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野下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研究

2019-03-04 23:20张先永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9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史考研专业技能

□ 张先永

随着1999 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已成为社会共识。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与高校的扩招有关,另一方面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没有紧跟市场需求有关。本文以市场需求为观察点,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探讨。

一、音乐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及能力要求

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目标。当前的现实情况是:社会上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求有限,音乐教育毕业生不可能都从事音乐教育。因此,学生的就业呈现多样化。目前,音乐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有以下六个方向,各方向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 音乐教师

音乐教育毕业生从事的音乐教育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培训机构教师。

当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在能力上,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一专多能”,即擅长演唱或演奏一门乐器,还需具备自弹自唱、即兴伴奏、合唱指挥、歌曲写作、小乐队编配及配写四部合唱等能力。

社会上的音乐培训机构有琴行、兴趣班和高考培训班等。有的音乐教育毕业生选择在培训机构当老师,虽然工作不太稳定,但专业技能强的话收入也比较可观。此外,有的音乐教育毕业生为了追求工作的自由,选择在家辅导学生,比如从事古筝、钢琴的教学等。不管是在培训机构当老师还是在家教授学生,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二) 考研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部分音教生选择考研学习深造。由于考上研究生计入就业范围,因此各高校都鼓励学生考研。在能力要求上,考研首先要较好的英语基础,对于音体美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英语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因为英语基础薄弱而放弃考研。其次,专业技能要优秀,考声乐或器乐方向的学生如果专业不突出的话,在专业考试环节就会被淘汰。再次,考研的专业基础课,如和声与曲式、中外音乐史,学生要有扎实的功底。

(三) 音乐表演

地方歌舞团和旅游景区的歌舞表演团体,吸纳了部分毕业生从事音乐表演工作。此外,也有一些毕业生在酒吧、歌厅等场所,从事音乐表演工作。在能力上,音乐表演工作对学生的演唱或演奏能力要求较高。

(四) 机关或事业单位

部分毕业生参加公务员选拔考试,进入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从事文艺策划、宣传和组织管理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文艺活动组织能力,以及一定的演唱(奏) 能力。

(五) 音乐制作或创作人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音乐软件功能的完善,部分毕业生建立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从事音乐创作,或为影视、游戏进行配乐等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学生掌握作曲“四大件”,能够熟练操作相关音乐软件。

(六) 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在高校的就业统计中,毕业生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就业。比如送快递、卖保险、做餐饮等等。这类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音乐教育毕业生大概有25%以上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这种就业与所学专业脱离的现象,应当视为“无效就业”,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重视。

二、基于就业需求的课程设置

高校课程的设置要突出专业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随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在课程设置方面,采用学分制,尽量压缩必修课程,增多选修课程,以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就业需求。根据以上音乐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高校需要设置以下课程。

(一) 专业技能课程

毫无疑问,专业技能课程是所有课程的中心和重点。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音乐专业学生的立身之本。这门专业技能可以是声乐演唱或器乐演奏,学生考研或从事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都依赖于它。专业技能的学习应该贯穿于大学四年,学生才有可能比较系统地掌握。

(二) 专业必修课程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除专业技能的学习外,还应该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钢琴、和声、曲式、歌曲写作、即兴伴奏、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法、合唱与合唱指挥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口径,以便适应不同的就业岗位。

(三) 新开课程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随之变化。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学校应该增设相关课程,比如《通俗演唱》和《音乐制作》课程。

音乐教育毕业生与专业院校毕业生不同,前者接触更多的是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而后者接触更多的是西方音乐与严肃音乐。现在高师声乐教学都是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很少涉及通俗唱法。在实际工作中,通俗演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市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学应该相应开设通俗演唱课程。

随着音乐软件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音乐软件进行打谱、音频剪辑,编曲和作曲。现实生活中,歌曲伴奏、舞蹈音乐、游戏配乐等,都可以用MIDI制作完成。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学校应及时开设音乐制作课程。

(四) 专业技能选修课程和网络课程

为了满足中小学对音乐教师“一专多能”的需求,高校可以开设专业技能选修课程,如声乐演唱或器乐演奏。具体来说,主修声乐的学生可以选修一门乐器,如竹笛、二胡、小提琴、古筝等,主修器乐的学生则可以选修一门声乐或另一门乐器。这种主修加辅修的学习模式,有利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资讯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校应该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音乐课程的自学。例如网上的专家讲座、钢琴教学视频、声乐教学视频等。这些网络课程,是专业学习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基于就业需求的课程优化

尽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重叠的。从就业的角度考虑,高校可以合并某些课程、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删除某些课程,或将某些课程由必修改为选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节约教学成本。

(一) 课程的整合

在音乐史和音乐欣赏的教学中,这两门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叠现象。在音乐史的教学中,通常会涉及历史时期、代表作曲家的介绍,并对相关作品进行赏析。而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对时代背景和作曲家进行介绍,然后进行作品赏析。因此,可以将音乐史和音乐欣赏合并,成为《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和《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两门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关系密切,已成为业内的共识。乐理的教学内容有音符的记写、音符时值的划分、节奏与节拍、音程与和弦、大小调式和民族调式,这些内容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均有所涉及。从教学的过程来看,乐理似乎是这些知识的理论学习阶段,而视唱练耳是这些知识的实践练习阶段。在教学中,乐理与视唱练耳相互交融。在乐理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视唱或听记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教师会从理论的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视唱或听记。因此,乐理和视唱练耳可以合并为《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

(二) 教学内容的优化

高师的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不必贪大求全。在有的师范院校中,和声、曲式、复调、配器这四门课程,教材的使用和授课方式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只是在学时有所压缩。这种“全而不精”的教学,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音乐实践。基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对这些课程进行优化。

以和声课程为例,郭瑛等编写的《实用和声学简明教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教材“以适应高师音乐系科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为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运用和声的能力”,[5]讲述近关系转调范围内的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同时增加了运用和声知识为歌曲配伴奏的内容,强化了和声的实用性。对于远关系转调等知识,该教材不予涉及。

《王安国教复调》也是一本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而编写的复调教材,有很强的实用性。该书讲述三声部对位以内的知识,省略了四声部对位和赋格曲写作的学习。

曲式和配器课程,同样需要优化,但目前未见针对高师编写的教材。以曲式课程为例,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一段式、二段式和三段式的旋律模仿写作,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在分析实践中,谱例应该以学生使用的歌曲教材和钢琴教材为主,从而加强曲式理论课程与声乐、钢琴技能课程的联系。

四、基于就业意向的强化培训

对于教育部、教育厅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会安排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但是,很少有高校为了学生的就业,进行专门的就业培训。

在多数高校中,课程的学习主要安排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上学期只有很少的课程,大四的下学期基本没课。这种教学安排,为学生大四找工作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但对于促进学生就业作用不大。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就业强化培训。具体做法是:在大三下学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类强化培训。这种就业培训,在大四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一) 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

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技能面试。根据学生专业技能面试的要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演唱(或演奏) 好1 至4 首歌曲(或乐曲)。

(二)专业基础课程的强化培训

音乐专业的考研,文学硕士方向基础课程一般为《和声与曲式》和《中外音乐史》两门,艺术硕士方向基础课程一般为《和声与曲式》 和《艺术概论》 两门。对于这些专业基础课,教师可以在大四上学期对相应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辅导。此外,考研的经验和信息也很重要,可以让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和下一届的学生结对子帮扶。

虽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都开设有《音乐教学法》 课程,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招聘考试存在一定差距。对学生的就业辅导应当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以湖南省为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招聘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内容包括中外音乐史、和声与曲式、歌曲旋律写作等。面试分为专业技能展示和说课两部分,说课内容来自中小学音乐教材。我们的高校音乐教师,很少去了解招聘考试的具体内容,更别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如果能够提前对学生的招聘考试进行模拟训练,那么学生应聘的成功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总的来说,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市场为中心。高校应当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及时调整和相应的教学改革,从而做到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猜你喜欢
音乐史考研专业技能
我的考研故事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