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手,等待孩子去发现

2019-03-11 09:51郭娜
中国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蚕宝宝小虫子桑叶

郭娜

案例描述

一天早上,班里出现了一个透明的盒子,孩子们来园以后,陆续围观,边看边和旁边的同伴讨论:“好多小虫子呀。”“它们好小,好可爱。”“真想摸一摸它们。”“太可怕了,我可不想摸。”子乔问:“它们是谁呀?”开开说:“我知道,它是小蚂蚁宝宝,我见过蚂蚁宝宝,它们小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站在一旁的小言则说:“不是蚂蚁宝宝,是毛毛虫宝宝。”丁丁也跟着说:“不是不是,都不是,是蚕宝宝,它们会长大的,会变成蛾子。”“不是不是,是……”

事件分析

孩子们对班里突如其来的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把看到小虫子的感受与同伴分享和交流,并对“小虫子是谁”进行了讨论,其实他们已经开始探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提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教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时间,让他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去发现。

解决策略

1.亲自做实验,观察和发现

子乔问:“这些小虫子吃什么呀?”我没有直接回答:“你们觉得它们吃什么?”尧尧说:“它吃菜叶。”雨菲说:“它会不会吃苹果呢?”开开站在旁边说:“我觉得它会吃肉。”丁丁说:“它吃桑叶。”还有的说吃胡萝卜,还有的说吃杨树叶。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我说:“这样吧,明天把你们认为小虫子吃的食物都带来,我们试一试。”

第二天,孩子们把准备的各种食物分别放在提前準备好的观察皿中,并在里面各放了一只小虫子,仔细观察和讨论。就这样,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下午,孩子们举着自己的观察皿,开始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尧尧说:“小虫子不喜欢吃生菜叶。”雨菲说:“它也不喜欢吃苹果。”开开说:“它也不喜欢吃肉,连闻都没闻。”清怡也分享自己的发现:“小虫子也不喜欢吃胡萝卜。”恩企说:“杨树叶它就闻了闻,但是没有吃。”丁丁则兴奋地举着自己的观察皿说:“小虫子吃了我的桑叶。”大家都跑过去看。果然,桑叶的边上有被吃掉的弧度,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惊讶地说:“这小虫子就喜欢吃桑叶呀!”看着孩子们充满好奇的样子,我接着问:“就喜欢吃桑叶的小虫子是谁呢?”孩子们不说话了。我接着说: “这样,今天我们回家一起查一查,喜欢吃桑叶的小虫子它是谁,好不好?”晚上,很多孩子迫不及待地在微信群中分享自己的查阅结果,“喜欢吃桑叶的小虫子是蚕!”孩子们的猜想也就有了答案。

2.安排值日生,分组照顾

孩子们对蚕的喜欢一直没有减弱,每天都有不少孩子给蚕准备食物,大家也争着抢着给蚕更换桑叶,清理蚕沙。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照顾蚕的活动,孩子们提议制定任务表,把照顾蚕的任务放在值日生的职责里。这样一来,每个小朋友都有照顾蚕的机会。值日生不光要做基础的照料工作,还要关注蚕的生长变化,把当天蚕的样子拍下来,做好记录,贴在日历册中,便于其他小朋友长期跟踪观察,了解蚕的成长历程。

3.关注新问题的生成

一个周末回来,有几只蚕死了,于是大家纷纷围在一起讨论原因。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临时将当天的教育活动调整为“蚕为什么死了?”,有的说因为周末没人照顾蚕,蚕饿死了;有的说因为天气太热蚕被晒死了;还有的说因为蚕吃了不干净的叶子。我接着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不让蚕再死了呢?”孩子们纷纷提议,“周末的时候把蚕带回家,这样我们就可以照顾蚕,蚕就不会饿到了。”“我们可以给蚕制作一把遮阳伞,这样就不晒了。”“我们在给蚕准备食物的时候一定是(要准备)没有打过农药的桑叶。”

第二天,就有小朋友自制了一把遮阳伞,为蚕遮阳;周末的时候,孩子们主动承担照顾蚕的任务;值日生在准备桑叶的时候也都会考虑叶子是否打过农药。有了孩子们的细心照料,蚕宝宝们都健康地成长。

通过“蚕死了”这一事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探索的平台,让他们关注到这一现象,对蚕的死亡原因进行思考和猜测,最后结合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又帮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了解了天气与动物、食物与生命的关系,体会到了饲养的乐趣。

4.教师参与,为活动添风采

我发现,蚕只吃桑叶叶肉的部分,不吃叶脉,被蚕吃完的叶子还保留着完整的叶脉,看上去很美。于是,我灵机一动,把这些叶子保存起来,压膜打孔,挂了起来。第二天,孩子们进入教室,被这个挂起来的东西吸引了。“哎,这是什么东西?”“这是不是叶子呀?可是怎么是这个样子的叶子呢?”孩子们你摸摸我看看,不断地讨论着。我笑了,原来孩子们很容易满足,只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切都会变了。这时,一个孩子举着叶子跑过来问:“老师,这是不是蚕吃剩下的叶子呀?”“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猜的,我看着像被蚕吃过的。”我朝他点点头,微微笑了。他激动地跳了起来,转身对其他小朋友嚷:“我知道这是什么了,我知道这是什么了……”看到孩子惊喜的样子,我真开心。后来,孩子们经过观察也发现蚕只喜欢吃叶肉。

我们又把每个阶段的蚕砂分别存起来。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同样都是蚕的粪便,但是蚕砂的大小有变化。这又引发了孩子们的关注,原来小蚕排出来的蚕砂都是小小的,长大的蚕排出来的蚕砂也大了。由此推理,孩子们猜测长大的蚕吃的食物多,小蚕吃得少。

5.共同见证蜕变的过程

经过孩子们的细心照料,蚕宝宝终于结茧,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着实惹人喜爱,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用手触摸,感受蚕丝的神奇与伟大。翘首期待中,蚕蛾破茧而出,孩子们欢呼跳跃。后来,孩子们又见证了蚕宝宝的降临,大家一起收集起来,等待着生命的延续。最后,我们一起把蚕蛾放飞到户外,让它们回归自然。

案例反思

整个观察和饲养蚕的过程,都是幼儿们自己照顾、观察、记录。他们见证了蚕的生长历程,见证了蚕破茧而出的神奇现象,见证了生命的再次延续,也见证了幼蚕的不幸夭折。面对幼儿的疑问和好奇,教师将此现象设计成一次教育活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死亡的原因,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通过亲自实践和尝试,他们的责任心更强了,学习态度更积极了,动手能力也提升了。我想,这次养蚕的经历会让幼儿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幼儿园)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蚕宝宝小虫子桑叶
小虫子的梦
爱吃桑叶的蚕宝宝
《我是一只小虫子》写话设计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小鸡啄虫
跳个快乐的虫子舞吧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