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的产生与发展

2019-03-04 18:32沈秋伟
党员文摘 2019年1期
关键词:枫桥经验枫桥矛盾

沈秋伟

1963年,浙江绍兴诸暨县枫桥区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同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重要批示。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

什么是“枫桥经验”?它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又是如何成为基层治理典范的?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发展和创新“枫桥经验”?为此,我们选编了一组文章,供读者朋友参考。

1963年,浙江省诸暨县枫桥区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通过依靠群众,以说理斗争的形式,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实现了少捕人、矛盾不上交。

同年11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公安部文件《依靠广大群众,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反动势力中的绝大多数改造成新人》上批示:“此件看过,很好,讲过后,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发至县一级党委及县公安局,中央在文件前面讲几句介绍的话,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其中应提到诸暨的好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枫桥经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63年到1982年,教育改造四类分子阶段。

从对“四类分子”的就地教育、评审到摘帽,枫桥坚持不懈地探索教育改造“四类分子”的路子,在全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1979年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摘掉一顶帽,调动几代人》的长篇通讯,报道枫桥区落实“四类分子”政策,做好摘帽工作,宣告在“枫桥经验”的诞生地,“四类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改造成新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国落实“四类分子”政策的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2002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阶段。

通过依靠和发动群众,创新群防群治,创造性地开展了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矛盾纠纷“四前”工作法,就地消化大量纠纷矛盾和一般治安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实现了“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

第三阶段:从2003年到2012年,平安建设阶段。

诸暨市枫桥镇在浙江省率先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全国第一个综治工作中心,“枫桥经验”进一步向社会管理纵深推进,探索、创新、实践了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的工作格局。

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社会治理阶段。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诸暨市掀起了“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新篇章,牢牢坚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題作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适应信息化、城镇化社会发展趋势,启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枫桥经验”社会化、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实现了由管理向治理、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呈现出“百姓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的基层社会新气象,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枫桥经验”的启示

“枫桥经验”由一座小城的生动实践,发展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在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中获得新的内涵,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的伟大力量,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力量。这是“枫桥经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这是“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这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着力点,也是“枫桥经验”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和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这是“枫桥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有效预防社会矛盾的重要法宝。

(摘自七一客户端/《法治周末》)

猜你喜欢
枫桥经验枫桥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枫桥夜泊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枫桥夜泊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