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03-11 09:51汪明虎
中国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风学风建设

汪明虎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期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坚持正确导向、彰显共同价值、发展核心素养、注重继承发展、突出文化特色、着力体系完整六个方面的原则。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层次,是师生共同认同、传承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学校真正的“魂”,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上。治学办校理念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关系着培育什么样的学生,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等重大问题,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发展愿景上。

构建学校文化体系,首先要培育学校文化的根脉——师德与师魂。每一代教师自觉秉持、传承与弘扬这所学校的精神,这才是一所学校历久不衰、发展壮大的源泉和动力。笔者认为,崇高的师德具体体现在优良的教风上,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决定了其教学水平和成果。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教师的理想信念应该是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

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的道德情操体现在对教育事业是否忠诚和热爱上,“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基础,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的教学管理之中。教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各個方面。

构建学校文化体系,核心是孕育学校文化的结晶——学风。如果说学校文化是母体,既要影响、引领“教风”,更要孕育、诞生优良的“学风”。笔者认为,学风构建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也是一个持续不断淬火煅剑的过程。学生初入学校,总会好奇地感知体验,此时,就应持续不断地强化初始印象,让他们在这种无形氛围中有一种冲动、一种渴望、一种自信。接下来,要交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上进的原动力,校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植入终身学习的理念。

孕育的过程是艰难痛苦而幸福的,要想有好的结晶,即优良的学风,学校文化这个母体必须是温暖的、广阔的、肥沃的,并且永远充满活力,一旦母体板结、贫瘠,失去生机,那么这所学校必将衰败没落。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肩负着文化基因的传承、激活与代谢,所以作为一校之长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开放进取的文化胸怀。

学风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学风是校风、教风、班风的集中体现,而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学风建设是关键,优良的学风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热爱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挥实力,实现自我价值。为此,办学理念要为学风建设确定方向,校风要为学风建设奠定基础,教风要为学风建设增加效能,班风要为学风建设营造气候,各层面的学校文化建设都应聚焦学风,引领学风,围绕学风这一中心来展开。

二、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也是教育学生的隐形资源。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价值目标和审美取向。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即学校地理环境、学校规划布局、学校建筑设计、校园绿化美化、学校人文景观、学校文化传播设施。

学校物质环境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寓情于境,寓教于景,寓育于景,寓润于景。利用和创设寓意深长的校园人文景观,起到文化教育教化的作用,即所谓的巧借自然之物,达成教育之目的。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既要注重校园物质环境的改造和创新,也应重视各种文化设施的建立与健全。学校应开设电视、广播、报亭等传播工具和图书馆、演讲厅、思想论坛、外语世界等活动场所。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一个秩然井然、草木葱葱、空气清新、卫生整洁的学校,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平静心境、净化心灵。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聆听名师讲座,在林荫大道和同学亲切交流、激烈争论,在操场草地上强身健体,挥洒青春汗水,在图书室里和古今中外的大师心灵沟通,这是每个学子的梦想,也是学校管理者努力奋斗的目标。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教学、生活活动中形成的机构和管理制度,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运行和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并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才能规范师生的行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制度文化也应该是理性与人性、柔性与刚性、稳定与变化、可塑与可控和谐统一的有机结合,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在法律规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不得订立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土政策”。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学校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秩序和文化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文化管理为目标,适应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教风学风建设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谈新课改对初中教师的要求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