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西兰花产业解惑破局之策

2019-03-12 01:22赵贵云邓国庆张祥明葛三建朱培蕾刘才宇徐颖
长江蔬菜 2019年1期
关键词:阜阳市西兰花蔬菜

赵贵云 邓国庆 张祥明 葛三建 朱培蕾 刘才宇 徐颖

导读:西兰花质脆嫩、味清香、营养丰富,兼具食药功能,有“蔬菜皇冠”、“防癌蔬菜”的美誉。对阜阳市西兰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找到了破解难题之良策,为处在困顿疑惑的当地西兰花种植大户增收致富解除了心头之患,坚定了助力阜阳西兰花产业发展的决心。

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L.var.italicPlanch.)又名绿花菜、青花菜、木立花椰菜、意大利芥蓝等,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以绿色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西兰花营养丰富,每100 g鲜菜中含蛋白质 3.6 g、糖 7.3 g、脂肪 0.3 g、矿物质 5.9 g、维生素C 113 mg、胡萝卜素 2.5 mg,维生素 B1、维生素 B2及磷、钙、铁等矿质营养[1]。西兰花质脆嫩、味清香,兼具食药功能,有“蔬菜皇冠”的美誉[2];尤其是具有防癌、抗癌功效,在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蔬菜排行榜上,西兰花名列前茅,被誉为“防癌蔬菜”[3,4]。

西兰花原产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一带,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深受消费者欢迎,19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后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国主要蔬菜种类之一,栽培总面积约100万亩(6.67万hm2),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湖北、河北坝上、甘肃兰州等地[5]。安徽阜阳市西兰花栽培自2005年开始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已成为阜阳市现代农业的特色产业之一,为生产者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对阜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阜阳市西兰花产业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阜阳市西兰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西兰花产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 西兰花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概况与种植规模

阜阳市西兰花生产最早始于颖东区老庙镇,由颖东区返乡创业人员于2005年引种成功,2008年成立了老庙镇马圩西兰花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集中经营,以反租倒包的方式进行栽培管理,2009年注册了“马圩牌”商标。经过多年的发展,马圩村成为远近有名的西兰花种植专业村[6,7]。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适宜的环境气候给西兰花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动力和条件;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西兰花生产技术培训,广泛推广西兰花科学、标准化生产技术,阜阳市的西兰花产业从无到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不但带动了颖东区正午、枣庄、口孜、冉庙等乡镇的西兰花种植,且辐射至颍上县、颍泉区、阜南县、金寨县等周边县域,至2017年阜阳市西兰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 333.3 hm2(含复种),年产值达9 00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颖东区为主的特色产业带。

1.2 生产现状

①生产季节与种植模式 西兰花生产主要为春、秋两茬。春季于1月上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开始定植,4月中旬至5月采收;秋季于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开始定植,采收期在10月下旬至次年1月。生产者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园艺设施开展西兰花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成熟的栽培模式,形成了 “春西兰花—毛豆/南瓜/玉米—秋西兰花”“春西兰花—毛豆/南瓜/玉米—秋结球生菜/娃娃菜”“春结球生菜/娃娃菜—毛豆/南瓜/玉米—秋西兰花”等周年高效生产模式。

②主栽品种 西兰花品种大多从日本或美国引进,根据市场需求选用具有抗病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优质高产品种。早期品种主要为绿带子、梅绿90、盛绿180、优秀、早生圣绿等;当前品种主要为耐寒优秀、炎秀、盛炎、阳光等。

③种植布局 阜阳市西兰花种植主要分布在颖东区,主要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规模化生产,规模种植每季面积基本稳定在540 hm2左右,其他各区、县的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承包及分散种植面积约200 hm2。规模较大、发展良好的有阜阳老庙镇马圩西兰花合作社、东华西兰花种植有限公司、阜阳汇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颍上县共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枣庄镇向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生产基地。

④生产新技术应用现状 阜阳市西兰花生产技术起步较高。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良种、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和模式全面应用,促进了全市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西兰花生产基地,良种应用率100%,穴盘基质育苗应用率90%以上,早春(3月之前)定植和秋茬栽培后期应用大棚或中小拱棚覆盖保障生产;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应用率 100%,防虫网、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害绿色防治新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但覆盖率不高。

1.3 销售现状

2017年全市西兰花产量约7.0万t,主要以“订单+市场”相结合的新型销售模式供应国内大中城市,部分出口外销。在北京、天津、郑州、广州等城市拥有稳定的批发市场,近年与当地及省会城市的一些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拓展了营销渠道。同时,部分生产企业或大户也根据西兰花销售经营商反馈的市场行情及预测等信息,安排种植适销品种和调整生产面积。

2 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不完善

①大棚设施不规范 阜阳市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的现象,温室、大棚等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容易受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影响。首先,大棚结构简单,常不安装斜拉杆、横拉杆,如遇暴雪,耐压性低,易倒塌;其次,棚内无加热设备,棚上积雪无法及时融化,而棚距过小,除下的积雪对大棚侧翼压力过大会造成大棚变形坍塌。

②灌溉设施不完善 蔬菜生产基地农田水利条件普遍不够完善。阜阳市南临淮河,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而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此阜阳地区气候具有以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过渡带气候特征,气候变异明显,旱、涝灾害频繁。而排灌设施不足,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③机械化装备应用不足 阜阳市西兰花种植在耕地、灌溉、植保等诸多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仍存在着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装备应用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棚室设施与节水灌溉装备标准化水平低,影响开沟、铺膜、定植等农业机械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一些高效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应用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如育苗生产线、蔬菜移栽机、铺膜机等。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

2.2工厂化育苗有待加强

缺乏专门的西兰花育苗工厂,虽有龙头企业开展了穴盘基质育苗,但育苗设施装备明显不足,环境控制能力差,育苗能力有限,不能满足西兰花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夏季仅靠遮阳网遮荫降温,高温期间极易形成高脚苗;冬季气候酷寒时,加温设备简陋或无加温设备,长期低温下易形成僵、老苗,不利于培育健康适龄壮苗。

2.3 栽培管理技术粗放

①生产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低 良种良法是生产出优质高效蔬菜产品的保证,良种更是优质的基础。阜阳市近几年西兰花主栽品种为耐寒优秀,因其花球紧密,花蕾大小适中、品质优,十分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同时又由于其适应性较广、抗性较强,因此一些西兰花生产基地春秋季节及不同播期都选用这个品种。但耐寒优秀作为春季生产品种,耐热、耐雨性较差,春末夏初气温较高,容易早衰;露地栽培或生长后期去除棚膜后,如遇雨水多的年份,花球易腐烂,例如2018年5月,此时正是花球膨大期,因气候异常,雨水较多,加之排水不畅,造成西兰花软腐病大面积发生,导致部分蔬菜生产基地西兰花基本绝收,损失惨重。这充分暴露了西兰花品种单一、品种与生产季节不完全匹配及生产管理薄弱的严峻现实。

②肥料使用不规范、不科学 西兰花生产中普遍存在肥料用量过大,有机肥使用不规范,化学肥料使用不科学等问题,造成西兰花产品产量、质量参差不齐。肥料投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西兰花的养分需求来合理安排,大多根据经验盲目大量施肥;偏施氮肥,大量元素间比例失调;同时,无机肥和有机肥的投人比例不平衡,化肥投入量大、有机肥投入量不足,且存在不施有机肥的现象。

③绿色防控技术不到位 因西兰花种植效益较高,受设施的限制和经济利益的驱动,难以全面采取科学轮作、深耕及休耕养地等农艺措施防控病虫为害。西兰花连作现象比较普遍,一般年种植2茬,2茬之间种植1茬毛豆或其他作物,复种指数较高,导致同源病原菌孳生繁殖,使病虫防治次数和用药量呈增加趋势。

蔬菜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病虫害无害化防治。生产者在生产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概念、标准认识模糊,安全用药意识差,农药施用技术不规范、不合理;对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施药安全间隔期,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等技术措施应用不到位;重视化学农药防治,忽视物理方法、农业措施等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因生物农药药效稍慢,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生产中多选用化学农药,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将其作为解决蔬菜病害问题的唯一法宝等。

2.4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需继续加强

新时期农产品的竞争焦点是质量,国际市场的质量竞争尤其激烈,技术壁垒日益森严。根据对中国技术性贸易受阻产品检索信息的分析,农药残留超标是我国西兰花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微生物限量超标次之[8]。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关注日益提高,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越来越大,许多蔬菜批发市场纷纷建立了农残检测机构,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

阜阳市自然条件优越,西兰花质量有明显优势,但质量安全管理科技含量较低,缺乏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检测、认证体系。生产大多以经验为主,管理粗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病虫害防治仍存在盲目、过量使用农药的现象,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 阜阳西兰花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①提高棚室标准化建设 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合作社等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合理规划修建蔬菜生产区的道路及排灌系统,提升新建温室、大棚等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高对雨雪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②加强排灌系统的建设 针对近几年阜阳市降雨量明显增多,而西兰花种植区骨干排灌系统没有建立,涝灾频发的现状,根据阜阳市气候特征和水资源状况,建议重点加强排灌系统的建设,建设排灌结合、旱涝兼治、开发地下水资源灌溉为补充的排灌系统,消除旱涝灾害对蔬菜生产的不利影响。

③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设备、器械和农机具,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率。

④加快加强贮藏冷库建设 做好采后处理,减轻采后损耗和品质下降,提高产品附加值。

3.2 加快工厂化育苗建设

加强蔬菜育苗现代化设施建设,加快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引进自动化蔬菜育苗生产线,利用智能装备实现温湿度自由与自动调控,提高壮苗培育能力和效率,实现秧苗订单生产,合理安排播种期,使育苗、供苗时间精准化,为西兰花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

3.3 提高优质高效栽培管理

①引进新品种,优化、创新西兰花生产模式 瞄准西兰花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引进新优品种,根据适应性、抗病性和抗逆性等表现,综合考量产量和品质,筛选不同季节、不同模式下的适宜品种,合理搭配,分期播种,分批收获,降低种植风险,延长供应时间;充分合理利用设施环境进行立体栽培,结合应用水肥药一体化等新技术,优化、创新西兰花生产模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带动作用,示范推广西兰花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新、优模式。

②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产品品质 根据不同品种和产品要求,合理密植;根据不同物候期,调控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出现早抽薹、花球松散、毛花球、花球颜色不佳等现象;加强生产技术管理,促进植株正常健康生长发育,增强植株抗性,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西兰花产量和质量。

③规范养分优化管理 阜阳市西兰花生产基地大多为新建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不突出,但生产者要有危机意识,未雨绸缪,纠正经验性施肥,摒弃盲目施肥,建立先进的养分管理模式,制订并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方案,增施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化肥,有针对性地补充中微量元素,发挥各元素间的交互作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产生次生盐渍化现象,阻碍西兰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④加强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 加强蔬菜病虫害绿色生态综合防治理念和技术的宣传工作,制订并推广西兰花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有机地融合多种方式进行科学防治,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3.4 加大科技培训,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西兰花生产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必须要有一批“精育苗、懂栽培、善管理、会病虫害绿防、通采后处理”等技术的生产者和技术员。加强宣传培训,利用技术提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渠道,举办短期培训班,集中授课和开展技术讲座,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发放科普书籍和明白纸、观看技术示范推广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西兰花实用种植技术指导;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龙头企业或生产大户,在西兰花生产关键时期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农民技术员、生产大户到生产管理水平高的生产基地观摩、学习、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生产者的栽培管理水平。

3.5 建立健全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质量安全管理时刻不容放松,加强西兰花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制订西兰花生产、贮运等系列技术标准,推进西兰花产业标准化管理,强化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监管,建立生产档案,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从环境、土壤、灌溉水、品种、田间管理、贮藏保鲜和加工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把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倾力打造阜阳市西兰花品牌,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促发展,不断提高阜阳市西兰花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阜阳市西兰花蔬菜
彩色西兰花绘就七彩乡村经济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奇怪的蔬菜
蔬菜
星级大厨
西兰花
阜阳市纤检所组织召开市内大商场负责人座谈会
蔬菜也“疯狂”
习近平视察阜阳市白行村
再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