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丛书序

2019-03-11 09:51钟秉林
中国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丛书历史教育

钟秉林

编者按

在中国走向工业社会的艰苦历程中,乡村成为人才的输出地,资源的供给处。这一进程中,乡村教师这一庞大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默默奉献了自己的力量。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一部专门书写乡村教师的著作。在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历时几年,终于完成了《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丛书的编纂,2018年8月出版发行。丛书编纂团队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真实记录1949年以来五代乡村教师的生命历程与职业生涯,希望通过乡村教师的口述,描绘新中国乡村教育的变迁以及乡村教师的精神风貌。本期,为读者呈现丛书的两篇序言,以期引起更多读者对乡村教师的关注。

早在几年前,就听郑新蓉教授说她在组织团队搜集、整理新中国乡村教师的口述史,现在这些教师口述史要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觉得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六七十年来,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出现一定的曲折。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对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教育历史进行深入的梳理、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当代这个社会,特别社会中国教育的特征与问题,把握党和国家及人民大众对教育的需要,最终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往教育历史更多的关注制度、思想、重要人物、教育普及等宏观历史,很少关注乡村教师群体的历史。乡村教师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最基层落实者,更是新中国教育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教师自身的生命经验和作为教育亲历者的叙述,可以从更细微、更具体的层面深入反映新中国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反映新中国教师的气质、精神面貌。忽视教师的历史,很难算得上是完整的教育历史。忽视教师作为亲历者对不同时期教育实践活动的描述,仅仅依赖宏达叙事的概览,显然是有局限性的。

口述史研究通过对当代人物的访谈,既可以收集储存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事实,又能够反映个人的认同、行为、记忆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是一种历史诠释和知识建构的学术路径。近年来,虽然不少学者也在关注口述史,但是关注乡村教师口述历史的学者还非常少,在我看来,通过口述史来还原乡村教师生命经验,再现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农村人口的比重远远超过城市人口,农村的地域范围之大也远在城市之上,毫不夸张地说,乡村教育的发展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但自鸦片战争以后被迫现代化以来,我国的乡村、乡村教育并没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并获得相应的发展。中国现代乡村教育大力发展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历代乡村教师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的现代乡村学校由无到有,由借用宗祠、寺庙、民宅,1~2名教师几个学童组成的小学校,变成后来教学楼、风雨运动场、教师和学生宿舍楼齐全,配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实验器材,能容纳上千人现代学校。这中间,乡村教师功不可没。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这块基石的奠基者,而乡村教师是新中国乡村教育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建设者。

虽然党和国家会定期表彰一些为乡村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但对占教师比例多数的乡村教师整体而言,被表彰者毕竟是少数。以郑新蓉老师和胡艳老师为总主编的《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丛书的出版,无论对庞大的乡村教师群体,还是口述史学研究都是件幸事、也是大事。丛书中涉及的乡村教师从地域上来说覆盖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从教师的出生年代来看覆盖了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每个阶段,从民族构成来看包含了14个民族的乡村教师,从时间维度上看包含“新中国第一代乡村教师”“新中国第二代乡村教师”和“乡村青年教师”三个群体,从身份维度上还专门包含了“乡村男教师”“乡村女教师”和“少数民族乡村教师”三个群体,基本上覆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类型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如果能再关注“知青教师”“农场教师”,会使《乡村教师口述史》显得更完整。)这套丛书所涉及的乡村教师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环境的巨变,他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各个时间节点上乡村社会与教育的巨大变迁,以及不同政治环境中乡村教师的存在样态。可以说,丛书从多个维度生动地、全方位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记录了不同地区乡村教育的历史演变。该丛书在帮助我们了解乡村教育发展历程的同时,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这个为新中国乡村教育开拓、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群体的理想、信念、情操,以及对乡村孩子、乡村教育的大爱。而且,这套书的出版也对补充现有当代教育史料,推动当代教育研究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更为可贵的是,对于促进口述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口述史方法向教师教育领域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势头迅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的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乡村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任何发展现状都有历史继承性,要深入理解今天我国乡村教育的现实,就必须回顾过去的历史,当我们从教师个体的记忆中将过去发生的点点滴滴挖掘出来,乡村教育的发展逻辑也会在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视野中逐渐变得清晰。因此,通过这套丛书中75位教师的口述史,我们可将当下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发展的思考置于微观历史背景之中进行审慎的考量,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教育现实、明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口述史的搜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艰苦,十分耗费人力、财力的基础性工作,要求从事者有很高的史學素养和高度负责的历史态度,特别需要研究者深入田野,不畏艰苦地探访、搜集与挖掘。感谢郑新蓉老师带领的团队为此做出的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

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丛书历史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