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

2019-02-28 01:56肖庆业
关键词:农村教师小学教师意愿

肖庆业

(闽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教育的振兴,关键在于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中强调: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促进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广大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为了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各地区采取多方面措施和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农村教师培训和专业提升,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与其初衷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培训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培训项目针对性不高、培训方式落后、培训师资力量不强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培训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因此,如何有效地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发现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基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工作,探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村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教师培训需求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方法、途径等方面。 谢巍、周爱珍、刘继贤研究显示,农村骨干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教学培训、师德培训、身心健康培训和科研管理能力培训,分别占71%、15%、12%和2%;对培训方法的需求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名师交流观摩学习、自己实践专家指导、讲座,分别占47%、38%、15%; 对培训时间的需求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脱产培训、日常与假期相结合、假期集中培训,分别占49%、27%和24%[1]。 张虹调研显示,培训内容需求第一位的是学科教学方法,其次是学科前沿知识;培训方式需求第一位的是教学观摩,其次是案例分析[2]。 张艳玲根据河南省许昌市、新乡市、驻马店市185 名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显示,教师最喜欢的培训内容是技能培训,其次是观课培训;最喜欢的培训模块是课例观摩点评,其次是参观考察;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专家辅导型培训,其次是集中讲座型培训[3]。 廖涛、刘玉杰调查显示,在培训教学方法上,教师比较喜欢的依次是观摩教学、专题讨论、系统讲授和课题研究;对于培训最佳地点,教师认为最适合的依次是市级培训机构、高等师范院校、所在学校和所在乡镇[4]。 胡瑾、李国强、贺文华研究显示,农村教师对培训方式的倾向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参加优质学校跟岗观摩、送教下乡和集中面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外出学习考察、现场观摩、专家授课、研讨互动;对培训师资按需要程度的强弱排序依次是一线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高校教师、高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领导[5]。 朱建伟、李娣根据湖南106 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调查显示,对培训目的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拓展专业知识、学习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完善自我;对培训技能与能力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运动技能、教学技能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对培训生活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食宿环境干净舒适、就餐营养搭配、住宿配备电脑网络[6]。苏建伟、沈有建、陈建花调查显示,对于培训主题的需求,教师的选择依次是教学技能的实施、教学问题研究、教学理念和教材研究;对于培训的收获,教师的选择依次是课堂教学技能、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教师的选择依次是优秀教师、省级骨干、名师[7]。 于鸿丽、杨渭清调查显示,对培训内容按需要程度的强弱排序依次是教研能力、教育技术、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对培训方式按需要程度的强弱排序依次是现场观摩、合作研讨、课例分析、专题讲座和在线自学[8]。 伍辉燕调查显示,教学观摩、专家讲座、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在参训教师最欢迎的培训形式排前三,综合测评、提交培训心得、汇报课展示在参训教师最希望的培训考核方式排前三[9]。

总的来看,尽管近年来教师培训需求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关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的研究却较为缺乏。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福建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实地调查,着重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学校特征、培训特征及地区特征等五个方面选取变量,利用列联分析实证研究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增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课题组在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 月期间, 在福建省漳州市和泉州市开展了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调查,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每个市各抽取3 个县,其中漳州市抽取了长泰县、平和县和云霄县,泉州市抽取了惠安县、安溪县和永春县,接着在每个县分别选取3 所农村小学,最后在各学校分别随机抽取20 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总计调查了360 名农村小学教师,发放问卷360 份,回收352 份,其中有效问卷342 份,问卷有效率达95%。

问卷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家庭人口、家庭年收入等;二是教师培训现状,包括参加过培训的级别、内容、形式、次数等;三是教师培训需求,包括对培训动机、培训内容、形式、师资、时间等需求;四是开放性问题,主要了解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对培训的建议等。 问卷信度分析表明,Cronbach’s 等于0.892, 说明问卷信度比较高。 效度分析表明,KMO 值为0.843,说明问卷的效度比较好。

(二)样本特征统计描述

1.调查对象描述

从性别特征来看,女教师有254 人,占总样本量的74.3%,男教师有88 人,占总样本量的25.7%。从年龄特征上看,30 岁及以下有90 人,占总样本量的26.3%,31-40 岁有144 人,占总样本量的42.1%,41-50岁有68 人,占总样本量的19.9%, 51 岁及以上有40 人,占总样本量的11.7%。从婚姻特征来看,已婚教师有293 人,占总样本量的85.7%,未婚教师有49 人,占总样本量的14.3%。从职称特征来看,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最多, 有199 人, 占总样本量的58.2%; 其次为拥有初级职称的教师, 有88 人, 占总样本量的25.7%;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最少,有55 人,占总样本量的16.1%。 从学历特征来看,分布较为集中,被调查者中有53.5%具有大专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占总样本量的27.2%,拥有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教师最少,占总样本量的19.3%。

2.培训需求意愿情况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认为培训“非常不需要”的比例为3.2%,认为培训“不需要”的比例为7.9%,认为培训“一般”的比例为22.5%,认为培训“需要”的比例为38.3%,认为培训“非常需要”的比例为28.1%,可见在整体上农村小学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意愿比较强烈。

二、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列联分析

(一)变量选择

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是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来自问卷中的题目“在职培训对您而言,是否需要”,选项分别为“非常不需要”“不需要”“一般”“需要”和“非常需要”,为定序变量。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教师个体特征变量,包括性别、教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第二类是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家庭经济状况、配偶工作地点、家庭是否有65 岁以上老人需要照顾、子女就学状况和子女人数等;第三类是学校特征变量,包括学校地理位置、学校办学规模和学校类型等;第四类是培训特征变量,包括培训动机、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费用、培训机构、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考核方式、培训效果等;第五类是地区特征变量,包括地区变量。

(二)列联分析

分析变量间相关程度与方向,必须根据变量的不同测度水平,变量是否对称,应用不同的统计量。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是一个定序变量,涉及的各解释变量有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两种类型, 分别用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及Somers’d 系数分析所研究变量之间的关联强度。 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值介于0 与1 之间,数值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高。 Somers’D 系数值介于-1 与1之间,数值绝对值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高。 选择的这两个统计量都具有PRE(能表示消减误差比例)意义。

1.个体特征变量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列联分析

个体特征的十四个变量中,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有编制、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是否担任班主任、任教学科、教师来源地、是否骨干教师是定类变量,可以计算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测度其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相关。 教龄、文化程度、职称、每周课时数、月收入、任教年级是定序变量,可以计算Somers’ d 系数测度其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相关。

列联分析显示,教龄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Somers’ d 系数=-0.155,其Sig.值=0.002,达到0.01 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两个变量之间负相关显著,即教龄越短,其培训需求意愿越强。 以教龄来预测其培训需求意愿, 可以消减15.5%的误差。 调查显示,10 年及以下教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最强,有81.9%的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随着教龄的增加,该比例呈递减趋势,11-20 年、21-30年和30 年及以上教龄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分别为70.3%、62.8%和39.5%。教龄短的教师其任职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去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其参与培训意愿更强烈。

列联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Somers’ d 系数为0.234,通过了1%水平的统计检验,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正相关显著,教师文化程度愈高,其培训需求意愿愈强,以文化程度的高低来解释其培训需求意愿的强弱,可以消减23.4%的误差。 调查显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培训需求意愿最强,有79.3%的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大专学历教师次之,为63.7%;大专以下学历教师则是培训需求意愿最弱的群体,仅有47.8%的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文化程度越高的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吸收能力相对较强,其参与专业培训的积极性更高。

列联分析显示,职称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omers’ d=-0.285,Sig.= 0.000),越是职称低的教师,越是积极参加培训,以职称相对等级去预测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的相对等级,可以消减28.5%的误差。调查结果显示,初级职称教师中,有83.5%的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中级职称教师该比例为62.1%。 而在高级职称教师中,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下降到43.2%。 教师职称越高,其培训需求意愿越弱。 高级职称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对培训内容、师资水平等方面要求较高,从而对培训意愿不高。

列联分析显示, 是否有编制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0.118,其Sig.值=0.000,达到0.01 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显著,以是否有编制来解释其培训需求意愿,可以消减11.8%的误差。 调查显示,在无编制教师中,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培训的占76.1%,而在有编制教师中,这一比例为56.9%,两者差异显著。 无编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的劳动,然而他们在工资收入、职称评聘及晋升发展等各方面与有编制教师相比处于弱势,他们迫切需要改变当前现状,渴望通过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参与专业培训的积极性更高。

列联分析显示, 是否担任班主任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的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为0.088,在0.01 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当用是否担任班主任来预测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时,比不知道是否担任班主任时可以减少8.8%的误差。 调查显示,未担任班主任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为54.9%,而在担任班主任的农村小学教师中,这一比例增加到76.3%,两者相差21.4个百分点。

列联分析显示,月收入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Somers’ d 系数为-0.238,通过了1%水平的统计检验,说明两个变量之间负相关显著,越是收入低的教师,越是积极参加培训,以月收入的高低去估计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的强弱,可以消减23.8%的误差。相比其它月收入段的教师,2000 元及以下月收入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最高,为76.3%;2001—3000 元、3001—4000 元和4001—5000 元月收入教师该比例分别为68.2%、62.1%和53.2%; 需求意愿比例最低的是5001 元及以上月收入教师,为40.3%。 说明教师月收入越高,其培训需求意愿越弱。 月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村教师,生活压力越大,越不满足于现状,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因而其对培训的需求大,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高。

列联分析显示, 任教学科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Goodman and Kruskal tau=0.102,Sig.= 0.000),当用任教学科来解释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时,比不知道任教学科时可以减少10.2%的误差。调查显示,主科教师渴望参加培训的意愿倾向更高,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培训的比例高出副科教师16.5 个百分点。

列联分析显示, 是否骨干教师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0.136,其Sig.值=0.000,达到0.01 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显著,以是否骨干教师来预测其培训需求意愿,可以消减13.6%的误差。骨干教师在培训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培训的比例比非骨干教师高17.3 个百分点。

列联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每周课时数、任教年级和教师来源地均没有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影响不显著。

2.家庭特征变量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列联分析

把家庭特征的五个变量分别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进行列联分析,其中配偶工作地点和家庭是否有65 岁以上老人需要照顾是定类变量,相关强度测量采用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而家庭经济状况、子女就学状况和子女人数是定序变量,相关强度测量采用Somers’ d 系数。

列联分析显示, 家庭是否有65 岁以上老人需要照顾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为0.106,通过了1%水平的统计检验,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显著,以家庭是否有65岁以上老人需要照顾来解释其培训需求意愿,可以消减10.6%的误差。调查显示,家庭有65 岁以上老人的农村小学教师中,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培训的占54.5%,而家庭没有65 岁以上老人的农村小学教师中,这一比例为71.6%,两者相差17.1 个百分点。 通常情况下,考虑到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农村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也会降低。

列联分析显示,子女人数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omers’d=-0.192,Sig.= 0.000),越是子女人数少的教师,越是积极参加培训,以子女人数的多少来预测其培训需求意愿的强弱,可以消减19.2%的误差。农村小学教师子女人数越多,家庭生计压力越大,相应的培训费用会加剧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列联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状况、配偶工作地点和子女就学状况均没有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影响不显著。

3.学校特征变量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列联分析

表3 学校特征变量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列联分析

学校特征的三个变量中, 学校地理位置和学校类型是定类变量, 可以计算Goodman and Kruskal tau系数测度其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相关,学校办学规模是定序变量,可以计算Somers’d 系数测度其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相关。

列联分析显示, 学校地理位置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0.157,其Sig.值=0.000,达到0.01 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显著,学校地理位置越偏远,其培训需求意愿越强,以学校地理位置来预测其培训需求意愿,可以消减15.7%的误差。调查显示,乡村学校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比乡镇学校教师高8.7 个百分点,而乡镇学校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又比城郊学校教师高10.4 个百分点。乡村学校和乡镇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参加培训学习的心态比较迫切,渴望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参加培训的热情很高。

列联分析显示,学校办学规模和学校类型均没有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影响不显著。

4.培训特征变量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列联分析

表4 培训特征变量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列联分析

把培训特征的十个变量分别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进行列联分析,其中培训动机、培训地点、培训机构、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考核方式是定类变量,相关强度测量采用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而培训时间、培训费用、培训效果是定序变量,相关强度测量采用Somers’d 系数。

列联分析显示,培训动机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的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为0.128,在0.01 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关,当用培训动机来解释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时,比不知道培训动机时可以减少12.8%的误差。调查显示,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农村小学教师中,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的占74.7%;为了拓宽学科专业知识的农村小学教师中,该比例为70.2%;为了评优晋升和服从上级安排的农村小学教师中,该比例分别为36.2%和30.1%。

列联分析显示, 培训师资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为0.172,通过了1%水平的统计检验,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显著,以培训师资来预测其培训需求意愿,可以消减17.2%的误差。 调查显示,农村小学教师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需求意愿最弱,仅有43.7%认为“需要”和“非常需要”,对高校专家教授和教科研人员需求比例分别为63.3%和68.2%,对一线教学名师的需求意愿最强,有81.8%的教师认为“需要”和“非常需要”。 一线教学名师教学经验丰富且方法多样,掌握很多实用的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设计方面的知识,更了解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 高校专家教授和教科研人员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掌握最前沿的课程改革方向和理念,可以对农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引领其专业发展。 教育行政领导讲课内容远离实际,不太受欢迎。

列联分析显示, 培训内容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Goodman and Kruskal tau=0.145,Sig.= 0.000),当用培训内容来解释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时,比不知道培训内容时可以减少14.5%的误差。 调查显示,农村小学教师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意愿倾向最高,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达到80.6%;专业知识次之,为72.5%;对专业理念与师德的需求意愿最弱,仅有45.5%的教师认为“需要”和“非常需要”。

列联分析显示,培训形式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0.165,其Sig.值=0.000,达到0.01 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显著,以培训形式来预测其培训需求意愿, 可以消减16.5%的误差。 调查显示, 农村小学教师对课堂观摩与交流的培训形式需求意愿最强,为83.2%;对实地参观考察和专家讲座的需求比例分别是73.1%和51.8%;对远程培训的需求意愿最弱,其比例是45.3%。农村小学教师更喜欢直观的教学形式,如课堂观摩与交流、实地参观考察,能够在培训中学习掌握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技巧。 专家讲座和远程培训容易和教学实践相脱节,无法面对面互动交流,并不受农村小学教师的欢迎。

列联分析显示,培训效果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的Somers’d 系数为0.224,在0.01 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培训效果愈好,其培训需求意愿愈强,以培训效果的好坏来估计其培训需求意愿的强弱,可以消减22.4%的误差。 调查显示,认为培训效果“非常小”的教师培训需求意愿最弱,仅有38.4%的教师“需要”和“非常需要”培训。 之后,随着教师对培训效果评价的增加,该比例呈递增趋势,认为培训效果“比较小”“一般”“比较大”和“非常大”的教师其需求意愿比例分别为55.3%、63.2%、71.5%和80.8%,呈明显上升趋势。 如果之前培训经历效果较好,参加培训获得了新知识新能力,对其教学能力及专业素质提升有所帮助,其再次参与专业培训的积极性就更高。

列联分析显示,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费用、培训机构和培训考核方式均没有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影响不显著。

5.地区特征变量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列联分析

表5 地区特征变量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列联分析

由于地区是定类变量,可以计算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测度其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相关。

列联分析显示,地区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Goodman and Kruskal tau 系数为0.149,通过了1%水平的统计检验,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显著,以地区来预测其培训需求意愿的强弱,可以消减14.9%的误差。 调查结果显示,在漳州工作的农村小学教师中,有70.5%的教师认为培训“需要”和“非常需要”,在泉州工作的农村小学教师中,其需求意愿比例为54.8%,两者相差15.7 个百分点。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和泉州市6 个县18 所农村小学342 名教师的调研数据为基础, 描述和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现状,运用列联分析,对教师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学校特征、培训特征及地区特征等诸多特征因素与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教龄、文化程度、职称、是否有编制、是否担任班主任、月收入、任教学科、是否骨干教师、家庭是否有65 岁以上老人需要照顾、子女人数、学校地理位置、培训动机、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和地区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而性别、婚姻状况、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每周课时数、任教年级、教师来源地、家庭经济状况、配偶工作地点、子女就学状况、学校办学规模、学校类型、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费用、培训机构和培训考核方式等变量对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意愿影响不显著。

(二)政策启示

1.深度调研,科学诊断培训需求

教师培训工作前,对不同类别、级别的教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精选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注重多元化培训方法,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建立长效、持久的训后指导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构建可持续的教师培训平台,加强训后跟踪指导,使参训教师在接受培训后,依然有条件、有机会延续培训效果。

2.组建名师资源库,缓解师资供需矛盾

教师培训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优良的授课团队。 培训组织者要多方选聘师资,积极组建名师资源库,让高等院校或教育科研机构的资源库与中小学的校内资源有效地沟通与整合,让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定期组织名校长、名教师、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到农村学校巡回讲学和指导,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

构建农村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推动农村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 实现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稳步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师生共享。 利用“互联网+”无线通讯和网络技术优势,组织力量开发农村教师移动学习APP 终端,从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目标出发,以典型案例、教案学案、教学反思、研修实录为媒介,使农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破解农村优质培训资源不足和工学矛盾的难题。

4.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加大中小学师资培训对农村教师倾斜力度,持续推进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倾斜,优先满足紧缺师资配置需要。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与诊断,以问题为中心、以教研为基础、以案例为载体,科学合理确定培训项目和课程安排,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适切性和吸引力。 实施“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农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通过培养选拔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骨干教师梯队,发挥其对农村教师示范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小学教师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教师作品
刘辉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