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9-03-11 09:51陈加会牛献礼
中国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乒乓球拍毛根相框

陈加会?牛献礼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有三:(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2)在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本质,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了解“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一、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周长(板书:周长)。你觉得什么是周长?

生1:物体边线拉直的长度。

生2:一周的长度。

师:是的,周长、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板书)。(出示数学书)谁能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一生上前指)

师:指得真清楚,从一个点出发,沿着边缘绕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请大家拿起数学书,我们一起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全体学生动手指)

师(追问):只能从这个点开始吗?

生:还可以从角上的其他三个点开始。

师(再追问):只能从这几个点开始吗?从其他点开始行不行?

生:可以的。(上前从一条边线上的一个点开始指,沿着边线绕一周又回到了起点。)

师:刚才几位同学虽然指的起点不同,但是有什么是相同的?

生1:都指了“一周”。

生2:长度都是一样的。

生3:都回到了起点。

(PPT动态演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叫它的周长。(板书)

师(出示乒乓球拍):你能指出这个乒乓球拍一个面的“一周”吗?

一生上前指出后,PPT演示乒乓球拍一个面的“一周”。

师:你发现乒乓球拍一个面的“一周”与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数学书封面“一周”的线是直线,乒乓球的是弯线。

生2:相同的是它们都从起点出发,绕了一周又回到起点。

教师出示一个用毛根(一种可以随意弯折的手工制作材料)围成的“非封闭图形”(见图1)。

师:你能指一指这个图形的“一周”吗?

一生上前指,从起点开始,走到终点,但起点与终点无法重合。

生1:不同意,这个毛根的起点和终点没有重合。

生2:应该是这样绕的,(跑上前一边指一边说)到终点时再沿着里面的线绕回去。

师:再绕回去?大家觉得行吗?

生:不行,不能再绕回去。只有像圆、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封口的图形才有周长。

师:封口的图形在数学上叫作封闭图形,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板书:封闭图形)

生: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评析】周长首先是一个与“形”有关的概念,这是因为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图形的“一周”自然与图形本身紧紧连在一起。因此,建立周长的概念,首先要建立周长的表象,也就是从哪到哪是“一周”?“一周”什么样儿?为此,教师精心设计了找“数学书封面”和“乒乓球拍一个面”的“一周”的数学活动,将图形的“一周”从图形中剥离出来,使学生真正“看”到图形的“一周”,从而建立清晰表象。同时,教师非常注重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明晰周长概念的本质。第一次追问:“只能从这几个点开始吗?”第二次追问:“你发现乒乓球拍一个面的‘一周与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三次追问:“你能指一指这个用毛根围成的图形的‘一周吗?为什么?”课堂追问让课堂对话丰富而深刻,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步步深入,能深刻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

二、操作对比,理解周长的“形”的本质

教师让学生用30厘米长的毛根围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要让起点与终点重合。然后安排小组活动:互相指一指围成图形的“一周”,比一比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30厘米的毛根围成的,但它们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围的大小也不同。

生2:它们的周长都是一样的,都是30厘米。

师(追问):你们怎么知道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生3:因为它们都是由30厘米的毛根围成的,我们可以把它展开拉直,它们的长度都是30厘米。

学生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

师:是啊,不管围成什么样的图形,把它拉直,图形的周长都是30厘米。

【评析】周长的表象是借助封闭图形表现出来的,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的表象也要借助封闭图形表现出来,通常学生建立起的周长和面积表象比较模糊,所以部分学生难以区分周长和面积。为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周长的表象——一周边线的长度,以区分于将来学习的面积的表象——图形的大小(图形里小方格的个數)。教师设计用同样长度的“毛根”围成封闭图形的活动,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周长的“形”的表象。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不管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形状如何,它的周长都是“毛根”的长度——30厘米。用相同的“数”对“形”进行描述刻画,学生对周长的“形”的理解将更为深刻。

三、测量计算,理解周长的“数”的本质

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几种形状的相框。

师:为了使相框更加美观,加会老师准备把每一个相框像这样贴上彩线(边说边用课件演示用彩线装饰每一个相框的方法)。老师至少要买多长的彩线呢?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呀?

生:彩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要量出三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你们真能干!老师已经把相框按照实际尺寸画到了练习纸上。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任选一个形状的相框测量周长。测量之前先想一想:(1)要测量图形的几条边?为什么?(2)怎样测量?

学生合作测量、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们组测量的是圆,发现直尺不行,它弯不了,所以我们用的是彩线。先把一头放在任意一端,绕一圈又回到头儿,摁住线,再把线拉直,用尺子量出线的长度是42厘米。

生2:我们组也是这样的方法,为了保证精确,我们用线绳绕一点,就用尺子压住一点,最后量的长度是41.6厘米。

师:特别棒的方法!测量会出现误差,所以不同的组测量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生3:我们是先在圆上做一个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动一圈,到记号那里停下来,再看尺子上是多少厘米。

师:滚动的方法和绕绳的方法都是測量圆周长的好方法。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都是把弯的线变直了。

师:是的,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叫作“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生4:我们组测量的是长方形相框,用尺子测量了两条边,因为上下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左右的两条边也是相等的,所以都乘2,再把得数加起来,结果是52厘米。

生5:我们组测量的是六边形,一条边是7厘米,每一条边都是一样的,有6条边,所以用7乘6等于42厘米。

师:讲得真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怎么求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生:如果这个图形所有的边都相等的话,只需要测量一条边,再数出它有几条边,然后相乘就可以算出它的周长。

师:如果一个图形的几条边不相等呢?

生:那就把它的所有边长都量出来,再相加求和就行了。

【评析】从本质上讲,周长是一个与“数量”有关的概念,是可以量化的。因此,建立周长概念绝不能仅仅停留于建立形状的表象,而应该进一步用长度这一数值来进行刻画描述,这是建立周长概念必不可少的、关键的一步。教师在上述教学中创设的“买多长的彩线”的情境,加上学生实际测量的体验,都能够让学生建立这样的数学活动经验:周长与长度有关,周长就是一周边线长度之和,这是周长的“形”的本质。在测量曲线的长度时会出现困难,“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得到自然渗透,同时学生测量长度的活动体验也更为深刻。

四、比较辨析,区别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师:“十一”假期,很多人外出旅游。旅游公司安排A司机带领游客绕甲景区观光,安排B司机带领游客绕乙景区观光。你认为谁的行驶路线长(见图2)?

生1:乙的路线长,因为乙比甲大。(同学们大都赞成这一想法)

师:是不是大图形的周长一定比小图形的周长更长呢?能不能想办法验证呢?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2:甲和乙的上、下边一样长,左右的边一样长,中间弯曲的线也是一样长的,所以甲和乙的路线是一样长的。

同学们纷纷向生2竖起了大拇指。

师:通过刚才这个问题的解答,你有什么发现?

生:周长的长短跟图形的大小没有关系。

【评析】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谁的行驶路线长”,任务真实,问题富有挑战性。在学生出现预料之中的错误认识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在对比辨析中明确了“周长的长短跟图形的大小没有关系”,在周长概念建立之初就对比“周长”与“面积”这两个相似易混的概念,促进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

五、课堂总结(略)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乒乓球拍毛根相框
高性能高顺式聚异戊二烯乒乓球拍面橡胶的配方设计与制备
中秋,我的父母就坐在相框里
乒乓球拍A B面
冥婚
红色橡胶
冰棍相框
温馨数码相框
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