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蜂蜜生产技术初探

2019-02-23 03:33王振平山东省肥城市畜牧兽医局271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关键词:蜂种荆条蜂业

王振平 (山东省肥城市畜牧兽医局 271600)

刘建红 (山东省泰安市建红种蜂场 山东 肥城)

种质良种化、饲养规范化是蜂业发展提质增效重要手段,本研究比较了意·卡杂交蜂种(A组)和本地意蜂(B组)在优质蜂蜜生产中的差异,结果发现,杂交蜂种在蜂蜜质量和产量、封盖率、群势等生产性能方面显著优于本地蜂种,说明意·卡杂交组配方式其优势表现明显,适用于商品化的生产群。

为提升我国蜂业发展质量,推进蜂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农办牧〔2018〕40号)[1],将蜂业良种化、标准化列为工作重点,探索建立蜂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我市畜牧部门高度重视,从种质良种化、饲养规范化的角度率先开展优质蜂蜜生产技术试验示范。

肥城市养蜂业历史悠久,蜜粉资源丰富,主要用于生产商品蜂蜜的植物有洋槐、枣花、荆条三大蜜源,为充分合理的利用蜜粉资源,探索优质蜂蜜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提升质量,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针对肥城实际情况,利用良种(意蜂♀×卡蜂♂杂交后代)与意蜂做试验对象,应用优质蜂蜜生产技术开展蜂蜜生产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择试验用蜂群6群,每群蜜蜂约30000只,蜂箱编码:A1-A6;普通蜂群6群作为对照,每群蜜蜂约30000只,蜂箱编码B1-B6。试验地点为肥城市康乐养蜂专业合作社甲子峪蜂场,试验时间为2018年5月1日至7月20日。

1.2 试验方法 试验蜂群及饲养管理。2018年5月1日开始繁殖,试验群全面应用蜂群快速春繁技术、科学的蜂病防控技术、良种蜂王推广及强群饲养技术、采蜜群组织技术、优质原蜜生产技术。提前防治蜂螨,确保试验蜂群不受螨害,同时选择优良蜂王培养适龄蜂,使蜂群在荆条流蜜时,均达到40000只左右的标准生产群。对照组按传统饲养方式管理。蜂蜜采集次数及时间。今年小气候适宜,荆条花期较长,为试验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花期较早,初次采蜜在5月底,花期较长,持续到8月上旬。试验群群势强,采集能力大,采蜜量多,取蜜间隔时间短,在整个荆条流蜜期可采蜜8次。对照群群势弱,采集能力小,采蜜量少,取蜜间隔时间长,在整个荆条流蜜期可采蜜5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蜂蜜产量及质量 试验群在盛花期6d取蜜1次,每群每次可取蜜12.67kg,在整个荆条流蜜期蜂蜜产量达到76kg,而且蜂蜜浓度高,达到41±0.89°p(波美度),质量好,售价高。对照群在盛花期6d取蜜1次,每群每次可取蜜9.75kg,在整个荆条流蜜期蜂蜜产量达到58.5kg左右。而且蜂蜜浓度位39.5±1.2°p(波美度),售价低。各质量相关测定指标情况详见表1。

表1 产品质量比对表

按照蜂蜜国家标准《蜂蜜GB14963-2011》的各项要求和方法,检测了蜂蜜的各项指标,发现杂交蜂种所产蜂蜜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本地意蜂,产量、质量(波美度、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菌落总数、霉菌计数、嗜渗酵母)达到显著差异。因此,在本次试验条件下,杂交蜂种适合于荆条蜜的生产,目前在各蜂场反馈的使用效果较好。

2.2 花期结束蜂群情况 试验群蜂群发展正常,其原因为蜜蜂经过推行先进生产技术,应用优质蜂王,实行强群管理,提高了蜜蜂整体质量,故蜜蜂受干扰少,保存实力强。对照群蜂群也发展正常,但取的蜂蜜产量、浓度低于试验群,消耗大于试验群,空飞明显高于试验群(见表2)。2.3 蜂螨防治情况 按照生产管理要求,2018年4月30日用甲酸喷雾的方式统一防治蜂螨一次,在荆条流蜜期未发现蜂螨,说明治螨成功(见表3)。

表2 花期结束蜂群情况表

表3 蜂螨防治表

2.4 蜂群越冬情况 试验群蜂群状况正常,越冬饲料自然封盖面积85%,蜜蜂12000只左右,结团偏前下方,饲料消耗不明显。对照群蜂群状况正常,越冬饲料自然封盖面积60%,蜜蜂13000只左右,结团靠中间,饲料消耗高于试验群。

4 结论

通过该次试验对比,全面应用蜜蜂良种繁育技术、科学的蜂病防控技术、采蜜群组织技术、优质原蜜生产技术,推广适合本地的优良蜂王(即优良品种),合理的利用蜜粉资源可显著提高蜜蜂群体质量,提高优质蜂蜜产量,这是生产优质蜂蜜的关键,也是广大蜂农增加经济收入的保障,符合蜂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

猜你喜欢
蜂种荆条蜂业
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中国荆条研究现状及发展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如何正确引进蜂种
荆条筐
蜜蜂育种中对种用雄蜂的培育
种蜂王的选择
秦始皇拜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