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丛书序(2)

2019-03-11 09:51郑新蓉胡艳
中国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郑新蓉?胡艳

《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终于出版了。这套5册的乡村教师口述史丛书涵盖新中国成立至今在乡村的主要教师群体——第一代(新中国成立初入职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第二代(1958年“大跃进”时期至1970年入职)乡村教师,青年乡村教师(当代)、乡村女教师以及乡村少数民族教师。他们的口述故事给我们展现了新中国一代代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及其精神风貌。

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教育社会学研究团队自21世纪初以来,一直致力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改进工作。2012年9月,北师大教育社会学研究团队开设了“教育社会学研究专题——中小教师口述史”研究生课程,为教师口述史研究进行了理论和人才准备。2013年,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进行当代教师教育史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同时,也着手乡村教师口述史的工作,我们的团队由此扩大。机缘巧合,在一次会议上,碰到了广西教育出版社的石主编,历史专业出身的她对口述史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教师口述史对教师与教育研究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对我们的乡村教师口述史充满兴趣,从而促成了此次的合作。也非常荣幸,国家出版基金把它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出版计划,从而成就了这套书的出版。

为何我们选择面向乡村的教师,书写他们的

故事呢?

一、教师,乡村教育的灵魂

百年多的现代化历史是中国一步步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的历史。社会主义工业社会的艰苦发展历程中,乡村成为国家建设人才的输出地和丰富资源的供给处。

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方针,使数以亿计与教育几乎绝缘的广大农家子弟得以接受基本的教育,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由低成本的普及教育发展到国家义务教育体制的全面保障。期间六十多年,乡村教师是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个群体。

乡村教师自古有之。古时的私塾先生是帝王威严和政令的传递者,他们为封建帝国的统一、民族的融合以及传统农业社会治理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新中国的几代乡村教师,在极其艰苦的奋斗进程中,在城乡巨大差异的发展条件下,为乡村乃至国家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乡村教师用自己全部的知识、能力和教育信念,撑起乡村教育一片蓝天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并不处在同一发展条件。由于国家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极其有限的人力条件,为了在“冷战”和相对孤立的状态中自力更生,建设工业化强国,我们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资源和精力以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工业化。这一时期,是我们的乡村教师用自己并不坚实的肩膀为乡村孩童支撑起教育的蓝天。

由于现代教育基础的薄弱,我国不少乡村地区的中小学校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乡村教师首先建立的。他们或利用村里的祠堂、庙宇,或借助社队仓库、闲置屋,或借用村民住宅,或自力更生建起茅草屋,使当地的孩子不用跋山涉水,而是在家门口就能上现代中小学;也使当地很少有机会上学的女孩第一次接受了学校教育。他们因陋就简,在教材不足时自编教材,在师资不足时任全科教师,甚至在没有教室时把自家房屋划劈出来,为乡村孩子开启了早期的启蒙教育。

在困难年代,许多乡村教师会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上不起学的孩子交学费;会在遭遇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的年份省下自己的口粮补给学生;会因为山路遥远不放心学生安全,每日放学送学生回家;会在学生不慎掉入水中的时候,不顾水流湍急汹涌,跳入水中救起年轻的生命。他们还会在学生与家长剑拔弩张的时候,和声细语地做学生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家校关系。他们的行动,让许多学生萌生“长大以后当老师”的美好愿望。

许多乡村学校干部和教师在条件简陋的当时,请求地方政府辟出几分地,业余时间带领学生除草、种菜,使学生告别了咸菜就剩饭的日子;他们还会凭借朴素情感和公关能力,让上级部门和企业批给他们紧缺物质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把茅草屋和四面漏风的教室建成窗明几净的教学大楼,使校园成为当地靓丽的风景线;他们募集资金把学生上学的泥泞路铺成了柏油马路。乡村教师们通过艰苦的努力,使一些原本只有几个人的山间教学点成为吸引众多学生、教学条件良好、教学质量上乘的学校。

可以说,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乡村教师不顾清贫、不畏艰辛地长期奋斗在乡村教育一线,就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可能,没有稳定与繁荣的今天。

2.乡村教师是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社会联结的桥梁

我国许多乡村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仍然长期处在农业为本的社会中,因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他们所依赖的生产生活知识和能力,仍具有前现代农业社会的特征。公共学校在乡村的建立和乡村教师的存在,使得这些古老而相对边远的乡村与现代的城市和工业连上了线。

乡村教师给乡村的孩童们打开了现代文明的窗口。他们教给学生现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农业知识和社会知识,使一代代农村学生能够成才,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乡村教师把自己在城市接受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文明传授给学生,带领学生接触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有些乡村教师生怕学生们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脱节,甚至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带学生走出乡村,亲身体验广阔的世界,在学生们心中树起远大的理想。

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多乡村教师把自己与乡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服务乡村。在农村集体化年代,教师兼顾基础教育和扫盲教育,为乡亲们写信、写春联;带领学生参与生产队的研发新型农具,帮助生产队修缮农业机械;因地制宜,为乡村设计和建立小型水电站,使基層政府、村民、学校都能用上免费的电;帮助引流和安装电视信号,使老百姓能看上电视,村民的生产、生活能够顺利开展。

可以说,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中与城市化的浪潮里,正是乡村教师的存在和作为,使原本依赖于传统农业文明的乡村教育没有被快速的现代化进程所抛弃,并且有序和快速地发展着。

3.乡村教师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乡村,维护了乡村的稳定与发展

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致力于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把党和政府的建国思想、理论基础、治国理念,以及建设的方针政策很好地传递下去,如何培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建设美好共产主义社会的新型人才,除了要依靠强有力的各级政府组织,更要依赖学校教育和广大教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扫盲运动就是以乡村教师为主力。他们在教乡村百姓识字的同时,还传授那个时代的革命歌曲,既丰富了当地村民,特别是青壮年的业余生活,也提升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认同。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的知识分子,经常帮助基层乡镇政府开展当地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书写标语、出版墙报与漫画、组织“宣传队”和“宣讲团”,在生产一线发挥宣传作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与期望通过教育、文字、图画,以及歌舞表演等形式传递给乡村。

二、教师口述史的价值和意义

口述史的兴起,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与学者研究视角和立场的变化有关,即将历史研究关注的对象从上层社会的精英转为普通的人民大众,口述史学则成为他們实现这场转移的有力武器[1]。让那些过去没有掌握话语权的人们——底层百姓、少数民族族群、妇女通过自身的口述发出自己声音,使这些个人的经历、行为和记忆有了进入历史记录的机会,并因此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因此,中国乡村教师口述史的收集和整理更有一番特殊的意义。

1.丰富了当代教育、教师研究的资料

由于对“史料”的固化认识和技术限制,长期以来,乡村教育资料的范围是很局限的,多是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以及历代学校发展的统计数据。而从乡村教师口述史中,我们可以读出: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乡村,学校是如何建设发展起来的,政策是如何因地制宜地落实的;在师范院校无法提供基本师资保障的时期,乡村教师队伍是如何建设的;我国历代乡村教师的精神世界和情怀是怎样的;乡村教师教学有哪些独特经验和教训,等等。乡村教师口述史能为教育研究、教师研究提供很多丰富且鲜活的、落地的史料,对研究当代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历史等都极有价值。

2.开创了教师历史的另类写法

至今,我们没有一部《中国教师史》,或类似“地方乡村教师史”的著作。乡村教师作为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角色,作为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群体,我们有必要为他们“树碑立传”。我们所做的不是传统的史学著作,而是用乡村教师自己的语言和声音、记忆和情感,书写一部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历代乡村教师的生命故事与教育史。他们对自己生命历程与教学生涯的叙述,勾勒出1949年以来五代乡村教师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教育情怀、身份特征,以及他们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在口述中,我们看到共和国革命、斗争、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时代主旋律中的乡村教师,一方面承担着现代国家和现代化的使命,另一方面也追求“修齐平治”、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2]。

3.建构并贡献中国自己的教师研究和发展理论

目前,教师教育的研究受西方影响甚深,也的确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该如何发掘和梳理中国自己的理论和经验?我们的确在经济、文化等条件还不十分具备的时候,创造了农村全面普及教育的辉煌,实现了让每一个孩子上学的目标;我们的确建设了一支踏实、肯干、积极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他们可能学历并不高,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缺文少教的年代,他们为乡村孩童点亮智慧、文明之光,在工作负荷重、拜金主义盛行且留守儿童居多的乡村学校,他们还坚守教师操守、伦理。我们相信这些教育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经验对世界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对研究中国的教师教育更是一座宝库。

参考文献

[1]定宜庄,汪润主编.口述史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

[2]郑新蓉.共和国五代乡村教师代际特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