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黄秋葵栽培技术规程

2019-03-12 01:22李湘球王小凤朱德彬陆建林简志刚
长江蔬菜 2019年1期
关键词:苗龄黄秋葵拱棚

李湘球 王小凤 朱德彬 陆建林 简志刚

导读:近年来黄秋葵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了绿色食品黄秋葵的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肥料、农药使用和要求,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作畦,定植,田间管理,再生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留种,生产档案管理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黄秋葵的范围,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肥料、农药使用和要求,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作畦,定植,田间管理,再生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留种,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黄秋葵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文件。

3.1 塑料大棚

宜采用无滴塑料薄膜覆盖的6 m或8 m宽的拱圆形棚,棚架可为竹木、钢材或是其他坚固的复合材质。

3.2 小拱棚

宜采用高 45~50 cm、跨度 80~120 cm、长度 15~30 m 的塑料拱棚。

3.3 炼苗

炼苗是指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使其定植后能够迅速适应露地的不良环境,缩短缓苗时间,增加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

3.4 再生栽培

当主秆长到一定高度,节间距缩短、结果变小时,采取保留和促进主秆基部分枝生长,形成结果枝产果的栽培措施。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除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外,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5 肥料、农药使用和要求

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的农药、肥料种类按NY/T 393、NY/T 394 执行。

6 栽培季节

江西省春、夏季均可播种,以春季播种为主。春播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移栽,6~11月采收,播种到始收65天左右;夏季6月前播种,可在8~11月采收。春季栽培采用塑料大棚加小拱棚设施育苗,前期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栽培,可提早在2月中下旬播种,3月下旬4月上旬移栽,比正常露地栽培可提早10~20天采收。

7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的品种,如赣葵1号、赣秋葵2号等。种子质量要求为: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5%,水分含量≤8%。

8 播种育苗

8.1 播种前准备

①育苗设施 塑料大棚、小拱棚。

②营养土配制 采用有机肥与前茬为非锦葵科(如黄秋葵)园土按3∶7的比例充分拌匀,配制成营养土,或使用专用商品育苗基质。

8.2 种子处理

①晒种 播前将种子晾晒1~2天,每天3~4 h。

②浸种 将晾晒好的种子用清水冲洗,用50~55℃温水浸泡半小时进行温汤消毒后,放入清水中浸 5~10 h。

③催芽 将浸种后种子用清水冲洗后,放入25~30℃环境条件下催芽,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用种量为250 g/667 m2左右。

8.3 播种育苗

①床土育苗 取富含有机质的园土或是施用占园土20%的有机肥或草木灰作苗床土,作成播种苗床,苗床宽 1.0~1.2 m,床沟深 30 cm、宽 30 cm。播前3周用20%三氯异氰脲酸用量为40 mL/m2施于苗床土中对床土消毒,对水量以施用后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0%左右而定。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5天,除去覆盖后2周,待药充分挥发后方可播种;或用其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土壤消毒剂对苗床消毒后播种。播种量为40 g/m2,均匀点播后盖1 cm土层。当苗龄30天左右,2~3片真叶时移栽。

②营养钵育苗 采用直径和高分别为8 cm×8 cm的塑料营养钵,装实营养土离钵口1.0 cm处。育苗数量多于需苗量的10%。装好的营养钵摆放在苗床上,苗床宽度1.2 m。每穴播1粒发芽种子,播种后覆盖床土1.0 cm厚,再用水洒湿。播后出苗前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洒床面,当苗龄30~40天,3~4片真叶时移栽。

③穴盘育苗 采用50~72孔穴盘装实商品育苗基质,每穴播种1粒。当苗龄30天左右、2~3片真叶时移栽。

8.4 育苗管理

早春栽培,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育苗,播种盖土洒湿后覆膜保温保湿,种子发芽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出苗后适当控制土壤湿度,棚温保持在白天 23~28℃,晚上 15~23℃,确保健苗壮苗。 移栽前要适当炼苗,提高移栽成活率。

9 整地作畦

选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为宜。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20~30 kg。定植前1周作畦,畦面宽100 cm,沟宽30 cm、沟深25~30 cm。畦面覆盖厚度≥0.1 mm的地膜,做好沟渠配套,方便排水及灌溉。

10 定植及田间管理

育苗移栽,苗龄30~40天、具有2~3片真叶时移栽定植。单株定植,株距40~45 cm、行距60 cm,每 667 m2栽 2 500~2 800株。

注意及时摘除基部分枝,清除畦间杂草。结果盛期每10~15天追一次肥,每次每667 m2撒施复合肥5~10 kg。生长期内要保证土壤水肥充足。

11 再生栽培

在夏末初秋时节,主秆采果节位较高,不便于采摘,嫩果也开始变小,这时依据品种、土肥、长势和结果情况,保留主秆基部1~2个新发侧枝,并667 m2辅施三元复合肥10~20 kg作促长肥。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以保新枝生长结果。

12 病虫害防治

①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

②主要病虫害 黄秋葵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病毒病、根结线虫病、蚜虫、蓟马及夜蛾类等。

③防治方法 a.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轮作,培育无病虫害壮苗,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采果的同时及时将基部病叶、老叶清理,以便通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b.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利用瓢虫、草蛉防治蚜虫。使用生物农药,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夜蛾类害虫、苦参碱防治蚜虫、多杀霉素防治蓟马、阿维菌素防治根结线虫病。

c.物理防治。日光晒种,银灰膜避蚜,黄板诱杀蚜虫和蓟马,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夜蛾类害虫。

d.化学防治。在防治适期内,安全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13 采收

黄秋葵从第3~5节开始开花结果,植株开花后5~6天、嫩果长7~10 cm,即可采收。采果前期一般2~3天采收1次,盛果期一般每天采收1次,中后期一般 3~4天采收 1次。宜在 8:00~9:00露水干后或傍晚采收,在果柄处剪下嫩果,黄秋葵叶、果、茎上有刺毛,采收时做好保护措施。

14 留种

选取主秆上7~15节、果形顺直、无病虫害的果留种,待充分老熟后果实变成黄褐色采收。

15 生产档案管理

建立生产档案,对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采收过程和方法以及环境因素等重要事项进行记载。生产档案至少保存2年。

猜你喜欢
苗龄黄秋葵拱棚
不同苗龄闽楠山地造林试验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不同苗龄大花序桉造林效果分析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接穗苗龄对小果型西瓜嫁接育苗效果的影响
天气转冷 拱棚多膜覆盖早进行
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水稻营养物质的影响及其与抗褐飞虱的关系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洋辣椒榨出“黄金油”
黄秋葵引种栽培技术试验