员数量明显提升,青年人员占比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人数从51人增加至104人,40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由108人增加至207人。修订了实验技术队伍职务评定和岗位晋升条件,通过把实验技术人员分为以实验教学方向为主和以实验技术方向为主进行分类评价,通过把指导学生获国际竞赛和全国大赛奖项、改制实验仪器设备、出版实验教材、实验室建设项目等作为业绩条件使得评聘更加结合实验工作实际,激发了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热情。我校在2005年设置了实验人员正高岗位(应用研究员),自2016年开始在应用研究员的评审过程中加入了述职答辩环节,这是推进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定更加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此外探索实验技术队伍国内外研修办法,以便进一步扩展实验技术人员的视野。

1.2 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发展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目标,虽然我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双一流”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过往工作中积累下来的问题,有些是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更高目标不匹配而新出现的问题[2]。如对实验教学及保障的重视有待加强、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标准化体系尚需建设、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与行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实验技术队伍引进和培养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3]。

2 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1 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高等教育的阐述作为行动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人才培养是本,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4-5]。

2.2 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学生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发展和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和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系统谋划、分步推进,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坚持协同育人。完善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互动机制,强化科教协同,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4]。

2.3 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的目标

通过深化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强化课内实验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拓展课外实验室开放和创新创业项目,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建立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需求的智慧实验室,建成一批示范性的实验教学中心,并取得了相应的实验教学成果,初步形成“互联网+实验室”新形态和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实验教学的高质量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全方位提升[6-9]。

3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改革路径

3.1 理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1) 高度重视实验实践的重要作用。在“双一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各高校应针对实验与实践教学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展开大讨论,使得实验教学的定位与目标更为清晰和科学。各学科、各专业要认清实践实验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实验实践规范标准,达到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国家专业评估(认证)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10]。

(2) 完善实验教学培养计划。实验教学培养计划应突出国际化、个性化、差异化,采用多元举措,引入学科最前沿内容,增加交叉学科实验数量,促成一批实验教学成果的凝练和推广。合理提高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比例,从而提升实验课程相对于理论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革新要与实验室建设互动,要广泛采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新型教学模式。

(3) 逐步建立实验教学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将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延伸到实验教学领域,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合理、高效地用于人才培养。完善教学督导员、实验室督导员督导实验教学和实验效果制度。加强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实践能力的跟踪反馈,及时指导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3.2 加强实验室建设投入和实验资源整合

(1) 促进共享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要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谋划,与实验教学改革互动,提高资金、设备,尤其是高端设备的聚集度,整合实验资源,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共享,向智能化、模块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要根据实验教学发展需求和学科特点,与大学生“双创”平台建设有机结合,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实验平台等构建实验共享平台,促进实验资源的整合、开放和共享[11]。

(2) 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在实验室设计、实验室管理、实验室运行中,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实验室管理与使用行为,推动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夯实实验室安全的基础,是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服务和支撑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1]。

(3) 加大投入,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高校应持续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和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全面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各高校在用房办法中应加强对实验用房的分配,确保实验教学空间。

(4) 拓展实验室建设形态。契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需求,优化实验室结构形态,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慕课课程学习、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线上优质资源,实现线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互动、互补和互融。通过国家级、省级、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方式,突破传统实验室的时空及设备数量的局限,实现虚拟实验资源的开放共享[4]。

(5) 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企融合、行业协同。抓住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地方等契机,深度推进校地合作,建设满足实践教学的校外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建立与社会用人单位更加紧密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医教协同,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实习医院资源,为强化学生临床实习,奠定良好技术基础。深度推进法学教学与司法实践、新闻教学与传媒实践融合,与国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共建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4]。

3.3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促进实验室开放

(1) 建立支持实验室开放的体制机制。高校应出台相关办法鼓励实验室的开放,明确开放的形式要求、组织实施、指导教师职责、工作量计算、考核评价等。设立开放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开放工作的持续运转。给予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及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学生相应的学分和奖励,给予指导竞赛教师相应的工作量统计或奖励。鼓励各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各级创新平台要积极推进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2) 完善开放的形式和条件。实验室开放要面向学生的实践需求,依托实验室的优势与特色,设计多样性的开放形式,设立实验引导型、自选项目型、科技活动型、参与科研型等形式多样的实验项目。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将教学、科研成果与实验教学进行结合,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引领更多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12]。

(3) 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创新创业工作为契机,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与开放实验项目的有机融合,将实验室开放项目纳入本科生通识教育,作为本科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成为学生共识。加强实验室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通过创新实验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4) 提高科研实验室辐射范围。将科研成果、前沿技术进行转化,开发面向产业、面向未来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培养真正与产业接轨、与科技前沿接轨。引导各级各类产学研平台面向学生开放共享,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促进学生能够尽早进入相关的研究项目与团队,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13]。

3.4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

(1) 科学补充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各高校发展规划,加大实验技术人员公开招聘力度,保证实验技术人员的净增量。根据需求采取全职、兼职、双聘等方式灵活聘任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确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用人机制。设立实验技术关键岗,聘任首席专家担任业务骨干,形成合理的岗位设置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14]。

(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培养。探索实施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实验技术队伍能力提升计划,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实验教学和安全培训,支持实验技术人员海内外研修,鼓励跨学科、跨平台和跨校的实验技术人员交流学习,逐步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15]。

(3) 严格考核促进实验技术队伍作用的发挥。对以实验教学方向为主的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考察教学工作量、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等,对以实验技术方向为主的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考核科研贡献度、仪器设备开发自制能力等。实施代表作制度,重点考查实验技术工作业绩成果的质量和贡献,淡化数量要求。

(4) 加大激励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积极性。建立实验技术队伍荣誉激励机制,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的责任感,评选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实验室先进个人、实验技术成果奖、自制仪器设备奖、实验室安全奖等,提高实验技术队伍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服务与保障能力。

4 结语

实验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谋”方面,要对准国内外一流标准,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注重集约性、先进性、前瞻性; 在“建”方面,要以服务双一流学科群为建设目标,打破学院、学科壁垒,积极探索校企、校地共建的新模式; 在“用”方面,要提高综合型、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打通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通道,通过虚拟仿真等新技术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在“管”方面,要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探讨实验室管理的新思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管理的科学性。不断推动实验室建设改革、增强实验室内涵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在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创造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环境体系。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教学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