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译:古汉语翻译的原则

2019-03-05 13:22
运城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复句古汉语现代汉语

吴 永 平

(运城学院 外语系,山西 运城 044000)

古汉语是古代生活的记录。它是以周秦的实际语言为基础,经由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汉民族的古代书面语。它是华夏文明的记录与载体,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粹和瑰宝;是汉语言文化的坚实基础和重要部分,又是汉译英的重点和难点。愈来愈多的中国文化热爱者、翻译工作者投身于古汉语英译的学习和研究,英译的范围日益扩大,内容愈加丰富,对古汉语翻译的原则却鲜有人提及。可能是将“信达雅”当作一切翻译的原则,古汉语不言自明地被包括在内的原因。笔者以为,“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准绳,古汉语翻译有别于其他任何翻译,还应有其特定的翻译原则。

古汉语“字”的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其表意性。每一个字几乎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虽则有的字,单从字面上看有时会觉得莫名其妙,但只要弄清其所代表的正字或本字,便能冰释雾解[1]。上古先民创始的文字符号,起初只能记录些单词,进而记录简单的句子。当发展到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号,可以记录一连串的句子,表示比较复杂的思想时,文字便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具有如此独立体系的文字是古汉语的精灵,那一个个具有独特意义和用法的“字”无不诠释着古汉语的神奇魅力。虽然简洁精炼,言简意赅,虽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虽然变幻莫测、发人深思,但只要抓住单个的“字”,只要按照“字译”的翻译原则,就没有不准确、不地道的翻译。笔者提出“字译”为古汉语翻译的原则,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古汉语是“字式书写”

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词式书写”和英语的“句式书写”,古汉语属于“字式书写”。

古汉语单音字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徐通锵认为:“字是一个音节关联着一个概念的结构单位,从字到句,只能如《文心雕龙》所说的‘因字而生句’。”根据他的观点,“因字而生句”的过程应该是:字→字组→字块→形句→意句。赵元任说:“音节词即我们所说的字。……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字’是中心主题,‘词’则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辅助性的副词,节奏给汉语裁定了这一样式。”在《诗经》中单音字占字数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2]。由此可见,古汉语翻译的重点在于单音字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1)古汉语:王渔。(郭沫若《卜辞通纂》)

现代汉语:大王捕鱼。

英语:The king went fishing.

古汉语单音字“王”对应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大王”,单音字“渔”对应双音词“捕鱼”。“王渔”即英语“The king went fishing”.

(2)古汉语:河杀我?(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上中辑》)

现代汉语:黄河危害我们吗?(或:黄河对我们有危害吗?)

英语:Is the Yellow River Harmful to us?

古汉语单音字“河”对应现代汉语的“黄河”,而非泛指的“任何河流”。单音字“杀”对应双音词“危害”,“我”对应“我们”。“河杀我”对应英语“Is the Yellow River harmful to us?”。

(3)古汉语: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现代汉语:(云)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英语:The cloud took wind as its friend and rain its son.

古汉语单音字“友”、“子”用作意动词,对应现代汉语的多音词“当作朋友”、“当作儿子”。“友风而子雨”即英语“to take the wind as its friend and rain its son”。

因此,我们可以说,古汉语的一个字对应一个概念。字是文字体系的基本单位,是视觉空间上可以自由使用的、完整的、最小的单位。“在古代汉语研究历史上,由于不重视口语分析,过分注重在书面上历代模仿的文言文的分析,而且在这种文言文中,语素和词基本重合,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也等于一个字记录一个词。这样字距和词距是重合的。在这种情况下,把词典叫作字典,把词叫作字,虽然有逻辑上的混乱,但是还可以理解,基本符合事实。”

“字”是人们书写语言的符号。早在先秦,“字”就用作指示和标记的符号。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曾明文规定:“有敢剟定法令,增损一字以上者,罪死不赦”(有人胆敢删改法令,增加或减少一个字以上的,就是死罪,绝不赦免)。这里的“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字译”的“字”。

“字”的本意是生子,字形由“宝盖儿”和“子”两部分构成。“宝盖儿”表示房子,“子”表示小儿、婴儿。房子里出现婴儿即为生子[3]。《山海经·中山经》“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花而员叶,其古实如兰,服之不字”。郭璞注“字,生也”。“服之不字”意思是“吃了它就不能生育”。王充《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活”,意思是“妇人生孩子间隔的时间越长,孩子越容易存活”(The longer time a woman waited to give birth to another baby,the easier the baby lives healthily.)。在古代,“文”与“字”相对,“文”指的是独体字,“字”指的是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合体字。或许人们认为独体字滋生合体字犹如人之生子,故用“字”表示[4]。古代汉字经常是一字多义,即同一个文字符号在不同的句子中很可能代表不同的概念,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常常表示不同的意思。在古汉语里,许多字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可以依据上下文随时改变词性[5]。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等[6],翻译时应仔细考虑,区别对待。

例如:(1)单音字“殆”。在“天下殆哉,岌岌乎!(《孟子·万章上》)”里,“殆”字表示“危险(dangerous)”的意思,译成“The world is dangerous indeed and is really kept in imminent danger of falling down.”在“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里,“殆”表示“几乎(nearly,almost)”的意思,译成“He visited almost all the scenic places in Yongjia.”在“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苏轼《石钟山记》)”里,“殆”表示“很可能、或许、也许(probably,most likely,presumably,perhaps)”的意思,译成“What Li Daoyuan had seen was presumably the same as me.”。

(2)单音字“流”。在“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里,“流”用作动词,表示“流动、流淌(flow)”的意思,译成“I can only see the Long River flowing to the edge of the sky.”。在“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晋书·张华传》)”里,“流”用作名词,表示“河流、溪流、水流(river,stream,water)”的意思,译成“Zhang Hua replied so fluently as the flowing of water and all the listeners forgot their tiredness.”在“流共工于幽州。(《尚书·舜曲》)”里,“流”用作动词,表示“流放、放逐(banish,send,into exile)”的意思,译成“Gong Gong was banished to Youzhou.”在“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王充传》)”里,“流”用作名词,表示“流派、派别(school,sect)”的意思,译成“As a result,he had wide knowledge of all schools of thoughts.”。在“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夫所以流亡者。(晁错《论贵粟疏》)”里,“流”用作动词,表示“流浪、流荡、流离失所(idle away,roam about,lead a vagrant life)”的意思,译成“This was the reason why businessmen annexed farmers,who led a vagrant life.”

二、古汉语是“字式结构”

古汉语语法是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结构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新学科。而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尤其是句法结构,常常用不同“字”的增减、特定“字”的排列顺序和组合表示[7],故称“字式结构”。

1.判断句:用“也”字,或“者……也”两字作为判断词,表示判断;或用“为”字表示判断;或用“乃、即、则、皆、必”等字表示肯定判断,“非”字表示否定判断。翻译时常用“be”表示。

例如:(1)原文: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Nowadays,playing chess as a skill is insignificant.(from Mencius:Gaozi:The First Volume)

(2)原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译文:My wife says I am better looking because she has a partiality for me.(from Warring States Records:The Record of Qi)

(3)原文: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译文:You are to be a moral scholar,not a vile one.(from The Confucian Analects:Harmony)

(4)原文: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译文:Conceit leads to losses while modesty brings profit.This is the natural way.(from The book of History)

2.被动句:用“于”、“为”、“被”等字引出动作的发出者,表示被动。或用“见”、“受”等字,引出动作或行为,表示被动。翻译时用be done by表示。

(1)原文:歌哭相闻,庶不陵于雄鬼。(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青》)

译文:Songs and cries could be heard.They expected not to be trodden upon by fierce ghosts.(from Nie Xiaoqing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the Happiness Studio by Pu Songling)

(2)原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译文:All gallant deeds are always beaten away by driving wind and blinding rain.(from Xin Qiji“Tune‘Joy for Eternal Union’”)

(3)原文:见犯乃死,重负国。(《汉书·苏武传》)

译文:I would be more unworthy of the state if dying after being insulted by the Xiongnu.(from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The Biography of Su Wu)

(4)原文:久为吏民所亲。(《后汉书·寇恂传》)

译文:He has long been loved and esteemed by his subordinate officials and the common people.(from History of the Later Han Dynasty:The Biography of Kou Xun)

3.前置句:是将个别字重新排列组合,原来在后面的字放到了前面。前置句分谓语前置和宾语前置两种。谓语前置是将表示谓语的字放在表示主语的字的前面。宾语前置又分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前者是将表示宾语的字放在表示谓语的字的前面,后者是将表示宾语的字放在表示介词的字的前面。翻译时按正常语序翻译。

例如:(1)原文: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译文:How unwise you are!(from Master Lie Yukou:Tang Wen Essay)

(2)原文: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卫风·氓》)

译文:We have looked after you for three years.

Yet you make no notice of us.(from The Book of Poems:The Popular Songs of Wei:To a Man)

(3)原文: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Where is Pei Gong?

(from The Historical Records:The Biography of Xiang Yu)

(4)原文: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I was asked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it.(from Yueyang Tower by Fan Zhongyan)

古汉语的复句也是用特定的字作为关联词语,衔接整个句子[8]。例如:并列复句是用“而”、“又”、“亦”字,或“既……又”等相衔接各个分句,分别表述在意义上并列的几件事。对比复句是用“而”、“惟”、“可”、“则”字,衔接两个分句,表示两种事物的比较。连贯复句是用“而”、“则”、“因”、“遂”、“乃”字表示分句在时间上先后相继,事理上先后相承,两个分句的关系是连贯的或承接的。递进复句是用“且”、“而”、“况”字表示分句间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后面的分句在表示事物的范围、程度、数量、语气等方面比前面的分句更进一步。选择复句是用“其”、“且”、“抑”、“将”字,或“与其……孰如”、“非……则”等字,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有多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所陈述的事实不能并存,只取其一。转折复句是用“然”、“而”、“顺”、“虽”、“则”字,或“然而”等字,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后面的分句是正句,主要意思在后一个分句里。假设复句是用“如”、“苟”、“使”、“向”、“即”、“脱”、“若”、“倘”字等,表示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后一个分句推论结果。条件复句是用“纵”、“乃”、“无”、“即”、“则”字等,表示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具备了这种条件的结果。因果复句是用“以”、“为”、“缘”、“故”、“因”字,或“以故”、“以是”、“是故”、“是以”等字,表示两种情况,或以偏句说明原因、理由,正句说明结果,或以偏句说明结果,正句说明原因、理由。目的复句是用“以”、“为”、“庶”字或“所以”等字,表示前一分句叙述事实或措施,后一分句说明目的[9]。由此可见,理解和翻译古汉语复句的关键在于用作关联词的不同的“字”,掌握了这些“字”的意义和用法,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复句古汉语现代汉语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正反同辞”理论在古汉语教学中创新研究——以“罢极”训释为例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