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声甘州》为例 换一种视角看柳词

2019-03-02 02:17石骏
关键词:羁旅词牌仕途

石骏

据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然而,这样一个名噪一时的词人,宋史却无其传记,可见时人对其自有褒贬,叶梦得的记载即可略窥一二,褒的是柳词传诵之广,而贬的是柳词之俗。那么我们今天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柳词?试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例,略作探究。

一、一番洗,是清秋

柳永《乐章集》210多首词中,主要是歌妓恋情词、都市风光词、羁旅行役词等。他的都市风光词,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一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以其广阔胸襟和高远境界被誉为诗词界的“清明上河图”。他的羁旅行役词有六十多首,代表了其词风“雅”的一面,历来受到称赏。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写作羁旅行役词的词人,屡次科举失利,四处宦游求仕,让他有了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没有的生活经历,于是他的羁旅词一洗浮华,开拓了阔大、苍凉的境界。这首《八声甘州》即是其中之代表。

唐圭璋先生说:“在羁旅行役中,柳永写了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四季之中,又以秋景最多而又最凄凉。”上阕起句即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潇潇”,一说下雨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不必单说下雨声,也不必因为后面的“洒”而强调其急骤,两个字的叠用,强化了雨声雨势,重在烘托悲凉、孤寂、萧索的情境,正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如说“落叶声”则太单薄。同是表现愁苦中的雨声雨势,李后主有“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则颇显幽闭缠绵,不如柳词之寥廓萧飒。一个“洗”字既呼应“洒江天”,又有渴望摆脱功名束缚、放浪形骸之意。人在百般求而不得后总有恨不得摆脱的情绪,渴望这“潇潇暮雨”一洗这纷乱愁绪。但正如“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雨停之后虽是“清秋”却并不畅爽,因为“渐霜风凄紧”,“凄”为寒凉,“紧”则难以抵御,继以“关河冷落”衬之,颇有摧败零落之势。而此时的“残照”毫无暖意,只给人以惨白而暗淡之感。霜风、关河、残照与暮雨、江天全为大处着笔,如只其一二则不足以成势,唯极尽铺陈渲染,方有雄浑苍凉、空落无着之感。接着,目光自然由远眺而俯瞰,于是“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在凄紧的霜风中,“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到处已是花残叶凋,“红”与“翠”的借代,不知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是否也脱胎于此?“苒苒”一词有说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我更愿意理解成“草木茂盛的样子”,原本繁盛的物华,在这场秋风秋雨中顿时“休”矣,这种由盛而衰的短促和巨大反差,更给人以难以言说的悲哀之感。正因为难以言说,所以什么都不必说了,“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这里既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满怀愁绪,又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韶华易逝、仕途迷茫而又无人理会之叹,也有“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短暂、自然无穷的旷古忧伤。

整个上阕,颇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境界,难怪有不少学者都强调“渐霜风”三句“不减唐人高处”。叶嘉莹先生认为,所谓唐人高处,是气象、兴象的博大高远,且将大自然景物与自己内心感发结合得恰到好处。贫苦失意、羁旅奔波的柳永,一旦在寒风秋雨中登山临水,自然慷慨生哀。而柳永的可贵之处是将这种情境表现得壮阔而雄浑。柳词与五代以来的小词不同,从春女伤怀转变成了秋士的悲慨,把词由闺阁引向了江山,开阔博大的境界打破了五代以来闺阁词的内容。可以说,经他一“洗”,宋词面貌一新。

二、误几回,怎知他凝愁

理解一个词人、理解一首词,还是要回到他所处的实际境况中。虽然没有官方的记载,我们从一些别集、笔记、方志中,仍然能梳理出柳永的一些生平轨迹。

首先是对功名的态度,我们对柳永的印象更多的是他鄙弃功名,流连沉醉于青楼歌馆之中,《鹤冲天(黄金榜上)》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可谓功不可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八声甘州》下阙云“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年来”是说一年又一年,“淹留”有长久滞留、身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之意。到底是何事让他一年又一年地苦苦煎熬呢?是功名仕宦未遂。然而词人并未说,也不需要说,长久的羁旅漂泊让他只有一声长叹,酸苦只自知。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兄弟都通过科举人仕,他20多岁开始参加科考,然而累考不中,直至年近50,宋仁宗亲政,放宽录取尺度,柳永才登进士第。个中因素不一而足,但初考不中后“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的牢骚和不满,再加上“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狂傲不羁,应该是发挥了一些作用。而且经常出入歌馆酒楼,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这种放浪自负应该也是为当权者所鄙夷的。但牢骚归牢骚,对仕途的热衷并未就此淡漠。中举后他做过几任地方小官,一直渴望有进阶的机会,在现存110多首柳永词中,干谒和颂谀的作品就有20首,直到退休前,他还在仕途上奔走。因此,这种“淹留之苦”大概就源于对功名的渴求和放荡不羁的生活追求的矛盾中。

当一个人失落时、痛苦时,就该思乡了,怀人了,因为受伤的心灵总是需要抚慰的。正如《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所以说,词人真的想归乡吗?其实归乡并非其真心,只是真心无以实现罢了。“望故乡渺邈”,“渺邈”与其说是故乡渺茫而遥远,不如说是功名前途不知在何處。在这种萍飘无着的境况下,“归思”确实“难收”,一旦“登高临远”,这种渴望归家、渴望亲情抚慰的情绪就一发不可收了。词人以“不忍”领起,而又必须“忍”,可谓愁肠百结,在反复咀嚼中痛苦更甚。与其同时代的范仲淹也有词云“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但不如柳词空阔苍凉。

中进士后,据记载,柳永的仕途有两次受阻,一是及第后第二年得人举荐,但因“未有善状”受阻。另一次是1042年以《醉蓬莱》为仁宗贺寿,反而触怒皇帝,“自此不复进用”。所以其后期羁旅词往往是薄宦漂泊、无所依归的叹息。这首《八声甘州》如果是其后期之作,那么所想的“佳人”自然是红颜知己。柳永在科举受挫后流连青楼歌馆,在这里,他的词人才华得以充分施展。柳永对世俗生活的体察和把握,对女性心理和情感的细腻揣摩和表现,对歌妓精神世界的平等观照,不仅使他的词经由歌妓们的演唱广为传诵,也受到她们的青睐、追慕,引为知己,在仕途受挫而在这里却获得了人生价值的满足。这种痴情凝望表现在“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细节上,让人不由唏嘘感慨,一个“误”字,多少命运的捉弄与无奈。这与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相比,没有把思念的愁苦非说到“肠断”不可,但妙处却正在这透与不透之间。但是,这种虚构的温柔终究解脱不了他的“凝愁”,因为这愁似团絮纠结,似冰霜凝结,解不开,化不了,而且无人知。至此,“佳人”究竟是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情的柳永,在仕途难进、羁旅茫然之际的那份温情渴望、真情流露,不是一味地忧国忧民高不可攀,也不是归隐避世甘于沉沦。殊不知,词为情物,真隋流露方是词之本性。

人生“误几回”的何止柳永?苦苦“淹留”的“凝愁”也是众多文人悲剧命运的缩影。后世读者也应以心读词。

三、“甘州”第一声

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柳永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来看这首词的词牌——“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别名《甘州》,《西域记》云:“龟兹国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国。”宋人不满足于结构简单的短曲小令,转而开拓出长篇慢词,《八声甘州》就是在《甘州》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共八韵,所以叫“八声”。此词牌是否柳永首创已不得而知,但现存最早的《八声甘州》词,就是柳永所作。

我们常说词牌与词的内容不相干,而且在赏析词的时候往往把词牌放到一边,这是有失偏颇的,如果从词牌的角度理解可能更贴近词的情韵。《甘州》诸曲,音节慷慨悲壮,雄浑苍凉,这一特点与柳永的词句相得益彰,更好地表达了其秋士悲慨的情绪。

写下《八声甘州》的人一定是经历过磨难的人,苏轼和辛弃疾也都有此作。叶嘉莹先生认为苏轼最好的词不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对《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评价很高,认为这首词是“天风海涛之曲与幽咽怨断之音的结合”。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若屯田之《八声甘州》格调千古,不能以常词论之。

我们常常将柳永与苏轼以婉约和豪放分隔开来,其实柳词也有豪放的一面,苏词也不乏婉约,有人甚至认为柳永是豪放詞的奠基人,我觉得不无道理。且不说他的羁旅行役词所呈现的慷慨悲歌的情调,单从他在词体上的创新而言,他是第一个积极实践慢词长调的词人,他创制的词调达一百多种,甚至以赋为词,纵情铺写,如李清照所言“变旧声作新声”。“豪放”是需要载体的,慢词调长字多,词的容量也就大大丰富了,更能表现复杂幽微的心理活动、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这无疑为后来苏、辛豪放词的纵横驰骋奠定了基础。

然而很多评论者在鄙视柳词俗艳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他对词的发展的开拓之功,高中语文教材中除必修课本选了《雨霖铃》外,《唐诗宋词选读》中只选人一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与苏、辛相比,厚薄分明。

今天的我们读古人,切忌以简单的概念化的结论去读,每一个作家都是独特的,对文学的发展都是功不可没的。尽可能地走近他,细细读,设身处地地读,才可能有真正的收获。

学法指导

一、裸读中吟咏

读文学作品最忌讳的是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尽管有些观念挥之不去,我们也要尽量先沉下心来走进文本本身,品味字里行间,绝不能以贴标签的方式去读每一首诗词。同时还要尽可能地通读,眼到口到心到地读过去,即使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地方也暂时跳过去。不少同学会边读边看注释,把一首完整的作品弄得支离破碎。读的过程中吟咏是不可少的,诗词的韵律和基调在这吟咏中方能有切身的体会。

二、想象中品析

诗词是浓缩的精华,借助意象和细节来传达情感。作为读者,需要由诗词中的意象、细节等描写展开想象,设身处地方能身临其境。就像这首词中的“潇潇暮雨”“江天”“霜风”“关河”“残照”等,就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将这些意象连缀成意象场,从而形成一幅图画。下阕的“佳人”句,我们也可以由细节通过想象去品析其中的情韵。

三、博采中深思

古诗词与我们有很大的时空距离,想要理解得更深入,唯有走进它。首先是走进作者的生平,了解其写作的动因和情感基础;其次是走进文学发展史,看看这样的作品在文学发展脉络中的价值和意义;另外还要走进名家的研究成果,因为我们自己的视野毕竟有限,在不同研究者的成果中我们或许会有新的启发。

猜你喜欢
羁旅词牌仕途
词牌里的故事
张春波
清明
陈明德(二首)
枫桥夜泊
住进词牌里
多情自古伤离别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跨越千年的人鬼情未了
更正与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