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的内在体积感——论电影《无问西东》的“真实”叙事结构

2019-03-08 02:15杨正钰程腾枢张增
戏剧之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真实

杨正钰 程腾枢 张增

【摘 要】2018年在国内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突破七亿票房,这部作为献礼清华的电影引发了大众激烈的讨论。作为飞天奖与金鹰奖的最年轻编剧,李芳芳的才华自然可为《无问西东》保驾护航,使得影片的质量有了较为足够的保障。本文试从电影的“真实”叙事结构出发,阐释《无问西东》叙事的内在体积感。

【关键词】无问西东;叙事结构;真实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098-02

《无问西东》作为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长片,跨越清华建校百年的历史,打破线性叙事结构的桎梏,有机地将四个故事拼凑在一起,而其中至关重要的联结点便是“真实”。《无问西东》叙事的内在体积感至关重要的表现在于——以“真实”为球心,人物的“符号化”过程为球半径,通过情节的跌宕与交织构成了一个球形的叙事结构。同一般电影的环形叙事不同的是,它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影片,这使得它相较环形叙事更具有立体感和体积感。它更能从多方面去阐述不同的主题,映射各个时代的背景,使得观众能获得超越环形叙事影片的观影体验与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笔者将从人物的符号化、情节立体化以及叙事核心“真实”三个方面逐一剖析。

一、相对扁平化的开始:人物与道具的符号化过程

(一)沈光耀与十字架。在影片中,一旦某些人物与道具“被符号化”,那么人物形象相对来说就会比较趋于扁平。电影《无问西东》中,沈光耀是一个非常具有符号化特征的角色。沈光耀的颜值、为父取药的孝顺、对弱者富有的同情、英勇杀敌的勇气、为战友无畏的自我牺牲就已构成了一个“全知全能”的形象,他是一个极富英雄主义的符号。

沈光耀空投支援、救助饥民的那场戏是全影片最有力量的部分之一。当物资投下,饥民争相俯拾时,李芳芳安排了一个极具符号性的镜头,那就是残腿神父胸前的一枚银色十字架。现实的恩义不能通过神父来传达,那么就由神来亲自扮演这个角色,而飞行高空、富有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的沈光耀正是神的化身。可也正因如此,方才为沈光耀壮烈牺牲埋下伏笔——如果一个“全知全能”的形象从头至尾都活下去,那么这个人物就没有“立”起来,就不符合基本的叙事逻辑。不论是在影片中还是在神话传说里,唯有充当“完满神”的形象方可满足一切,只有上帝视角方是完美的代名词。

(二)剪辫子与血书。在李想和王敏佳的宣讲会和审判王敏佳的两场戏中,李想獲得支边名额时的演讲与审判王敏佳的大会同时进行,割裂这段关系的符号便是那血书和剪辫子。血书是李想立下的不容破除的誓言,不可否认血书使得李想确立了人生抱负,但同时也是彻底禁锢王敏佳真实的桎梏,更是李想无限欲望的放大镜。而剪辫子,其实是一个阉割的符号,它断送了王敏佳的芳华,而为血书付出代价的不是李想,正是王敏佳本人。

(三)墓碑:命运审判与铭刻的希望。一方面,墓碑是对王敏佳贪慕虚荣、捏造谎言的审判,从坟土开始被掩埋的那一刻开始,过去不能真实面对自我的王敏佳便被自己与陈鹏彻底埋葬;另一方面,当王敏佳亲手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时,新生的希望与人生的救赎就此展开,为她“托底”的陈鹏便是支撑王敏佳继续活下去的唯一理由,这一次王敏佳踏上了找寻陈鹏的征程,不畏艰险、不远万里去寻求自己真实内心的救赎。

除此之外,王敏佳的墓碑是李想一生的自省诗。因为收获势必有人要牺牲,而为李想的欲望牺牲的正是王敏佳本人。李想同样因无法顺从真实的本心而被归来后的陈鹏一顿痛骂,“你怪她不对你真实,可是你给了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李想这才从陈鹏的话语中幡然悔悟,可王敏佳的死早已铸成,于事无补。因此,陈鹏才会无奈叹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李想接受了陈鹏的质问与审判,开始了全身心的支边之途。在支边途中遇到大雪纷飞,陈鹏迎来了自己的救赎,那就是牺牲自己全力救下同为同事的张果果的父母,在临死的那一刻李想方才明白支边的意义。

二、构筑富有立体感的叙事结构:冰山叙事及情节的有机关联

《无问西东》横跨清华百年历史,而要在两个小时左右尽可能将叙事做一个较为完整的讲述,即使是对于飞天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编剧来说,也算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事。李芳芳十分清楚,线性叙事会将影片带入万劫不复的困境——在百年历史的讲述下,处理不慎势必会造成叙事断裂。于是,导演采用了冰山叙事与情节的有机关联的手法。

冰山叙事即“冰山一角的方式,呈现在银幕上的只是很小的部分,埋藏在水下的部分则由观众自己去想象、补白。”将一部分叙事流于表面,叙事更多的深层意义潜藏在冰山之下,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即言有尽而意无穷。

“电影中真实物体的物象呈现分为纪实性再现和艺术性表现两种表达方式。从电影真实物象的纪实性再现来看,电影是反映现实的一面‘最忠实的镜子。”《无问西东》的叙事结构上耸立了数座冰山,并且作为一部历史叙述长片也较为真实地还原了时代许多的物象,张果果在内心是否遵从与拯救四胞胎做手术来回徘徊、吴岭澜同梅贻琦的谈话、在战争年代的饥饿灾荒、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野蛮与摧毁。而这些都是叙事中的冰山一角,能否管中窥豹感觉到时代的苍凉感、岁月在战争荒芜中流逝甚至启迪观众,是否在现实生活中被麻木的充实所麻痹、是否遵从自己本心的真实;而这些潜藏在冰下的宝藏则完全取决于观众自身的艺术想象力的丰富程度。

此外,在整体的情节走向上,总体来说,也是跌宕起伏的。张果果被上司诬陷,其实早已暗下伏笔。在影片的开场处,张母买了肉馅包饺子,付了更多的钱买了只为买不掺肥肉的馅儿,可结果还是不如人意。然而,那付出了更多的钱正意指张果果遵从上司的指示行事,那掺了肥肉的馅儿正是职场内斗中的污秽所指。此外,张果果在帮助四胞胎家人之后怕他们从此赖上自己,总是在逃避自己真实的内心,可是四支胎毛笔却正好是一记有力的回击。另一方面,王敏佳探寻真实之路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不论是她在陈鹏与李想感情之间的徘徊与游移不定,还是王敏佳能否面对站在毛主席身边的小孩照片不是自己,这都是王敏佳内心的困惑。而在经历了一次与陈鹏的奔跑和一场极度恶劣的批斗之后,方才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正因如此,人物的扁平化与叙事冰层下潜藏的宝藏,加上情节的跌宕起伏交织才使得《无问西东》的叙事具有体积感和重量感。

三、时代的痛点:“真实”的球心

《无问西东》的主题就是真实,某种意义而言,影片《无问西东》是对时代麻木的一次再思考过程。一方面,从社会个体出发,在当代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就像先前饥饿的猛兽出了牢笼,现在,狂热的激情吼叫着,危险地跳上木头搭建的舞台。唯一的一次感情爆发像爆竹一样炸开了,持续了五十年,像一次大咯血,一次射精,一次极端的放纵,扭转,撕碎了整个乾坤——在这场力的狂欢中人们几乎听不到个人的声音,看不到个人的形象。每个人都向别人挑战,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学习、剽窃,每个人都力争超过别人、胜过别人,但所有人都是这唯一的一次狂欢的精神斗士,是被松开锁链的奴隶,被时代的精神鞭策向前。”甚少有人能走出熏心利欲的迷宫,真正看待自己真实的内心,甚少思考人生的真谛;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社会个体大体如此造就了时代的麻木与盲从,比如对偶像的趋之若鹜、对职场领导的阿谀奉承、对弱势群体的麻木不仁俯拾皆是。

球心出現于吴岭澜同梅贻琦之间关于“真实”的谈话,这场对话将吴岭澜从麻木的充实中解救出来,“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句话让吴岭澜充满了困惑,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开始学着去渐渐甄别真实与充实,直到吴岭澜聆听了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从那一刻起,吴岭澜彻底从麻木的充实中挣脱而出,寻求到内心的真实之眼。

而吴岭澜寻求的真实之眼通过代代传递,才使得沈光耀、陈鹏、李想、王敏佳、张果果得以继承这真实。这是影片《无问西东》的叙事根基。沈光耀通过真实看见饿殍遍野,破除了男儿立下的誓言毅然从军;陈鹏通过真实得以正视王敏佳在他心中的位置,王敏佳也因此得以有人“托底”;李想通过真实在支边的途中得以拯救张果果的父亲与母亲,从利与欲的审判中得以救赎;张果果看清了职场的尔虞我诈,收获了四胞胎家人的真挚感情。

四、结语

总体来说,李芳芳在《无问西东》这部影片中展现了她极具天赋的叙事能力。正是她选取的独特故事题材为国产青春电影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不再是从《致青春》系列、《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传统青春系列电影那般,“打胎”“早恋”与“出轨”等套路;而是真正符合青少年当代主题的,富有热血与激情、对弱势群体充满同情的积极向上。从映射当代青年的颓废、或多或少推行功利主义到启迪青年应当主动思索人生的意义,这是国产青春类型电影的进步。引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人不应该是摆放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应该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也许人的意义永远也没有答案,但我们也要尽情的享受这没有答案的人生。”

但不可避免的是,李芳芳的叙事不足在情节的处理上还有待提高。即使是冰山叙事,如果仅依靠一个主题与传递关系就来支撑,其实不足以支撑整个叙事的逻辑。

李芳芳在叙事的风格上,旅美痕迹格外明显却又中西结合。不论是改编James P.Carrell和David S.Clayton的《奇异恩典》乐曲,还是残腿神父基督教的十字架,甚至是沈光耀的人物形象、却也并没有完全舍弃中国传统的儒学理念,无论是陈鹏向王敏佳解释“核”意义,还是沈母拿出家训中的第三条、第七条训诫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综百家之长用以己身便是李芳芳最明显的叙事风格,李芳芳具有明显的旅美痕迹却又中西结合,她对真实的探讨来源西方,却又时处体现着传统国学的杂糅。

参考文献:

[1]李晓晨.从<陆犯焉识 >到<归来>——电影改编小说能否“一滴水见太阳”[N].文艺报,2014-5-14.

[2]巩杰.镜中之物:电影物象呈现的四种方式探析[J].当代电影,2018(7).

[3](奥)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6.

[4](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M].王家湘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真实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