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吹尽见本质,世事变迁皆有因

2019-03-02 02:23万安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材料文章作文

万安

作文一直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写好一篇作文,往往决定了最后语文得分的高低。通过对2019年高考报告中“二、三类文”的分析,我们发现,考生的主要写作误区有:

[误区展示]

1.审题不清,偏离题意。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统帅”,无帅犹如乌合之众,可见立意正确的重要。然而,据阅卷中观察,不少考生误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出关键词,然后以此为话题进行写作。还有考生审题时勉强沾边,与题意若即若离,就像射靶一样,不能击中九环、十环,往往射在三环、四环的区域。所以,审题时,不能信马由缰,要“咬文嚼字”,抓“关键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

2.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新材料作文,往往不作明确的限制,我们只要能在所给材料的范围内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拟定立意作文即可,如果面面俱到,反而弄巧成拙,使审题不够准确,主题不够集中。而“自选角度”,必须在“题目的范围内”,即应不脱离题目关键语句的主要含意、人或事物的主要联系、命题人的主要态度倾向,不能信马由缰,抓住细枝末节随意生发,也不能只把题目作为引子,作跳脱题目的引申。

3.扣题不紧,中途易辙。紧扣题目展开叙述,是让中心明确、主旨鲜明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在高考阅卷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考场作文出现扣题意识不强,叙述偏离主旨的现象。主要误区有:一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随意性大,造成中途易辙;二是忽视扣题点题,没有掌握一定的扣题点题方法,写作中不能把握住思维的缰绳。因此,考生只有在极短的时间内思考和分析作文题目,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文题的要求、主题、选材范围、文体等,才能稳妥地越过“偏题”“跑题”的雷区。

[典型案例]

毛泽东曾说:“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的时候。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青年人应该拒绝安逸,用责任抒写时代华章。

记得抗战时期,李大钊就说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那时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就是用坚定不可磨灭的意志担当了时代的责任,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学术精英。

——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用责任抒写时代华章》

这篇文章结构基本完整,内容比较充实,但最大的问题还是论述的重点在“责任”,而不是“劳动精神”,导致审题不准,偏离中心。如果文中先谈“劳动内涵”,后谈“肩负责任”,将两者关系说清,应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升格片段]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劳动抒写时代华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热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具有伟大劳动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地中精耕细作创造了绵亘不绝的文明古国奇迹,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民生在勤”已经成为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的基因。

[误区展示]

1.内容空洞,套话连篇。好文章一定要有支撑主题的充足材料作基础,真挚的情感作灵魂。然而我们发现,现在不少考生写作都是“伪真情”写作,忽视了“我”的存在,文章中充斥着大量的空话、官话、套话甚至伪话,或者一本正经地说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大话,谈着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大道理。这样势必造成内容空洞,套话连篇,让人读来味如嚼蜡。

2.简单演绎,淡而无味。适当地对作文材料“剪辑扩写”,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呆板为生动,使文章血肉丰富,引人入胜。但是新材料作文不等于扩写材料,不少考生简单地将“情景扩写”误解为“材料扩写”,只是对热点材料简单地拉长,或者天马行空,胡拼乱凑,这样的文章犹如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毫无说服力。

3.娱乐泛化,恶搞成风。如今,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就像副食商店成堆的方便面充斥校园的每个角落,让不少考生的思维形成一种懒惰的惯性,不愿意去读经典名著,不愿意去接受引发思考的问题,写文章人为地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穿越”过滥,试图以“猎奇”“娱乐”的元素吸引读者眼球,导致陷入“泛娱乐化”的误区,让阅卷老师反感。

4.矫情作假,失却真心。做真实人,说真实话,写真心文,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品性。写诗作文,要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忠实于自己的人格。可在严肃的高考应试作文中,有不少考生“为文而造情”,“失却真心”。关于这一点,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深有体会,不少考生为了制造“泪点”,竟然在作文中开老师父母的玩笑,有的考生以父母车祸或单亲家庭来虚构故事等,这样感情失真的文章怎么能拿到高分!

[典型案例]

时间来到距今30年前的2019年。那时的您,风华正茂,作为中国青年学生中的一员,也毅然接过先辈旗帜,宣誓“强国有我”,加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忘不掉你们的伟大建设: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体现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雄厚;“墨子号”的发射及量子通信的建立,彰显大国的源源创造力!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致百年中国功勋人物XXX先生》

这篇文章主题比较清晰,能够围绕“功勋人物”与“青年一代”来展开,结构比较完整,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文章写作对象不够明确,口号式语言比较泛滥,造成内容空洞。如果将对象进一步明确,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升格片段]

时间来到距今30年前的2019年。在祖国改革开放最关键的时期,那时年轻的您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行动来报效祖国,秉承着为往圣继绝学、为祖国开太平的信念,您毅然决然放弃国外先进的条件,回到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在您的科研团队带领下,为祖国发明研制了许多科研成果,填补了中国多项技术领域的空白。这些成就的诞生无不凝聚着以您为代表的科学家的汗水与鲜血,是你们燃烧了自己,点燃了中国复兴之路。

[误区展示]

1.结构混乱,层次不清。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一篇文章有了一个好结构,思路容易迅速打开,行文也会流畅。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在結构上犯了下面的病症:一是结构冗长繁杂,层次不清。“结构”是“骨骼”,“材料”是血肉。只有根据材料主题需要,安排恰当,结构才能光彩照人。文章结构使文章思路外现,主题通过结构来加以凸显;二是文章结构单一,八股化、程式化。文章呈现出“老三段”“八股模式”,臃肿虚胖,内容空洞,或段落颠倒,语序不当,或句意跳跃,突兀逼仄,或重复啰唆,含意不明。三是文章“纵”“横”无序,杂乱无章。考生常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布局意识,没有“段与句”意识,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应骨骼健全,匀称有序。

2.语言乏味,缺少文采。现在不少考生写出来的语言干瘪无力,缺少文采,让不少阅卷老师读起来味如嚼蜡,这主要反映的问题是考生不擅长利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文采。另外,不少考生的语句通篇都是由简单句或长句组成,这样文章也会显得单调乏味,毫无生气。

3.表达幼稚,闭门造车。过于低幼化的表达,则必定会让整篇文章带上低幼化的色彩,让阅卷老师大跌眼镜。比如有些考生用语上出现了低幼化倾向,像“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司马迁爷爷”“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一个高中生,应该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独立的见解,如果到了十八九岁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思想情趣上,总让人觉得气量狭小。

4.堆砌辞藻,缺少意蕴。斯大林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而有的同学喜欢写“美文”,用大量空洞的排比去造势,用人人皆知的万能材料、用大量修辞写出一句句难以理解的句子……删去了那些华丽得超标的词句,剩下的是空洞无比、苍白无力的文字。堆砌辞藻,并不能得到高分。

[典型案例]

是你默默无闻地付出,是你在困难面前不断坚持,是你日日夜夜地辛苦工作,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国家的进步,科技水平的发展,总离不开你们的支持。你们创造的一项项伟大的纪录,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再一次感到震撼。这是所达不到的境界。我坚信,困难总会有的,但是需要你的持之以恒地坚持,需要你不断地付出。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百年中国·奋斗不已——写给百年功勋陈先生的一封信》

阅读文段后,我们知道本文选择写作的是第五个任务,在已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致敬前辈功勋人物,表明青年学生接续奋斗的想法等。而这个文段叙述缺少“民族复兴”这个宏大背景,语言叙述空洞,缺少感染力,且有不少病句。

[升格片段]

在您身上,我读到了:勇于担当,不断超越。在港珠澳大桥整个施工期间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建设沉管隧道,整个沉管建造工程经历了1400个日夜。为了将工作做好,在沉管的关键期间,您和您的团队甚至几天几夜都不睡觉,对数据进行反复地测量、计算和调配。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倒地就睡,这一点令我们很是感动。“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正是因为有这种比天空宽广的胸怀和信念,您带领的施工团队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伟大奇迹。

[误区展示]

1.认识肤浅,思维单一。认识肤浅、思维单一是考场作文的“常见病症”。“认识肤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只看到现象的浅表内涵或次要特征,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核心;文章见解庸常甚至低幼化,缺乏新颖独到的看法;不能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不能揭示不同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根本区别,看问题片面孤立。

2.平庸至极,缺乏新意。见解独到、构思新巧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不少考生立意上缺乏新颖独到。在历次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考生的立论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观点人人皆知,落入俗套,没有立论的价值;二是观点新颖,但是脱离生活实际,无法展开议论。

3.思想偏激,消极颓废。立意构思独特,但并不等同于故作创新,思想偏激,我们还要注意有无积极意义,有无社会价值,能否给人一些启发、教育、帮助、警醒。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在写作时思想偏激,不满社会不满学校,笔下尽是批评之语。实际上,我们并不反对提意见,但任何意见都有个度,跨过了底线,文章的思想性就要打折扣,甚至会将文章拉入低等文章的范围。

[典型案例]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有理由让我们的理想在这里被充实,完善通往成功彼岸的每一个过程。对我们来说,高中三年只是一程,而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学校,铭记师恩。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铭记师恩,感恩成长路上有你》

本文立意是比较明确的,紧扣“铭记师恩”来写,注重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材料中除了要铭记师恩,更要在感恩中成长,而文章忽视了后者,导致思维单一。如果在行文中将两者都说清楚,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升格片段]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每一位老师都曾给予过我们太多东西,或知识,或信念,或坚强,或……我们应该铭记老师的恩情,是他们,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我们更要感恩,用实际行动去回报老师!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用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使命,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回报那些默默相守的时光,“再看看”我们的老师,永远铭记师恩,感恩成长路上有你!

[误区展示]

1.叙议脱节,缺少分析。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往往是最具说服力的。所以,议论文说理,用得最多的便是事实论据。然而,很多同学写的议论文,虽然列举了大量典型的事实,也提出了正确的论点,但是由于在举例之后没有进一步挖掘事例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从而导致论点和论据缺少联系,给人以罗列论据之感。所以,我们写议论文时,举例之后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2.油水分离,偏离主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作文对所举论据不知如何去分析,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这类文章,观点是观点,例子是例子,油水分离,不能融为一体。正确的做法是在列举事例或引用经典之后,依据论据的性质,向论点的方向进行分析:或揭示事实的要点,或揭示事例本身的因果联系,或挖根追源,或假设推论,或比较分析。譬如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作者在列举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之后,便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来源、实质一一作了剖析,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令人信服。

3.材料俗套,味如鸡肋。经典素材,也就是课本素材,因为它的广为人知及社会价值得到普遍认同,而成为作文材料的首选。比如李白、陶渊明、居里夫人、海伦,凯勒、屈原、爱迪生、比尔,盖茨……这些经典素材如果不加修饰地滥用,就会成为阅卷老师避之不及的“陈词滥调”,学生心中味同嚼蜡的“鸡肋”。

[典型案例]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于劳动中。邓小平曾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高伯虎一生致力于激光陀螺研究,为中国高端武器装上了“眼睛”,使中国武器做到指哪儿打哪儿;中国地质大学李德威教授,几十年踏遍青藏高原,走过了青藏高原每一个角落;浙江松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将智能技术与空间实验室紧密相连,为国家培育智能型人才。实干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劳动助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人既勤矣,邦国可兴》

本文标题提出中心论点“人既勤矣,邦国可兴”,且全文都是围绕实现“劳动”展开,立意符合题意,采用层进式的方式,结构中规中矩,基本完整。但最大的问题是作者在运用素材时,但往往油是油,水是水,材料和观点不能融为一体。比如这个文段中高伯虎等科学家做的都不是“小事”,和“从小事做起”的观点不相关。

[升格片段]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于劳动中。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身体力行,躬身于劳动,参加各种劳动活动,在家里做力所能及之事,在社会多做公益劳动,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热爱劳动”的响亮口号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材料文章作文
可爱的小瓢虫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